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20日 -
:
有趣探索
科學愛好者,優質創作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征文賽。
對於每天都在熟悉環境中打轉的人而言,渴望到外面世界去看一看,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這聽起來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而太空可能是很多人最向往的地方,因為可以體驗一番另類生活,想想都令人興奮,肯定可以欣賞到與眾不同的風景。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進入外太空並不難,上個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就已經實現了,難就難在人類如何在太空中長期生存下去,而旋轉在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太空住所。
但國際空間站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去的,有錢也不行,只有那些幸運的宇航員才能進入那裏,執行光榮的太空任務,回到地球被封為航天英雄,成為人們崇拜和羨慕的對象。然而宇航員背後的那些辛酸故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太空病
最早一批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全是男宇航員,因為男性在身體上具有天生的優勢。但專家很快發現了問題,只要在太空呆久了,多達65%的男宇航員都反應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症狀,就像暈車暈船一樣,頭暈頭痛、惡心反胃,心情鬱悶,雖這並不是大病,但會影響宇航員心情和身體健康,這種症狀後來被稱為是“太空病”。
這也難怪,畢竟國際空間站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好,新鮮勁一過人就會倍感疲勞,太空環境和地面環境不同,太空是失重環境,而我們人類早已習慣了地面重力環境,進化出適應重力環境的身體結構,所以人類去太空無重力環境中肯定是困難重重。
當太空的新鮮感過去了,人類從心理上就會產生不由主觀控制的排斥感,畢竟太空環境是那麼惡劣,空間又是那麼狹小,隨之而來的便是鋪天蓋地的疲勞感,這就是“太空病”產生的根源所在,“太空病”並不可怕,但如果得不到完美解決,怕有可能誘發其他疾病。
再說了宇航員得了“太空病”後,工作能力肯定會大打折扣,那些難度比較高的太空任務就不能去做了。國際空間站上每名宇航員每天生活開支超過100萬美金,水,食物,其它生活物資用品都用飛船運送,這還不算付給宇航員的薪水,如果不讓他們工作,這肯定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為何這種病見到女宇航員就好了?
盡管國際空間站上長期准備了緩解這類症狀的藥物,但是長期吃這類藥物肯定會影響宇航員的身心健康,是藥三分毒,多多少少會對宇航員的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不過直到女宇航員的到來,男宇航員的這種症狀竟然不治而愈了。
有了女宇航員的加入,國際空間站內不再是一潭死水,氣氛變得愉悅起來,通過跟女宇航員一起工作、吃飯和對話,男性宇航員的思維變得很活躍,精力變得更加旺盛,“太空病”自動好了,事實證明驗證了“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句話的正確性,很有道理。
在經過專家的一番研究後,將男女宇航員比例調整為4:1,這是經過多方考慮後的最優比例,一方面考慮到女宇航員太多可能反而會分散男航宇員的注意力,畢竟國際空間站是一個不允許發生男女關系的地方,況且每名宇航員都結婚了,有另一半和孩子。
另一方面考慮,跟男宇航員相比,女宇航員的體力相對較小,每個月還存在那麼不方便的幾天時間,在經過諸多考慮後,女宇航員不可能像男宇航員那樣,數量上進行1:1的配比,現在男女宇航員比例4:1成為了慣例,全球共500多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其中約100名女宇航員。
在我國,已經有11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其中女航天員有兩名,劉洋和王亞平,也是按照4:1的比例。中國空間站也在組建之中,建成後相信也是按這個比例來發送宇航員。
為何女宇航員回地球後不許懷孕?
女宇航員比男宇航員體能要小,因此女宇航員比男宇航員付出更多,特別是在重體力的任務中,比如太空行走,但是女宇航員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在某些工作方面顯得比男宇航員更細致,況且女性天生就具備母性,能化解男宇航員之間矛盾。
宇航員是世界上風險最高的一種職業,很可能有去無回,而被選拔宇航員的人是非常優秀人才,所以女宇航員在去太空之前生孩子,以便留下高質量基因,另一個原因是,女宇航員回到地球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允許懷孕。
外太空輻射非常強,除宇宙射線,還有超強的太陽風,外太空輻射劑量是地球表面輻射劑量的200倍,所以每一位進入外太空的宇航員身上都會攜帶一個輻射計數器,一旦達到了人類所能承受的輻射劑量,那麼宇航員必須返回地面。
之所以暫時不讓女宇航員懷孕,主要是怕太空超強輻射對女宇航員身體造成了影響,可能改變遺傳基因,對胎兒不利。這表明女宇航員要去外太空,必須做出很大犧牲,只有經過這樣的考驗才能成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