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若人類文明突然覆滅,能像動漫《新石紀》那樣,快速從頭重建嗎?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5日 - 文明小編  
   

  

次元的彼方

學生,動漫達人,優質創作者

#石紀元#

在動漫《新石紀(石紀元)》中,由於受到一陣覆蓋全球的奇特光線影響,所有的人類都變成了石頭。直到數萬億年之後,名為“千空”和“大樹”的兩位少年才先後醒來,開始重振人類文明。然而此時隨著歲月變遷,地球上的一切早已滄海桑田,所有地區都恢複了原始荒蕪的狀態。

一切早已滄海桑田

如果某天人類文明突然覆滅,但人類的火種得以保留,那麼幸存的這部分人能夠像《新石紀》中的角色們一樣,從頭快速重建文明,發展近代、現代科技嗎?個人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如《新石紀》一樣,幾萬億年後人們從零開始。二、人口大幅度下降,但人類設施基本保留,因而有一段緩沖期。

人類文明覆滅

先來說第一種情形。如果真的像《新石紀》一樣,等人類醒來時發現周圍已經退化到原始時期,說實話,此時人類根本不可能像千空等人一樣,在短時間內造出水車、發電機、電話等等一系列產品。人類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原始農業水平,每天光是為了食物就疲於奔命。

地球回歸原始

至於快速重建現代文明,更是天方夜譚。如今的人類文明,知識是集體共有的,分散在全部的人口當中,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分工制度、技能專業化。基本上大家除了自己從事的行業,對其他行業大都是一無所知。而想要重建人類文明,最起碼得有不少像千空一樣開掛的超級博物學家才行。

千空(右)

分工越是精細,人們在原始時代就越難生存。各位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真的從頭來了,在原始世界能做什麼?我們從小到大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又能幫助我們做什麼?基本只能到處采采野果,幼小的動物也不見得能抓到,更談何狩獵大型動物。

可能有人還會種地,但作物的種子到哪裏去找?人們培育出的小麥、水稻等作物實際上很脆弱,在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面對數萬億年的演化很快就會被淘汰。讓一大批現代人從頭開始,連基本生存都成問題。到那時天天都是荒野求生,或許只有貝爺、德爺這樣的專家才能活下來。

屆時,維持基本的生存將占據人類的大部分精力,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閑去提升科技。如果各位玩過饑荒、寒霜朋克、缺氧等生存類遊戲,應該更能領會其中的含義。當維持生存都成問題時,又談何發展科技?

當然,《新石紀》中千空的父親為他保留下來了一個村莊,也避免了上文所提到的生存危機。
這個村莊除了提供基本的生存需求外,還為千空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這種情況就類似於我們所談論的第二種情形。

當人類的設施基本保留時,幸存的人類還可以過一段蜜月期,這段時間大概能持續幾十年。此時人類的基本生存問題雖然解決了,可是發展科技仍然會面臨同樣的困境——知識過於分散。

所以這難免導致知識斷層。哪怕你能把百度百科上所有的詞條全部背下,去建立一個完整的現代人類社區也是不太可能的。《四庫全書》各位應該有所耳聞,它總計收錄3462種圖書,包含字數約8億字,覆蓋中國文史哲理工農醫等幾乎所有學科。

這還只是中國古代的部分知識,如果考慮到現代人類的知識體量,真的可謂是浩如煙海。幸存的人類遠遠不可能掌握如此眾多的知識。此外,就算人類的知識全部得以保留,幸存者也不一定能看懂。

比如拿醫學書、醫學論文來說,其中的很多表達都是使用專業術語的,作者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是假定讀者知道這些術語實際含義的。可如果人類文明突然覆滅,幸存者還真不一定掌握這些專業內容。正如同古代的文字一般,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講解,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更談何加以運用。

所以僅憑幸存的那麼一些人類,很難做到迅速複興。

《新石紀》畢竟是動漫,作者實際上刻意簡化了一些現實因素,盡可能地突出研究科學這一點,這才是它的側重點。
另外,本番還配了千空、村裏面的工匠老大爺這種比較逆天的人物,使得人類科技能夠飛速發展。如果較真一點,按照科學村那個發展程度來看,能夠自給自足就不錯了。

(對人類文明重啟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見《世界重啟:大災變後,如何快速再造人類文明》一書,作者為路易斯·達特內爾)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