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發明,沒想到會改變收音機的歷史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18日 - c113小編  
   

  

特修斯號

在人類還處於收音機橫行的年代,廣播公司甚至是一些廣告商都想知道人們都在家裏收聽什麼電台節目,通過統計收聽率數據來以此判斷是否這個節目有價值,或者是否值得投放廣告。

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技術支撐,廣播公司有時會在晚間節目時間通過打電話給自己的聽眾做下調查或者在節目播放時為寄送明信片的聽眾提供小禮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有多少人在收聽廣告。不過這種方式在今天看來就顯得非常的粗糙了,如果有足夠多的數據,也是能夠測算出大概的收聽率,但是這樣又會非常耗費人力財力。

到了1936年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伯特·埃爾德在紐約耶魯俱樂部的舞廳舉行的會議中推出了一種新發明。他稱之為自動播放記錄裝置
,聲稱它可以前所未有地通過科學方法來測量人們的注意力。這台粗糙的原型機配有兩卷紙,按對卷形式排列,連接到一台收音機。當打開收音機時,一條指針會在慢慢旋轉的紙卷上畫一條線,指示隨著時間的過去聽眾收聽了哪些電台以及收聽的時間有多久。

後來,有著數據極客之父之稱的尼爾森買下了埃爾德的發明,並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造,開發出了一套可以實際運行的“黑盒”原型機——只要把它裝在家中(為此需要向消費者支付一筆費用),就能准確地測量他們在收聽什麼節目,後來被人成為收聽檢測儀
。每一台黑盒就像大眾社會的神經末梢一樣,慢慢地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可以告訴他美國人民如何度過晚間時光。

這一發明,也讓廣播公司可以更加准確地估計自己銷售廣播時間的價值,而這不可避免地為廣播業帶來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