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文明的蝴蝶效應:別小看東北,改變華夏歷史進程的都是東北人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11日 - c113小編  
   

  

野老頭

優質創作者

秦一統天下後,始皇帝開萬世偉業,之後便呈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發展趨勢。不同時期的英雄人物都以“統一天下”作為自己的終究目標。分,亂世為王者多,但“合”,合歸何處卻是一個大問題,也並非誰都能辦到的。

秦漢連為一體,魏晉南北朝亂世,之後是隋唐;宋遼對峙百年,從嚴格意義上說不算統一,而後是元、明、清。曹魏代漢之後,便開啟了東北人影響華夏進程的歷史,直到現在。

五胡十六國,有能力統一全國的前燕和北魏都發源於東北

司馬炎對曹魏政權取而代之,死後傳位給傻兒子,瞬即爆發八王之亂,於是早已經混居於中原的少數民族紛紛趁亂獨立。開始,西晉還能維持,但劉淵建立前趙後,西晉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

劉淵死後,兒子們為爭奪皇位而互相殘殺的時候,石勒順勢在河東地區建立後趙,最後後趙滅掉前趙。石勒死後,他的兒子們又重蹈前趙覆轍。就在這個時候,在遼東地區有一股勢力正在慢慢崛起,這就是鮮卑族的慕容部。

慕容部利用空檔期迅速發展,只十數年的時間,力量便迅速壯大,人口數量達到千萬級別。利用後趙內亂之機,發兵20萬,一舉滅掉後趙,建立起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政權,和東晉、前秦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當時,前燕是實力最強的國家。躊躇滿志的前燕皇帝慕容儁(jun,同俊)准備發150萬大軍統一全國,但因為不久便病死,計劃未能實施。隨後,前燕和前幾個政權一樣,內部鬥爭過甚,地盤逐漸被前秦吞沒。

在中原大混戰的時候,在更偏東北地區還有一股勢力也在不斷壯大,這就是鮮卑族的拓跋部,他們生活在在大興安嶺地區和蒙古一線。在前趙與後趙,前秦與前燕對峙時期,他們就建立了代國。

但代國並沒有存在多久,前秦勢力迅速崛起,氐(di)族苻堅很快統一了北方,代沒能幸免。代國雖然被滅,但正是這些人影響了南北朝後來的走勢。

前秦因為淝水之戰失敗,臣服的各族、各股勢力紛紛獨立,而依然生活在鄂爾多斯、大興安嶺地區的代國後代鮮卑拓跋氏又趁機建立了北魏。此時,中原、西北和華北地區被同時發源於東北的鮮卑族的慕容氏和拓跋氏占據,後燕和北魏開始長期對峙。

到拓跋燾時期,北魏在滅北涼、北燕和後仇池後,結束了華北150餘年的紛亂,統一了華北,既前秦和東晉之後北魏和宋、齊、梁又進入南北朝對立狀態。

北魏持續了148年,是南北朝存世最長的政權,之後分裂成東西魏,而後合而為北齊,又被北周替代,這不到50年的時間,政權的力量依然源自東北。之後,北周宰相楊堅取而代之,後滅陳建立隋朝,終於完成統一。

縱觀南北朝,來自東北的力量大部分時間左右了歷史發展的方向,北燕、北魏的皇帝雖非漢族,但也都以正統自居,並以一統天下為己任。

隋朝曆二世而亡,隋煬帝二次興大兵要滅掉高句麗,但都以失敗告終。二次失敗,讓國力耗盡,而他自己也一蹶不振,又一次天下大亂,最後合而為唐。東北的力量又以另一種形式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隋煬帝為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對東北力量心有恐懼應該是原因之一。

遼、金、元皆發於東北,影響中國乃至世界

唐哀帝李柷禪位於梁王朱溫宣告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又是一個大分裂的亂世。71年的時間裏,曆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就在唐哀帝禪讓帝位後的第五年,耶律阿保機在赤峰市內建都,國號為契丹。40年後,南下攻占開封,耶律德光就地稱帝,即為遼。

契丹族在《魏書》裏有記載,發源於大興安嶺地區,屬於鮮卑族的一支。《後漢書》裏說,契丹來源於鮮卑或鮮卑宇文部,其原為匈奴,被鮮卑收服後融入鮮卑族,後發展為契丹。

不管是何種族,發源於東北是確認的,而其壯大也是從東北開始。宋朝雖曆朝三百餘年,但遼朝也存世218年,事實上這也是另外一種的“南北朝”,所以說宋朝並非為一個完全的統一朝代。

隨後,遼被金滅國。

金朝的開國皇帝是完顏阿骨打,他統一女真各部,立國的地方就在哈爾濱。

金國的發展用爆炸式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只用了10年便滅掉了遼國。滅掉北宋只用了兩年,還把兩位皇帝都抓走。金占據了東北、華北、關中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受漢文化影響,也為加強對南方的統治,將都城遷到北京,甚至一度要遷到開封。

東北是苦寒之地,特別是大興安嶺地區,發源於此的民族力量一旦壯大,都想要離開這個地方。金是這樣,而遼也是如此。雖然沒有金朝搬得這麼徹底,但赤峰和大興安嶺相比也舒服得多了。

金朝和遼朝一樣,兼顧了南方,便疏忽了東北地區,在和宋朝對峙的幾十年裏,又有一股新的力量在東北崛起,這便是鐵木真的蒙古汗國。

鐵木真屬於蒙古族的乞顏部,是個古老的部族,始祖為之前的柔然,世代生活在黑龍江上遊地區。金朝遷都40年之後,鐵木真統一大漠南北,隨即對金宣戰。後和南宋聯手滅掉金國,曆時26年,又用了8年時間在“崖山之後”滅掉南宋,實現統一。

崖山海戰

在這個歷史時期,一波又一波的力量從東北發展起來,迅速向南向西擴散,像寒流一樣席卷整個華夏大地,改變著歷史進程。

東北雖然土地肥沃,但氣候嚴寒,並不十分適宜人類生存,生活在這裏的人也都想要有更好的生活,於是不顧一切地往外走,所謂“哀兵必勝”,如此也算是東北人破釜沉舟的放手一搏。

朱棣發源幽州,也是一股東北力量,明清糾葛,東北一直無法安定

洪武三年,10歲的朱棣被冊封為燕王,十年後,20歲的朱棣到燕京上任,到30歲帶兵出關,擊敗在“二連浩特”的北元軍隊。到起兵反對朱允炆,朱棣在燕京經略了22年,雖未掌控東北全境,但遼東遼西全在其掌握。

朱棣

朱棣帶領虎狼之師,由北向南一路打到南京。如此浩大的一場戰爭只用了四年便滅了南京的中央政府(和滅蔣戰爭何其相似),朱棣在南京繼位,是為永樂大帝。但,朱棣在南京沒待多長時間就想遷都北京。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北京,他在北京待了20多年,熟悉水土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東北方向的力量對王朝的威脅。北京是個咽喉,可以掐住來自於東北和北方的力量。

登基19年後,朱棣終於得償所願,定都北京。期間,為鞏固政權,朱棣親率大軍向北方(包括東北)進攻,征服瓦剌、韃靼,並迫使建州女真歸順,疆域和軍事實力都達到最鼎盛時期。疆域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但後來逐漸縮至遼河流域。為何?問題就出在這個歸順的“建州女真”身上。

上文說過,東北是苦寒之地,不宜生存,很多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都向內部遷移。明王朝對這些南下的蒙古人和滿洲人極其照顧,對建州女真尤甚。朱棣死後,建州女真為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開始向外擴張,明朝設立建州三衛加強控制,但效果不大。

到1467年,建州女真意圖反叛,明朝迅速出兵,並要求朝鮮一起出兵對建州女真進行合圍。焚燒村寨,搗蕩屯落,遇青壯而殺,逢老幼而俘,建州女真遭遇滅頂之災,幾乎被宰殺殆盡。

東北力量受此打擊,蟄伏了許久,正因為此,明朝享受了149年的安穩生活,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也能天下太平。直到1616年,建州女真後裔努爾哈赤建立後,統一女真各部,發布《七大恨》,公開反叛明朝政府。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再加上明朝內部內亂不斷,最終,天下合歸為清。

清朝一直非常注重對盛京的經營,也定都北京,讓東北沒有新的力量崛起。直到清末,外部勢力在此把目光集中到這片土地,甚至在這片土地上爆發了一場戰爭,這便是我們的兩位鄰居,日、俄。如果日本采用《田中奏章》的策略推行,後果不堪設想。

文明的蝴蝶效應

魏晉以來,縱觀華夏1800年的歷史,東北地區雖然寒貧,但其對華夏文明的影響不容小覷,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改變了原有的歷史進程。無論是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還是滿清,都能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紮根、發展,茁壯成長,並迅速壯大,再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向南、向西擴展。

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中心,發源於東北地區的力量就像是催化劑,影響著華夏文明的進程。這也可算作“文明的蝴蝶效應”。

這片苦寒之地為何有如此的魔力?

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是人性,也是源動力:出生地沒有辦法選擇,但過上更好的日子是可以努力爭取的。苦寒之地鍛煉了他們的性格,也逼迫他們必須做出努力,沒有“文明的枷鎖”少了約束,便可以任意而為。生活在舒適圈裏的“文明人”就像一群羊,即便再少的狼也能造成滅頂之災。

不能小看東北,也不能小看弱者,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人往往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