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家居

智能家居操作系統三國拉鋸,要出結果了嗎?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13日 -
:        
 

智能相對論

文/郭鍇

來源/智能相對論

福特曾說,如果你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得到的答案只會是一匹更快的馬。汽車大王福特給消費者了汽車,手機教父喬布斯拿出了劃時代的iPhone,他們產品格言則都是:消費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除非我們拿到他們面前。

而目前智能家居領域的困局是,好像消費者和廠商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智能家居概念已經存在二十年了,卻從未有過真正劃時代的變革。

在智能家居市場上,B端和C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單品智能無法進行有效的互聯,組建智能網。

許多智能設備操作上極其繁瑣複雜,亦或是缺乏人文關懷,智能家居的描繪,更多的停留在了PPT上,實際體驗難以盡如人意,消費者往往是嘗鮮便放棄了。行業的蛋糕難以做大,又加劇了競爭。以智能音箱為例,價格已經下探到百元以內,很多企業都是貼錢在做,整個行業陷入性價比戰爭的泥潭。

智能家居行業迫切需要一個突破口。

行業都把這個突破口押注在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將整個行業蛋糕做大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統上。

智能家居操作系統由智能家居平台發展而來,是未來智能家居硬件連結的軟件基礎。它提供兩個方面的支持:一是提供互聯端口的接入和相關協議的制定,制造商的智能硬件通過端口接入整個系統,由系統提供控制和基礎協調功能。另一方面,則是打造成熟的開放者平台,吸引開發者入駐,由開發者為硬件的使用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三派勢力一場戲,你未唱罷我登台。

目前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統上發力的一共有三個玩家,以海爾為代表的傳統家電企業、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和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企業。

海爾把自家智能家居操作平台稱為U-home。U即Ubiquitous,“無處不在”之意。U-home著重與場景掛鉤的智慧生活方式與理念,可以根據回家、離家、影音和就寢等不同場景提供適當的自動化方案。

以主人回家的場景為例:用指紋解鎖家門,此時燈光開啟,背景音樂響起,窗簾緩緩打開,熱水器自動工作提供熱水,不用任何操作,一切都恰到好處。

在設計理念上,海爾走的是實用主義的道路,其主要訴求也是為了適應市場,讓自家的硬件更具競爭力。U-home系統在日常使用上並無大的問題,但是缺乏深度學習等智能化技術的支撐的情況下,普通家電進行簡單的智能化升級和聯動,究竟撐不撐得起智慧生活,恐怕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同時,海爾也提供全屋智能的解決方案,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戶型配置和需求,在安防、智控和影音等方面選擇合適的全屋智能方案。這些設備在出廠時搭載自家的U-home操作平台。但U-home平台提供的解決方案中,使用的都是自家硬件,並未提供第三方硬件系統的接入口,基本上是自家產品的閉環,缺乏作為統一智能家居操作系統的開放性。

百度則秉持一貫的互聯網思維,一方面以明星產品小度音箱等簡單的人機交互硬件為入口,串聯和控制智能家居設備。另一方面則打造了百度DuerOS,主要為智能家電的底層軟件和雲端使用提供技術支持,包括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的識別與處理技術。

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耕耘頗久,DuerOS擁有海量數據基礎,通過自然語言完成對硬件的操作與對話交流,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服務鏈條。此外,百度DuerOS也是一款開放式的操作系統,提供第三方智能家居設備的接入方案。DuerOS合作的範圍很廣泛,既有TCL、海爾、海信等傳統家電企業,也有英偉達、喜馬拉雅FM等技術和內容服務商,在智能家居生態方面的布局比較完善。

但是,“智能相對論”看到,百度在智能硬件方面只提供了小度音箱和智慧屏等入口設備,並未打造自身的產品鏈。這樣的優勢在於:百度只是服務提供商,投資壓力較小;同時,輕資產重技術理念,也更容易降低其他企業在接入平台方面的戒心。但另一方面,缺乏自身硬件的支撐也可能是一個隱患。

而以技術見長的華為打造的HiLink,則是目前各家平台中最接近操作系統級別的。HiLink提供了完善的接入方式和解決方案,同時也提供了成熟的開發工具和開發協議規範。根據華為官方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10日,HiLink已經激活了約5000萬生態用戶,其智慧生活app的裝機量累計達4億,全場景設備交互請求日均10億次。

而在華為的基本盤,通信技術方面,HiLink提供智能家電家居設備的芯片、端側協議規範以及雲服務等一體化解決方案。華依托海思在芯片方面的實力,提供WiFi、藍牙、zigbee等多種芯片模組解決方案,同時結合華為JS API降低開發難度。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在目前的市場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業因為技術問題無法入局。華為提供的芯片和雲服務等一體化方案,降低了門檻,為他們提供了入場的契機。

但華為也並非高枕無憂。在搭建HiLink平台的同時,華為也經營著自己的智能家電品牌,比如智慧屏等智能家電設備。

對其他企業來講,如果接入HiLink,就免不了要與華為對應產品的競爭,而在對方平台上進行競爭,自己恐怕會於劣勢。雖然華為宣稱HiLink是開放公平的平台,但是上車容易下車難,生死之戰不得不謹慎為上。

總體看來,三家平台的搭建還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傳統家電廠商手握著硬件的主導權,可以進行操作系統的預裝,其訴求無非是是更好的賣出自家產品;
互聯網則以技術見長,有著極其優秀的系統搭建能力和基因,但也苦於沒有硬件支撐而鞭長莫及;而手機企業既是運動員,又想做裁判員,不得不令其他家提防。目前屬於三個勢力相互不服,勢力內部也是誰也不服誰的狀態。

傳統家電企業成為突破口,誰將在智能系統爭奪戰中一錘定音?

脆弱的平衡在激烈鬥爭下也出現了裂痕,這個苗頭首先出現在傳統家電企業方面。

目前傳統家電市場的競爭早已白熱化。“智能相對論”以空調為例,在2020年上半年,美的和格力等空調廠商,進行了頻繁的線上和線下的價格大戰。格力電器在線上渠道的降價力度非常之大,均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1元。

劣勢企業為了尋找突破口,優勢企業為了繼續保持優勢,都在動作頻頻。

第一種是為了彌補在雲服務,聯通協議等方面技術儲備不足的合作。
比如,美的與阿裏合作,發布了搭載“智能OS”智能冰箱,海爾也與阿裏合作推出了“海爾五代”智能電視,在市場上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另一方面則是家電聯通普適性方面改造,比如美的智能家電,已接入天貓精靈、小度音箱、小京魚、小美音箱、OPPO智能家居App等,可以通過交互進行簡單的控制。

但這兩者都屬於單個設備的淺層次合作,對智能家居系統的構建來說都是隔靴搔癢,解渴而不救命。

而另一種,則是很能夠顯示未來行業趨勢的合作:接入軟硬實力強勁,且與自身不存在大的行業競爭的平台,在平台成長起來前入局,占領賽道。

平台搭建者自然是順水推舟,不遺餘力的推動著與傳統家電企業的合作。以華為HiLink為例,在技術領域的深耕使得華為可以在雲服務、端側協議規範、邊緣計算等方面,能夠提供具體且有效的解決方案,成為目前接近操作系統級的平台。而各大企業也早已聞風而至,海爾,海信,志高、創維、長虹、老板、蘇泊爾等傳統家電的重磅玩家紛紛入駐。

華為HiLink合作企業

但並不是所有玩家都押寶在華為身上,許多企業在接入HiLink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著自己的平台,或者是和阿裏巴巴的Alink等有著廣泛的合作。而占據目前智能家電設備市場份額第一的小米,生態鏈逐漸的成熟,在智能家居方面也有著很大的野心,並不會輕易退讓。

借用著名分析師亞當·賴特的一句話,數據集的廣度、深度、獨特性和質量將越來越多地決定消費物聯網供應商的價值潛力,隨著設備利潤率的下降,設備的作用將在很大程度上降級成為提供服務的媒介。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僅僅只是服務媒介的供應商,在未來智能家居這場盛宴中掉隊,畢竟命運握在別人裏的滋味不太好受。

智能家居操作系統搭建將是賽道上的各個玩家,在技術實力、資金實力、市場訴求等方面的長期角逐與協調的過程。
值得期待的是,隨著5g、WiFi6等萬物互聯技術的普及,已及深度學習的迅猛發展,這場好戲恐怕會很快上演。

上遊產業傳來捷報,智能家居平台有望在五年內孵化成型

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來自於Wi-Fi 6技術。2019年9月16日,Wi-Fi6聯盟宣布啟動Wi-Fi 6認證計劃,2020年將成為Wi-Fi6發展的元年。而根據中國聯通預計,到2025年Wi-Fi 6產品的滲透率將達到90%以上。

對智能家居行業來講,Wi-Fi 6為路由器帶來了OFDMA、MU-MIMO等技術,該技術允許路由器同時與多個設備通信,而不是依次進行通信。

▲傳統MIMO與MU-MIMO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對比示意圖(圖源銳捷網絡)

這將解決智能家居目前的兩個痛點:一是其強大的實時處理能力,為越來越多智能家居設備的實時互聯,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
而其采用安全性更高的WPA3協議,也將在智能時代更好的保護家庭安全和個人隱私。

另一方面,高速低時延的Wi-Fi 6技術可以和雲端深度學習能力相結合。
深度學習目前發展迅猛,通過AI智能的深度學習,針對每個家庭甚至是個人的個性化特點,提供不同的自動化的方式,為智能家居操作系統注入靈魂。這項技術與低時延高容量的Wi-Fi 6相結合,將極大的降低智能家居設備自身芯片的算力要求。屆時,高智能的家居價格將會平民化,釋放一大波需求。

在上遊產業發展的督促和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生活強烈需求的倒逼下,各方混戰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統,恐怕會很快迎來一場激戰,新舊玩家同台競技,智能家居操作系統這塊大蛋糕,究竟花落誰家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