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初心不改問路「深藍」,她25年執著海洋研究守衛藍色國土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7日 -
:       
 
中國婦女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員方銀霞,作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並榮獲「全國五一巾幗獎章」。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一直致力於守衛藍色國土、維護海權的方銀霞和同事們,通過科研成果為我國彰顯大國責任與擔當貢獻著力量。

方銀霞矢志不渝,為海洋強國夢獻力

amocity
amocity

  


登上「雪龍」,出征!

如果要進行職業生涯復盤,除了收穫的豐碩研究成果與各類獎項榮譽,赴南極執行我國第35次科考任務,無疑是方銀霞一段重要的人生經歷。

2019年初,她擔任地質地球物理組組長,與一百多位隊員一起搭乘「雪龍號」,遠赴南極科考。

極地科考,聽起來令人神往實則艱險重重,身為所里的中堅力量,年近50歲的方銀霞主動請纓。整個任務團隊百餘人,女性卻不足十分之一。遠航當天,方銀霞發了一條朋友圈「今晚啟程,向南再向南,失聯50天。」外加一個開心的笑臉、一組有關地圖和海景的圖片,定位是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

執行過多次大洋任務,身體、心理素質過硬,出海經驗豐富的方銀霞和同行隊員們對面臨的困難做好了充分準備。惡劣的極地氣候,24小時極晝的時差顛倒,穿越魔鬼西風帶的狂風巨浪,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的暈船折磨……考驗一個個襲來,又被大家一次次擊退。

然而,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驚魂一刻」毫無徵兆地突然降臨了。2019年1月末的一天,「雪龍號」駛入了浮冰密布、大冰山層出的阿蒙森海,這片海域人跡罕至,被形容為「人類對它的了解甚至比月球還少」。當天,濃霧重重,能見度極低,當人們發現前方有大冰山時,船已近在咫尺。緊接著,伴隨著巨大的撞擊聲,「雪龍號」一下子重重撞上了比船身還要寬三四倍的「龐然大物」。

當時,方銀霞值完班正在休息中,感受到了船體的劇烈震動,她起初以為「雪龍號」在破冰前行時遭遇了巨厚浮冰,可等了一會兒並沒有感到前進,反而還後退了一截。方銀霞感覺不妙,抄起外套就往甲板上跑。跑到船頭,眼前的一幕讓她驚住了:約400立方米、估重超過250噸、呈幽藍色的一堆巨型冰雪赫然堆在甲板上,望遠看視野里只剩一片白茫茫……

經過全員連續40多個小時接力鏟雪,船頭防浪板被撞掉、桅杆被砸斷的「雪龍號」最終得以負傷前行,繼續完成此次科考任務。

當時置身其中來不及過多考慮,但這件事卻讓方銀霞感到後怕。為了對極地環境和生物進行監測研究,就在事發十幾分鐘前,還有科研人員在船頭作業。幸運的是,駕駛員面對危險採取全速倒車的急救措施挽救了「雪龍號」,如果不是雙層鋼板的堅硬船頭而是船身撞到冰山,可能就會因變形破裂而產生漏水,後果不堪設想。

方銀霞(後排右三)與隊友們在「雪龍號」上

科考船遭遇與冰山相撞的意外,在我國30多年極地科考歷史上尚屬首次,甚至經驗相較豐富的國外科考船也鮮有遇到。那麼,為什麼方銀霞和科考隊員們此次會選擇向無人問津的阿蒙森海進軍?

作為我國外大陸架劃界領域的研究者,除了我國大陸架劃界情況,方銀霞也非常關注其他國家的劃界問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管轄區域之外的地方作為國際海底區域,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某些國家在南極地區提出了劃界案,與中國利益息息相關。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治理體系下,南極話題越來越熱,儘管中國不去劃界,但在其他國家提出劃界案後,我們立場怎樣、如何反制,都需要拿出足夠的科學依據來作支撐。

此次南極任務中,方銀霞負責地質取樣和地球物理探測等工作,與科考隊一起圓滿完成羅斯海和阿蒙森海的第一階段任務,對調查海域的地質結構和海底環境獲取了我國自有的調查成果,特別是對於因條件極其惡劣目前還未被任何國家主張的阿蒙森海,實現了研究數據方面的「零突破」。

科研成果貢獻「一帶一路」

外大陸架劃界作為當前各國爭奪藍色國土的全新科技領域,事關國家海洋主權的核心利益,日益受到關注。25年前入行時,方銀霞就成為該領域國內最早的自然科學研究者之一。

方銀霞在南極

這些年,她主持完成了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專項和海洋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成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大陸架劃界技術」團隊負責人。並努力推動中國大陸架劃界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得到成功應用。

amocity
amocity

  


近年來,方銀霞帶領團隊先後為奈及利亞、莫三比克、塞席爾三國無償實施了大陸架國際合作航次,多次赴非洲兩側大陸邊緣開展調查研究,並為各國大陸架劃界案提供了科學規範的關鍵基礎數據。

2012年,方銀霞所在的第二海洋研究所接受奈及利亞政府請求,與尼方聯合在其大陸架成功實施了一個綜合地球科學調查航次,任務圓滿完成,得到了尼方的高度讚賞。這也讓更多非洲國家看到了中國的大國格局和大國實力,紛紛向我國提出了友情支持其大陸架調查的請求。

清理沉積物岩芯

2016年,塞席爾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的劃界案被駁回後,方銀霞所在團隊受邀為其重做航次調查,對數據進行了精確、充分補充後,新的劃界案很快通過了審查,塞席爾的合法海洋權益主張最終獲得了認可。事後,包括方銀霞在內的四人代表團赴塞訪問時,受到了副總統接見的高規格禮遇。

中國的友情支持與幫助不僅實實在在地幫助了非洲國家,同樣也獲得了越來越多國家對我國相關主張和立場的支持。通過國家間的海洋科技交流與合作,方銀霞與同事們關於大陸架劃界技術的科研成果不斷彰顯著我國在領域內的國際地位,也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初心不改問路「深藍」

從事海洋研究25年,方銀霞似乎從未體會過何為「職業倦怠」,一向不安於單調重複的她,面對海底資源、大陸架劃界、公海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這些概念背後不斷出現的全新問題與未知挑戰,總是保有新奇感,探索不輟。

面對我國大陸架研究面臨的多種難題,在國內外均無成熟理論方法的情況下,方銀霞及其團隊在李家彪院士帶領下,持續攻關十多年,構建了我國大陸架劃界技術體系。而且,以方銀霞為骨幹力量的研究成果,有效應用到了中國東海劃界案的編制與技術答辯中,特別是在日本涉沖之鳥礁劃界案反制中,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用科學嚴謹的大陸架劃界研究守衛好藍色國土,方銀霞多次率團隊赴遠洋考察,除了要面對各種難以預測的極端天氣與海況,在爭端敏感區還會面臨別國的干擾。方銀霞和科考隊員們,不是擔心個人安危,而是害怕拖曳著調查設備的纜繩被割斷,造成探測設備破壞、調查數據丟失的嚴重後果。

進行大陸架劃界領域研究,執行大洋、極地科考任務,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身體素質更具考驗。生活中的方銀霞特別喜愛運動,閒暇時呼朋引伴一起爬爬山,積極參加浙大校友會及各種社團組織的「毅行」活動,成為她科研工作之外的最好調劑。

2020年,仍在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的方銀霞又更新了奮鬥目標。她相信,依託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海洋研究的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為實現海洋強國夢獻力,是她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