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8日 -
:
潯瀠
優質創作者
他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讀物《刑法學講義》,隨筆集《圓圈正義》等。2020年初受邀入駐bilibili,因在刑法課視頻中所舉案例幽默風趣,意外爆紅網絡,6個月粉絲破千萬,一時形成“千軍萬馬追羅翔法考”之勢,更被稱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
《刑罰的歷史》是一本法律科普讀物,主要講授中國刑罰的歷史,帶領我們回首古代殘酷的刑罰制度,比如墨刑、宮刑、流放、株連等,看刑罰如何由殘酷演變到人道的曆程,珍視今日來之不易的法治精神。
刑罰是觸犯法律之後必須承擔的後果,是一種以國家安利的強制力為後盾的嚴厲懲罰措施,在現代我們了解的是,刑罰多以剝奪人的財產、自由。但在刑罰最開始出現,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充滿著殘暴與血腥。
在書中,作者認為中國的刑罰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奴隸制舊五刑、封建制新五刑、清末近現代五刑。
舊五刑、新五刑、現代五刑
舊五刑
是指墨、劓、刖、宮、大辟,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墨也叫黥,在人的身體上(一般是臉上)刺字,並塗上墨汁等顏料,墨汁浸入血肉成為永久恥辱印記;劓,割掉鼻子,比如羋月傳中的魏美人就被處於劓刑,一代美人從此不人不鬼;刖,即斷足或挖掉膝蓋骨,比如我們熟知的故事孫臏被龐涓陷害被挖膝蓋骨,就是此刑;宮刑,破壞人生殖器官的酷刑,比如司馬遷就被施以宮刑;大辟,即死刑。
舊五刑轉變為新五刑
的標志是漢文帝廢除肉刑(指墨、劓、刖、宮這四種對肉體直接造成殘害並無法恢複的刑罰),取之以笞、杖、徒、流、死代替。
笞、杖也就是常在影視中看到的鞭打、杖刑,根據各個朝代的不同,行刑的用具、數量和身體部位各有不同。在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一般都是杖打臀部的位置,但其實最開始並沒有限制身體部位,這就造成本是五刑中的輕刑,反而因杖部位不斷造成過度傷亡。
徒刑,即勞役刑,根據罪行大小不同判處為國家服不同種類的勞役,比如官奴。流刑,即流放驅逐不得回,古代宗族、鄉土觀念極重,被流放至死不得回歸宗族故土是一種比死刑難以接受的懲罰。
自成文刑法產生之後,一直都在試圖約束刑罰權,比如漢文帝有感於肉刑的殘酷而廢除肉刑,但時代的局限,封建時代君權至上和人治的傳統決定了肉刑並未能就此消失。因而在漢文帝之後的歷史中,肉刑不斷在反複中出現,而且從實際上來說,笞、杖也不過是肉刑的變種,同樣是對身體的摧殘,只是從形式上來說稍微減少了一下血腥感。
現代五刑是隨著西方啟蒙思想強調人權,反對酷刑,反對罪行擅斷思想的滲透,從而在清末促進了刑罰的再一次躍進,真正廢除了肉刑類刑罰、以及各種殘酷的死刑執行方式(比如淩遲、腰斬),從而建立了現代五刑。
現代五刑以自由刑為中心,由死(絞)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罰金、拘役等組成的近現代刑罰體系,這也是最接近我們現在刑罰的一種體系。因此20世紀初,罪刑法定原則的出現,將曾經無限膨脹的刑罰權,束縛在法律的軌道之內。
從奴隸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再到近現代五刑,刑罰從野蠻走向文明,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但作者也在書中提出野蠻刑罰也有其意義的存在,它告訴我們刑罰是要給人帶來痛苦,對犯罪人進行懲罰。
在《刑罰的歷史》一書中,各個朝代各種極刑的講述真是讓人毛骨悚然,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能理解今日法治精神的來之不易,那是歷史中無數血肉堆起來的。刑罰不僅是為了懲罰罪犯,也是為了限制權力,追求正義。
但如果人道主義的刑罰讓刑罰不再成為痛苦,那麼人道主義也可能帶來反人道的災難,那種忽視公義,濫施恩情的人道主義有著太多的偽善,為了抽象的人類無視具體人的悲苦,如何能撫慰仍存於世之人的淚水。
正如這句:“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
雖然在4千年的漢謨拉比,這句話不能代表公平公正,人人平等,但也許未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