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流失海外成千萬計的文物艱辛的搶救追回之路


2020年12月09日 - c20小編 火雲雜談 
   
火雲雜談

流失海外的文物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 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 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們熟知在列強洗劫圓明園、故宮,一些來華的外國人還利用科學探險的名義盜走了在上個世紀初盜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建國以後, 尤其是20 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有大量珍貴的文物被販賣到海外,可以推測, 在全球, 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不誇張地說,北京「 自元明以來之積蓄, 上自典章文物, 下至珠寶奇珍, 掃地遂盡」 。很簡單,你家遭搶的時候,被搶的一定是最貴重的東西。所以,你在海外看到的一些元明清時代的文物,不用懷疑,都是無價之寶。



  

文物流失海外的渠道

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

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

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文物流失海外七大事件

1860年,英法聯軍搶掠、焚燒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大火三日不絕,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到毀滅性搶奪和破壞。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包括《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在內,無數宮廷所藏的珍貴文物和古籍遭列強洗劫。經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西北是世界各國探險家的「樂園」。一些探險隊在未經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在此肆意盜竊文物,非法發掘古文化遺址。僅以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敦煌為例。敦煌石窟,歷時千餘載,擁有寶藏無以計數。藏經洞出土文書5萬餘件,多是歷史上佚失無存的孤本,彌足珍貴。但幾十年間敦煌數度遭盜搶,幾經劫難,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現僅存兩萬件,英、法、日、美、俄、瑞典、奧、韓諸國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數量無從估計。

殷墟甲骨,為中國殷商後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慘遭流失,被以各種名目搜購、席捲。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約20萬片,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遍及日、美、英等12個國家。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將六大箱共1200餘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這批文物珍品隨他輾轉北京、天津、長春等地,時間長達22年,途中被不時變賣,最終存於長春「小白樓」中的剩餘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搶。經查,這1200餘件宮廷文物精品絕大部分流失海外。

1928年,軍閥孫殿英率部野蠻盜掘了清東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國之瑰寶被洗劫一空,絕大部分被孫殿英用於購買軍火而散失異域他鄉,損失浩大,至今無法估算。

日軍侵華戰爭也給中國的文化遺產帶來一場浩劫,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失蹤,至今無從查尋。值得注意的是,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進行了三個月有計劃、大規模的瘋狂文化大掠奪。當時中國最高科研部門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原中央圖書館、清涼山國學圖書館由於日軍搶掠,損失了大量珍貴文獻和藏書。



  

流失海外的文物都在哪些地方

流失海外的文物大部分在英法美日四國的博物館,另有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存於私人收藏家之手。

回家之路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先後加入了四項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國際公約,其中1989年加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7年加入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是防止文物非法出口和要求文物返還的重要公約,也是追索流失文物的主要法律依據。根據這些國際公約,中國政府對非法出口文物享有無可爭辯的所有權。即使是公約生效前被盜和非法出口的文物,中國仍保留收回的權利。

迄今為止,由政府出面參與的文物回流事件中,取得最大收穫的是1995年的「英國文物走私案」。當年負責處理此事的是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馬自樹先生。這批走私文物的數量是3494件,其中大多數被中方索回。

國寶工程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通過國際公約,按照國際法追回。二是海外華人或藏家捐贈。目前被認為最好的回流方式就是通過市場,藉助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以經濟手段吸引海外私人收藏流失文物的回流。目前,除私人出境競拍外,企業出資購買文物回國也成趨勢。如中國保利集團出資興建的保利藝術博物館,於2000年春在香港拍賣會上拍得流失的三件圓明園獸首銅像——牛首銅像、虎首銅像、猴首銅像。

2003年7月5日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啟動了國寶工程,同時還提出了文物回歸的三種方式:回購,就是可以買回來的;還有回贈,通過一些企業,一些愛國人士,包括一些海外華僑捐贈回來的;還有討還,討還的定義不是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現在的語境下面肯定是行不通的。

國寶工程的工作分兩個層面,一個叫搶救流失文物,另外一個就是保護文化遺產,當然在促進流失文物回歸,通過多渠道,多種方式來實現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