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13日 -
:     
 
未解的歷史

距今1.2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兩隻小恐龍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間,地動山搖,洞穴瞬間塌方,小恐龍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屍骨會變成化石,並且被人類發現,成為2020年被命名的中國新恐龍。

中國的遼寧省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產地,特別是大名鼎鼎的熱河生物群,曝出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發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了中華龍鳥、小盜龍、羽王龍等等。

遼寧省西部的陸家屯村附近,當地的農民發現了兩具恐龍化石,化石被位於瀋陽市東北大學的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徵集,編號分別為PMOL AD00114 和PMOL LFV022(PMOL是Paleontological Museum of Liaoning的縮寫)。

圖註:在陸家屯村附近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來自陸家屯村的化石相當完整,骨骼保持著連結的狀態,可以說是精品。來自中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古生物學家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對化石進行了研究,研究論文《中國下白堊統一新基幹鳥腳亞目恐龍》(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發表在《PeerJ》雜誌上,恐龍被命名為長眠龍。

長眠龍的屬名(Changmiania)來自漢字「長眠」兩個字,代表了其化石保持著睡眠的姿態。長眠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遼寧長眠龍(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模式種名則來發現其化石的遼寧省。

amocity
amocity

  


長眠龍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體長約1.17米,體重只有幾千克重,也只有這樣的體型才能夠在狹窄的地下洞穴中活動。作為一種處於基幹位置的鳥腳亞目恐龍,長眠龍的身形及結構非常像我們熟悉的棱齒龍。

圖註:長眠龍的化石及復原圖,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長眠龍長著一個大腦袋,腦袋外形前尖後寬,前面是有堅硬角質構成的喙嘴。儘管有角質喙嘴,長眠龍依然有門齒和較長的犬齒,但是與祖先相比已經明顯變短。長眠龍的大部分牙齒都長在面頰之中,牙齒呈小葉片狀,能夠切碎和簡單咀嚼植物等食物。長眠龍的眼眶孔相當大,證明它長著一對大眼睛,視力一定很不錯。

圖註:長眠龍的頭骨化石,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長眠龍的脖子較短,身體健壯,身後長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長眠龍的前肢明顯較短,後肢則要長得多,它是典型的以後肢雙足站立和奔跑的動物。從長眠龍的身體結構上看,它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能夠高速奔跑。關於長眠龍的復原圖是長著毛髮的,儘管在化石中並沒有發現毛髮的痕跡,但是考慮到熱河生物群的恐龍普遍長有羽毛,而且我們發現與長眠龍具有親緣關係的古林達奔龍(Kulindadromeus)也長著羽毛,因此在復原它的時候也給它披上了一身毛髮。如果你仔細觀察長眠龍的復原圖,會發現它的身上唯獨只有尾巴上沒有毛髮,而是鱗片,這也是參考了古林達奔龍的復原。

圖註:古林達奔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長眠龍不僅保留了完整的化石,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復原它的外貌,更重要的是發現的兩具化石都保存了睡覺的姿態。從睡姿上看,長眠龍是四肢摺疊趴臥在地面上,背部、頸部和頭骨向一側彎曲。由於長眠龍的尾巴比較僵硬,沒辦法捲曲,所以是向後伸直的,這與第一種發現保持著睡眠姿態的寐龍(Mei)不同,寐龍的尾巴要靈活柔軟的多,能夠呈環形將身體圍在其中。

圖註:寐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長眠龍可能會挖洞僅僅是推測,因為並沒有發現其挖洞的直接證據,不過考慮到在北美洲發現了會挖洞的洞穴掘奔龍(Oryctodromeus cubicularis),古生物學家認為長眠龍也具有相似的習性,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發現的長眠龍都保持了睡覺的姿態,而且化石都很完整,剛好與洞穴塌陷被埋的假設吻合。

圖註:掘奔龍的挖洞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長眠龍會挖洞,但是從四肢的結構看,它也只是擁有初級的挖掘能力,無法挖掘很深或者是很複雜的洞穴,只能算是挖洞初級技工的水平。長眠龍為什麼要挖洞,在地面上生活不是更自由嗎?這還得從它們生活的環境說起,從地層上看,長眠龍來自於熱河群的義縣組陸家屯層,發現於同一地層的食肉恐龍包括有大連龍(Daliansaurus)、纖細盜龍(Graciliraptor)、曲鼻龍(Sinusonasus)、中國獵龍(Sinovenator)。這麼多小而兇猛的食肉恐龍與長眠龍生活在一起,可見長眠龍是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之中,地面上這麼危險,也只能夠在地下尋求庇護了。長眠龍挖洞的習性絕對是被逼出來的,它的大眼睛也是為了適應洞穴中陰暗的環境,長眠龍還有可能是夜行性動物,畢竟夜晚比白天要安全不少。

圖註:纖細盜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amocity
amocity

  


圖註:中國獵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保存了睡姿,長眠龍化石中的另一個特點是在胃部保存了小石子,很可能是胃石。在南美洲發現的加斯帕里尼龍(Gasparinisaura)就發現過胃石,作用是幫助恐龍磨碎植物纖維,加速消化過程。看來長眠龍是吃飽了在洞穴中休息,肚子裡的胃石則在加速對食物的消化。

圖註:長眠龍胃部的小石子,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圖註:加斯帕里尼龍的模型,圖片來自網絡

遼寧長眠龍是2020年命名的中國新恐龍,它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恐龍生活習性的更多信息,這種恐龍在地下沉睡了1.23億年,直到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讓它「甦醒」!

參考資料:

Yang, Y.; Wu, W.; Dieudonné, P.; Godefroit, P. (2020).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PeerJ. 8: e9832.

圖片 / 網絡(侵刪)

排版 / 江氏小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