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大學

打造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台 為非遺產業化發展“圈”住人才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4日 -
:       
 

紅網

紅網官方帳號

孫舜堯(右五)獲“2020年非遺傳承與創新功勳模範人物”榮譽稱號。

湖南師大工程與設計學院湘繡創新研發中心團隊。

紅網時刻記者 楊豔 長沙報道

12月14日,長沙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來自湖南師範大學的畢業生肖瑛位列其中。作為湖南師大工程與設計學院湘繡創新研發中心一手打造出來的優秀人才,肖瑛深耕湘繡產業9年,最終破繭成蝶。

“像肖瑛這樣畢業之後留下來的,在創業團隊裏還有很多。這些年輕的血液,讓湘繡煥發更持久的活力。非遺傳承與文創開發的‘接力棒’,也順利完成了交接。”作為湘繡創新研發中心的創始人,工程與設計學院教授孫舜堯倍感自豪,因為堅守,他剛剛獲得“2020年非遺傳承與創新功勳模範人物”的榮譽稱號。

在新時代高校育人的探索和實踐中,湖南師範大學工程與設計學院不斷踐行開放創新的育人理念,樹立服務社會的理想追求,倡導敢為人先的科學態度,在學生心中播撒了智慧和創造的種子,引領學生以夢為馬,追逐夢想,走出了一條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之路。

9年堅守,為非遺插上“創新的翅膀”

雖然不會繡花,但孫舜堯卻是最懂刺繡的人。從事湘繡的創新和開發已有9年,如今他成為湘繡傳承的標志性人物。

孫舜堯原來是一名設計師,從事品牌形象設計與教學,曾設計過中國律師、吉首城市旅遊、長沙地鐵、徐記海鮮等品牌,其設計作品曾經兩次入選全國美展,獲得全國美展銀獎。2011年,湖南師範大學與開福區沙坪湘繡聯合成立了“湘繡創新研發中心”產學研平台,從此開始了孫舜堯與湘繡的合作之旅——中國湘繡創意館,這是一個由湖南師範大學湘繡創新研發中心重點打造的師生自主創新創業品牌,是一個專門以湘繡傳承與創新的商業化平台,也是一個由繡娘與設計師跨界聯合的共享平台。

2013年,第一件水晶繡作品“青花”問世。

令團隊一戰成名的是水晶湘繡。

“從設計到生產,都是前所未有的嘗試,沒有資源可以借鑒。”孫舜堯提到,因為手工制作工藝非標准、複雜等問題,最初的水晶湘繡並不是非常精致,手感、視覺效果都不理想。為了讓產品更為精致,從2012年開始,團隊開始在實驗室內不斷嘗試,希望使傳統湘繡能夠與新工藝、新材料充分結合,更好地解決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的匹配度。

“水晶繡的誕生,的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使得我們眼前一亮,傳統湘繡產品原來還可以這樣的呈現。湘繡迎來了新的形式,在創新與摸索中逐漸成熟,在設計價值深藏未露之時,初次讓更多關注的人們感受到設計的真正意義——創造。”孫舜堯介紹,甩掉傳統湘繡的掛件、擺件、屏風“三大件”老舊模式,“水晶湘繡”技術開創了“創意湘繡”的里程碑,不僅讓湘繡保存時間更久,同時能讓湘繡更具創意、更具生活品位,也提升了湘繡識別度、美譽度。

產學研+持續化培育,為創業大學生賦能

肖瑛創作的《中國福》湘繡藝術作品,被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收藏。

需要創新的不僅僅是技藝。孫舜堯用力的方向是如何適應當下的市場需求,如何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運營讓湘繡恢複活力。從教書育人的三尺講台一頭紮進“雙創”的藍海,孫舜堯的創業孵化之路走得艱難,卻又值得。

2011年,湘繡創新研發中心成立,實施了“兩手抓”發展模式:一手抓“學術研究”,即把技藝一招一式、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另一手抓“工藝創新”,即經濟活力的注入推動非遺走進大眾。9年來,他的湘繡創新研發中心孵化高新技術企業一家,技術服務企業和機構50多家,產品用戶測試達十萬次之多。不少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創意“破繭成蝶”,許多大學畢業生在這裏開始與創業“第一次親密接觸”,走過創業初期的迷茫與青澀。

究其根源,孫舜堯總結出三個關鍵詞:圈住人才、持續培育、科技創新。

對人才的持續培育,是孫舜堯的一大法寶。孫舜堯采取的三步走——在本科教育階段,以普惠式教育為重點,突出創新思維引領;在創新創業實踐育人環節,以提升創新效率為重點,發揮科技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實踐平台作用,鼓勵學生自主開發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引導創新能力向創業價值拓展;在創業實踐和孵化環節,以創業孵化為導向,做好學生創新企業與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對接,促進創新鏈和資金鏈、產業鏈的有效融合。

“創業孵化服務工作是創業教育體系中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與普通的小企業孵化不同,大學生創業企業顯得更加的嬌小脆弱,需要大學科技園給與更多關心和呵護。”孫舜堯說,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貫穿於產學研的始終——通過課題、項目培育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篩選創新創業種子選手,再進一步孵化出成熟的創業項目、人才和團隊。這些日漸成熟的團隊和人才,反哺平台,讓平台擁有了愈加先進的科研技術。2020年,平台的湘繡“數字化+文創”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榮獲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湘繡研發中心是一個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地方,既有大學文化又有企業文化, 有利於培育一種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敢闖敢幹的風險意識、寬容的開放意識和合作基礎上的競爭精神。”孫舜堯說,有了這些賦能,越來越多年輕的人才認識湘繡,愛上湘繡。

2018年肖瑛拜入湘繡大師劉愛雲門下,成為一名非遺傳承人。

肖瑛2008年進入湖南師範大學工程與設計學院讀書。2011年湘繡創新研發中心成立時,她是項目團隊中的一員。2014年,研發中心創新理念路徑,建立了第一個師生創新創業的機構——湘風中國漁人碼頭湘繡創意體驗館,打破傳統產學研格局,以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與市場接軌,加速科研孵化,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服務師大,服務社會。2015年,肖瑛在研發中心的幫助下成立了長沙水晶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她正式拜入湘繡大師劉愛雲門下,成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其代表作品《瀟湘八景》水晶湘繡系列作品獲湖南省旅遊商品大賽金獎;《橘子洲頭·長沙美》現藏於中國海軍長沙艦。

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讓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年10月14日,騰訊國風遊戲《天涯明月刀手遊》上線,除了發布與湘西的文旅合作之外,還有一場華服時裝秀,是當天的重頭戲。湘繡主題華服“天衣·未央”便是由湖南師範大學湘繡創新研發中心原創設計,劉愛雲及弟子肖瑛刺繡。

湘繡主題華服“天衣·未央”。

“厘清傳統工藝及其創新設計與文創產品設計之間的聯系和差異,才能正確處理好傳統工藝項目的傳承與創新。創新設計的傳統工藝能夠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並促使其成為當代生活方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最好的傳承發展。”孫舜堯認為,因其珍貴,非遺需要傳承;也因其脆弱,非遺需要創新。其創新不應限制在只從工藝、圖案上去研究,而應促進其與現代行業產業“聯姻”,拓展相關產業鏈,為非遺尋找更多的展示載體,可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以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可有效促進非遺“活起來”。

孫舜堯說,非遺之所以成為非遺,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廣泛喜愛、流傳過。但是現在為什麼就成為亟待保護的“遺產”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與現代生活中脫節,不那麼需要了,不那麼時尚了,不那麼流行了。既然與現代生活脫節,是造成其正在消亡的重要原因。那反推之,讓其重新與現代生活產生關聯,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比如,與年輕人喜歡的影視、動漫、遊戲等現代文化產業相結合。有產業背後一整套體系的支持,更有可能為“遺產”帶來真正的傳播和驅動。湘繡與遊戲產品聯動,為遊戲裏的人物穿上漢服,頗受大眾喜歡。這種以代入感取得人們喜愛。

致力於湖湘文化的傳承與非遺文創產業的研發,團隊成員不斷探索湘繡生活化、時尚化、國際化的更多可能,研發了水晶湘繡文創禮品系列、小繡佳人服飾系列和繡壁軟裝系列。獲得專利5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申請著作權120多項。同時,團隊研究的產品獲得了騰訊、藍思科技、遠大住工、浦發銀行、漢語橋等機構和品牌的認可。

而孫舜堯的目標遠不止於此,他和他的團隊有一個五年規劃:以湘繡文化基因為核心,以“文創+科創”為手段,打造湘繡文化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文創化新高地,推動湘繡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找到更好的生存價值和更新的學術生長點。

湘繡愛好者體驗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