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盆栽

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柴火”入盆變“黃金”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19日 - 盆栽小編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官方帳號

江西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黃雪梅正在通過直播售賣盤景。 李文志 攝

中新網江西宜春12月18日電 題: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 “柴火”入盆變“黃金”

記者 王昊陽

寒冬清晨,江西宜豐縣九嶺山下,薄霧籠罩下的小山村早已醒來。

季勇和他的妻子黃雪梅在家門口不停地忙碌,將一棵棵修剪好的盆景、苗木搬進屋內,准備進行網絡直播售貨。

上午九點,黃雪梅打開手機,布置好燈光,戴上手套,挑選出一棵造型美觀的盆景,開始直播。

“這是今天開播的第一單,非常漂亮的一棵小葉赤楠,售價180元,這棵樹樁配有精美的紫砂盆,擺放在家裏,四季長青,招財進寶。喜歡的朋友可以下單啦……”

季勇站在妻子身旁,等一棵盆景售出,隨即遞送下一棵盆景,直播過程中夫妻之間沒有對話,配合默契精准。

季勇原是一名攝影師,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回到老家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開辦了“碧綠樁成”網店,和村裏大多數人一樣,在網上通過直播售賣盆景。

航拍江西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 李文志 攝

地處山區的東槽村耕地稀少,以前大多數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小山村成了“空心村”。2013年開始,東槽村党支部原書記黃喜明依靠村裏豐富的林木資源,做起了樹樁盆景生意,並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帶動了一批年輕人走上盆景產業致富的道路。

東槽村周邊的大山上生長著大量小葉赤楠、映山紅等植物的老木樁,以前這些樹樁被村民挖出來當柴火燒,沒有任何經濟價值。自從這些樹樁“入盆成景”,賣出村民想象不到的高價後,眼看“柴火”能變成“黃金”,村民們紛紛投身到“盆景造富”的行列中來。

在村頭一間小屋內,二十歲出頭的夏宇和他的姨父正忙著將苗木裝進泡沫箱裏打包。“地上幾十件盆景都是昨天收的訂單,包裝好後送到同安鄉郵政所,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銷售的盆景有二十多種,其中賣得最好的是小葉赤楠和映山紅,價格從數十元至上萬元不等。”夏宇告訴記者,他的網店以前是通過淘寶走貨,後來直播興起,他也順應趨勢通過直播來銷售,平均每個月營業額十萬元左右。

在山腰的大棚內,張敦偉正在修剪一株高約60厘米的映山紅。“這棵樹樁已經被福建客戶預訂了,售價為2萬元,正准備發貨。”

“盆景易存活,好養護,家裏三個人忙不過來,有時還要請人幫忙。”張敦偉稱,他從事盆景苗木生意已有6年,目前每年收入約有百萬元。

大棚的另一邊,前來幫忙的葛群芝正在埋頭幹活,將新到的苗木裝進盆中。“我平時就種種樹苗,澆澆水,養護一下苗木,現在盆景生意很旺,我一個月能領到4200元工資。”

盆景生意的旺盛,也帶動了村裏貧困戶增收。東槽村支書楊文輝告訴記者,村裏的貧困戶張監基等人,利用農閑時間,在山上挖一些苗木樹樁出售,每年也能賣到2萬多元。

“全村106戶,有60多戶在做盆景生意。建有培育棚105個,盆景18萬盆,平均下來每戶人家就有1個培育棚、1700盆盆景。”楊文輝表示,今年全村盆景產業收入可望達到1100萬元。

“現在經濟發展了,全民的精神文化層次也在提升,室內美化、健康家居理念也深入人心,盆景產業有了廣闊的市場,我們的產品也供不應求。”楊文輝說,

原來山上沒人要的樹樁樹根變成了寶貝,現在貨源已經不足,不少村民跑到周邊縣市,甚至遠至貴州去購買優質苗木進行加工。

小小盆景,變成了村民致富的“搖錢樹”,楊文輝表示,下一步東槽村將實施大面積種植,讓小盆景成就全村興旺的“大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