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愛情,令婚姻不幸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3日 -
:     
 

屏山品紅樓

文化達人,優質創作者

我從不否認愛情的美好,問題在於,今天的我們,太過於重視和高估愛情了。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生命曆程中,愛情充其量,不過是一件小事,就像是零食,沒有,不影響健康,也不影響成長;有,至多是某種程度上解決一些口腹之欲。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懂零食為何物,主食一吃就是一輩子,同樣快樂一生。之所以如此比較,是因為今天的我們和祖先相比,零食過多了。

很早就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翻遍中國典籍,我們的祖先從來不歌頌愛情。這個被今天的人們格外重視的東西,為啥哲人先賢們集體失語了呢?難道他們從來沒有過對異性的悸動?當然有的,《詩經》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赤裸裸地在說一個男性陷入了對一個姑娘的相思。當然,這個狀態不過是愛情萌芽的狀態,離婚姻的距離還遠得很。

愛情故事並不缺,舉幾個著名的吧:

美女貂蟬,令董卓和呂布父子反目,在欲望的面前失去了基本的理智,兩人的下場各成一段笑柄。

還有西施,自從她到了吳王宮中,那個雄圖大志的夫差就不見了,陷入溫柔鄉拔不出來了,氣得伍子胥一夜白了頭發,沒辦法,愛情的力量是真的大。

再說唐明皇,原本他對武惠妃也是用情至深的,但基本沒怎麼影響國家治理,可是一見楊玉環徹底完蛋了,迷魂湯一喝就是半輩子,盡管白居易大大地歌頌這個愛情,但誰也不能否認,陷入了愛情的李隆基“從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亂難道不是這樣怠政的結果嗎?唐王朝的命運從此衰落,全社會為此買了單,真的要追究責任,李隆基是逃不掉的。

什麼“烽火戲諸侯”“趙氏姐妹禍亂後宮”之類的事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那個掌權者陷入了愛情。我們千萬別攻擊那個女人,犯了罪的是那個叫“愛情”的東西。

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愛情這個蝴蝶的翅膀一扇,後果可能灰常灰常地嚴重……

愛情咋就這麼能謔謔人呢?

因為愛情會令一個正常的人陷入病態般的不正常狀態。

讓我們運用今天的科學知識來看看,愛情是怎麼一回事:

無論男女,進入青春期,體內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它們發揮作用令人對異性產生渴望,如果在誘因的作用下,會產生性沖動,很容易就喜歡上一個異性,而且渴望和他發生親密關系。

恰時條件的異性出現了,我們便會陷入相思,若求之不得,便會寤寐思服。如果對方配合了,完了,我們的大腦中將急速地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這兩種物質可以讓人陷入瘋狂狀態。比如我們常會看到一對男女在公共場所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舉止,做出讓人尷尬的舉動,就是因為他們正處於理智壓不住的瘋狂狀態。有很多的犯罪,也是這個原因。激素支配下的人精神是病態的,很多人殉情,因情產生傷害,就是如此,他不受控制。科學也證明了,陷入愛情的人,和吸毒者的精神狀態是差不多的,那個分泌的物質都差不多。

一個人被激素支配時,他看對方是完美的,缺點也變成了優點。魔力引導他和對方保持高度一致。這就很容易導致一個結果,對方會利用這個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個目的的達成過程中,很容易會傷害到其他人。這事發生在當權者比如帝王的身上,就不是簡單的傷害了,很可能會要命了。所以,一個帝王要是陷入愛情,真的是太危險了。

激情狀態下的愛情,短命無可避免,因為人的生命機制無法對同一個對象持續分泌愛情的荷爾蒙,隨著得到、熟悉和習慣,刺激越來越小,愛情也就逐漸降溫了。直到左手摸右手,甚至達到在對方面前坦然地裸露,肆意地發出各種不雅的聲響而不自知。

可是,當初那讓人快要暈厥的激動和幸福還曆曆在目啊,那個感覺是多麼的美好啊。每每回味,妙不可言,恨不能時間倒流再體味一次。

當下社會,想重複這種感覺不難,對於男人來說,只要他獲取到了足夠的社會資源,比如金錢亦或權力,他便擁有了更加廣泛地性資源。女性也是一樣。
甚至,就因為這個男性或者女性顏值高,他就能比普通人多出許多的性選擇。想要體會這種由激素支配的感覺相對容易。很多人癡迷於這種感覺,多年如一日地需要維持住這樣的感覺,於是私生活簡直太過“多姿多彩”了。這樣的人,不是魅力大,而是他陷入了愛情毒品中了。

戀愛而沒有進入婚姻,經過這麼一段瘋狂無可厚非,積極地說,也算是為將來進入婚姻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可是也有弊端,感情越炙熱,那麼將來面對平淡時,心理上的落差也有可能會更大。

講回我們的傳統和中國哲學不提愛情的問題。

中國哲學從老子《道德經》開始,經過孔孟的《詩》《書》《禮》《樂》,《論語》《孟子》,再到後來的《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等,千百年來,這些濃縮著中國智慧和哲學的典籍指導著我們的社會意識形態和規範著每一個中國人。對於一個人來說,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成功?《孟子》給出了詳盡的答案,說一個人他經營好了五倫關系,他就是成功了圓滿了。五倫即:

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封建社會的第一關系不應該是君臣嗎?但孟子將父子放在第一位。這個父子其實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說一個家庭(家族)裏的長輩和晚輩的關系問題,這個關系的核心,是血緣,中國人用“孝”來規範和約束了人們血緣和個人的個性關系問題。皇帝牛吧?他在皇太後面前也不敢造次,否則就是與全天下為敵,統治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礎。“孝”這個基本倫理就把所有人約束了,設計簡直不要太巧妙。

《大學》的核心是講修齊治平,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是修為自己,格物、知至、意誠、心正,具備了這些素質,才有可能管理好一個家,能管理好家,才能談承擔更廣的社會責任,進而才有可能具備管理一個國家的能力。它是一步步來,上一層以下一層為基礎,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實踐了兩千多年的修齊治平思想。

長幼有序,更多是在說一個家族裏的同輩關系問題,古人不像我們今天父母的遺產由所有的子女均分,嫡長子才是家族財產的第一繼承人,這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家族實力避免分散的考慮,凝聚實力,無論是對國家和家族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在這個大的利益面前,所有人必須恪守,次子和庶子們沒有資格爭,給出很清楚的規範:長幼有序,不可亂。古人生產力低下,抵抗各種災難的能力遠遠低於今天,這樣的設計是在特定的生產力條件下做出的,不能用今天的標准來衡量。

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其根本是定位和道德規範,一個是社會的等級和個人坐標的准則,一個是個人品德操守的約束,信就是誠信,朋友是和自己毫無血緣甚至也沒有核心利益的關系者,對這樣的人都要堅守誠信,更何況對君父和對自己的親人呢!

然後是夫婦有別。夫婦是一個家族成員裏唯一沒有血緣關系者,卻是最近密之人,然而他不講感情,而是講區別,一是分工的區別,男主外女主內,二是倫理定位的差別,所謂男乾女坤。給出了各自明確的定位,也厘定了責任擔當的不同。各司其職,夫婦本質上是共建家庭(家族)建設的合作關系,而構成這個基石的首先是責任,這關乎家族的生死存亡和發展的問題。上承嗣,體現在“孝”上,下傳承,體現在“育”上,中要“悌”,為的是形成合力。如果一對兒夫婦天天卿卿我我,被激素所控制,把對方或二人關系淩駕於所有之上,這個家不亂套才怪了。

愛情,真的不能擺上最重要的位置。但夫妻沒感情也不行,怎麼辦呢?我們的祖先有智慧:舉案齊眉。看,解決的多好。其實,夫妻和睦的根本,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責任,如此,就產生了互相尊重,加上社會規範和個人修養建設,夫妻關系和家庭健康是固若金湯的。我們的祖先們都是早婚,卻不讓他們自己尋找愛情,就是怕年輕人還未心智成熟,更容易受主觀意識的影響罷了。

今天的很多家庭,對老沒有個對老的樣子,對小沒有個對小的樣子,無論男女,激素分泌過剩,雞飛狗跳,家業怎能興盛!問題出在哪兒了呢?老祖宗的智慧一點兒也不學,一點兒也不懂。跟著西方學什麼沒有愛情的婚姻不道德,然後心安理得的采野花去。過分的重視愛情,天天強化這是正確的,就是過分地注重自己的欲望和索取,將自己單一的膚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那麼家庭責任等其它一定會退後了,如此就容易形成極度自私的家庭成員關系,進而形成自私的社會關系。

西方愛情至上,夫妻關系是家庭第一關系,有他們自己的文化體系,對於中國社會,並不一定適合,可以學,但不能照搬照抄,而應該有選擇性的學,百年來我們學西方,無腦地崇拜西方,這樣的結果就是,首先把“孝”丟了個一幹二淨了,君不見,有多少家庭的父母淪為免費的保姆還得看子女的臉色,啃老變成了理所應當,爺孫顛倒。一個人連父母都不重視了,一個社會普遍不把老人當回事了,道德約束失效,倫理必然淪喪。

愛情,這個今天代表了甜蜜、美好的詞語。不能把它過度崇高化了,否則失去了激情婚姻的解體好像理由就充分了,也給不正當的愛情找到了合理的理由,給一些打著愛情的名義實際道德敗壞者理直氣壯的借口。愛情,原本就是激素的產物,就是不理智的精神狀態,就是有周期和局限性的。把這麼個東西擺上神壇,就意味著風險和各種不確定。

愛情能給人極致的美妙的感受,和讓人不易擺脫的毒品酒精一樣,這玩意是容易讓人上癮的。所以,凡事均有兩面性,我們享受愛情的同時,道德建設不可松甚至更重要,建設好有利於全社會所有人最大公約數的社會意識形態。才更加值得我們思考和努力。

愛情處理的不當,不但不利於家庭建設,甚至容易令家庭不幸,也容易令社會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