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千算萬算,語言發育遲緩還是發生了,沒主動出擊的父母該怎麼辦?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7日 -
:     
 

楊清語語言

這位媽媽說,她自己在孩子剛出生後不久就未雨綢繆,查閱了不少資料,但還是沒有阻擋語言發育遲緩的來臨,這讓她感覺實在是鬱悶難當。作為語言矯正行業從業者,我們也是只能從結果來測評,即使是專業兒科也是如此。但是,“治未病”已經成為主流,語言發育遲緩從根本上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觀察有方向 判斷有依據

作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有必要在孩子進入語言發育期前便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做到有備無患。個體之間的差異雖然存在,但“主線任務”幾乎是相同的,大多數嬰幼兒的語言發育特點也都很相似,並不會出現太大的異常。

孩子是否即將出現或已經罹患語言發育遲緩,可以從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判斷,即孩子在特定年齡是否符合語言學習的正確方向,發育速度是否夠快,詞匯量是否足夠,構句能力是否合格,語言邏輯是否通順……這些都是可以在語遲出現前進行判斷的。

小編我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三歲了,小嘴叭叭地可能說了,但朋友說閨女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在孩子兩歲出頭時,除了和生活有關的詞匯以外能順利說出口的詞很少。嗅覺靈敏的兩口子趕忙查閱資料,學習了不少語言訓練方法,才在半年內把孩子的語言習得進程送上正軌。

他倆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醫生說寶貝的智力水平稍微低了一些,但能通過語言引導輔助孩子。如果在5歲之前,孩子的語言水平能和正常兒童一樣的話,就不用擔心智力損傷了。我聽完後大有感觸,父母采取的行為和態度確實能決定孩子未來的走向和取得成就的高度。

致病因素不止家庭 生理缺陷不能忽視

不只是我們,網絡上的不少文章都在強調家庭教育和語言環境對兒童語言發育的影響,好像父母是導致孩子無法開口的唯一罪魁禍首。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科學。從國內外很多對嬰幼兒大腦的研究結果來看,孩子腦部天生的屬性也可以決定他們的語言習得結果。

後天的家庭教育固然是最大的致病因素,但是那“百分之一的天賦”確實是嬰幼兒身體各項機能和技能的先決條件。我們知道,語言發育遲緩發生的概率約為4%-6%,其中約摸一半多的孩子的困境要歸咎於家庭,但另外一小半則要和生理發育綁定在一起。

一般情況下,只要孩子的問題不是太過嚴重,是不會給孩子做核磁共振等項目的。如果給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做腦部核磁檢查,那麼我們會發現他們腦部某些區域的發育和健康兒童是有一定區別的。就像口吃兒童右腦比較活躍,或者腦部不同區域間的聯系比較弱。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也是如此,有相當數量的語遲案例通常會和智力損傷、孤獨症、腦癱等同時出現,這就導致他們的治療思路和單純性家庭因素的孩子很不一樣。這些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恢複的可能,但完全順暢的溝通交流幾乎無望了。

篩查全面 教育到位

語言矯正行業的國外從業者早早就發明出了適用於低齡幼兒的語言篩查方法,可以最多只用三十分鐘就能完成語言測評工作。但是,這種篩查方法屬於所謂的“馬後炮”,如果想提前預防就要在嬰兒未出生前進行各種檢查,以及進行完整的新生兒篩查,還要在語言發育黃金期加強語言教育。

媽媽要先做好孕前檢查,弄清家族三代人有無出現過類似的症狀,比如說話晚、學習困難、智力損傷等。除了孕檢的常規項目外,還要注意糖尿病篩查、大排畸、糖耐量的結果。

孩子在出生後的新生兒檢查中,要十分注意聽力篩查的結果。聽覺對於語言學習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況且輕中度聽力障礙很容易被忽視;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可能引起智力低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新生兒期行為神經測定等影響語言發育的疾病。

最後,最最重要的依然是完整且科學的家庭教育。在孩子1歲之前,不少父母給予的語言刺激還不如正常家庭的一半,孩子接收到的語言信息不足,語言發育遲緩可不就找上門來了。另外,監護人還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是否符合該年齡段的標准。在孩子生理條件健康的情況下,就要加強語言教育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