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小時候課本裏被吹捧的歷史人物,後來變成了壞人,顛覆了我的認知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15日 -
:     
 

李時針的時針

百家榜創作者,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

他們的事跡成為了我們的榜樣,但我們當時也僅僅是了解到這些,評判一個歷史人物的准則是多方面的,對於一個事物的評判亦是多方面的。

那些出現在我們課本中,被奉為經典的歷史人物,長大之後竟也變成了壞人,顛覆了我對於他們的認知。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一直秉承的原則便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將他們選入課本也並無不妥。

那下面來看下,這些人緣何成為了顛覆認知的存在?

盜亦有道,少年鑿壁偷光,長大專地盜土

提到匡衡,讓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鑿壁偷光
”。匡衡家裏窮,到了晚上沒有錢點油燈,於是他便將牆壁鑿了一個洞,光便通過牆洞映照過來。匡衡是幸運的,他或許鑿開的是鄰居書房的牆壁,假如要是鑿開臥室的牆壁,他或許便沒有心思讀書了

鑿壁偷光
”是為了學習,被世人所接受,但細細想來,匡衡從小時候便養成了“薅羊毛”的習慣。為了自己的便利,不惜毀壞牆壁,借著鄰居家的燈光來學習。在本質上來講,這就是一種占小便宜的行為,但這種愛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少年匡衡少年偷光,成年後占地,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匡衡年輕時發奮讀書,他才學出眾,成為漢元帝的左膀右臂。匡衡被漢元帝封為安樂侯,這位出身草根的人,終於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在他骨子裏,“薅羊毛
”的習慣依舊存在,即便他已經有了31萬畝的封地,依舊利用職務之便擴充了4萬畝。

被漢元帝查出之後,他最終以“專地盜土
”的罪名被貶為庶民。少年偷光,成年偷土,匡衡的迷失,在於價值觀的迷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小便宜不要貪,無論何時,也要講原則,守住底線。

孔融少年讓梨,成年讓孝

中華文化講究謙讓與和善,孔融讓梨傳為典範。梨也代表著利益,孔融能夠將梨讓給自己的哥哥與弟弟,展現出自己大度且和善的一面,為世人傳為典範。

近年來總有一些人以成年人的視角,在看孔融讓梨的這個事情。在孩子的眼中,他僅僅就是想把自己的梨讓給哥哥和弟弟,自身格局便在這裏。

可成年人偏偏站在利益為重的角度上來分析孔融的作為,孔融的雙標行為,無疑是為自己換取了父母的喜愛,但在五行中,他傷害了自己哥哥的利益。
因為孔融的懂事,對比他哥哥不如弟弟,孔融僅僅是將自己的梨與弟弟的梨換了一下,便換取了父母的喜愛與贊賞,堪稱“心機boy”。

孔融晚年間提出“父母無恩論”,他認為”孩子只不過是父親情欲下的產物,而母親則是裝子女的瓦罐,當出生之後,子女便與父母脫離了關系“
。東漢時期極其注重孝道,這與他一直以來推崇的孝道相背離,這也給了曹操殺害他的理由。

孔融的一番言論,讓他最終死於”不孝“,這讓很多人開始懷疑少年孔融讓梨的作為,認為他從小就是一個”心機boy
“。

在我看來,孩子的眼睛是清澈且透明的,小孔融的作為,我更相信是他出自內心而為之。

李紳,憫農與啃農無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作為一個如此體諒百姓種植不易的人,誰又能想到,當官之後,他成了有名的貪官。

李紳在當官前,切實體會到了民間的疾苦。但金錢會使人墮落,並且官場之中,身不由己,李紳迷失了自己。有一句話說得好,沒錢還能湊活著活,有錢就得燒壞了。李紳沒能堅守住本心,墮落在金錢與享受之中。他治下的百姓民生凋敝,冤假錯案不斷,百姓為了求生,只得紛紛出逃。

李紳最終被朝廷定為“酷吏
”,處以“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懲罰,留給世人無限唏噓。

後記

從這幾個典型人物的墮落可知,“不忘初心
”不是一句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也不是一句話。如果能在少年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摒棄“薅羊毛”
的思想,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必然結果不會是這樣。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依舊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思想來看待這些歷史人物,便足夠了。

#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