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8日 -
:
晶姐劄記
然而,男神如今卻在不斷顛覆自我,甚至還以一個邋遢癲狂的神棍老白男形象,出現在了美劇《上帝之鳥》裏。
由Showtime台出品的美劇《上帝之鳥》已於去年開播,該劇進入了好萊塢各大權威媒體評選的年度十佳劇集榜單,甚至還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個人年度最喜愛的劇單裏。
《上帝之鳥》改編自作家詹姆斯·麥克布萊德的同名小說,講述黑人小男孩亨利跟隨廢奴運動領導人約翰·布朗,參與反對奴隸制鬥爭的經曆。
原著小說獲得2013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頒獎詞可謂准確概括了故事的風格:
“詹姆斯·麥克布萊德的小說選取了美國歷史一個關鍵的、混亂的事件,並以馬克·吐溫式的滑稽和真實,重述了整個故事。桀驁不馴,卻充滿智慧;幽默風趣,卻感人至深。”
伊桑·霍克癡迷於這部小說,於是便決定擔任制片和編劇,並且還出演男主約翰·布朗。
本劇取材於真實的歷史,劇裏的大部分故事情節都真正發生過。
伊桑·霍克飾演的約翰·布朗,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他原本出身於貧苦的白人家庭,明明可以在北方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卻非要帶著兒子和朋友一路南下,扛起解放黑人奴隸的大旗,將畢生都致力於廢奴運動。
1859年,約翰·布朗發動了著名的哈普斯渡口襲擊事件,結果被奴隸主抓獲並處以死刑。
不過,他的死亡卻由此點燃了美國南北內戰的導火索
2006年,約翰·布朗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78名。
約翰·布朗算是一個比較複雜矛盾的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爭議。
有人持肯定態度,認為他是廢除奴隸制度的英雄;有人則對此嗤之以鼻,覺得他是嗜殺成性的恐怖分子
《上帝之鳥》首集開篇,就是約翰·布朗在雪中被執行死刑的場景。
故事接著回到了一切剛開始的時候,那是發生在1857年南北戰爭之前,約翰·布朗在鄉村理發店剛登場沒多久,便與陌生人發生了激烈爭吵,然後一言不合就要拔槍殺人。
在混亂的槍戰中,小男孩亨利的父親意外中彈身亡,於是約翰·布朗便從此將亨利帶在了身邊。
小男孩亨利作為本劇故事的敘述者,原本是堪薩斯的一名南方黑奴,協助父親做擦鞋之類的工作,然而約翰·布朗這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卻打破了他們一家平靜安穩的生活。
約翰·布朗這個怪老頭不但固執癲狂,而且眼神也不大好使,愣是將亨利這個黑人少年誤當成了女孩。
他貼心送給了亨利一條裙子,還為他起了“小洋蔥”這個外號。
在那個生存環境惡劣的年代,撒謊成為了所有黑人的天性。他們很難對別人真正敞開心扉,畢竟唯有聽命辦事、沉默寡言的黑人似乎才能活得長久。
因此,亨利為了保命只能將錯就錯,將自己偽裝成女孩的身份。
在假扮女孩的過程中,亨利逐漸感受到了人們對於男女不同的態度。
他因此在團隊享受了非常不錯的待遇,男人們都不忍心讓她幹太重的活。
約翰·布朗向亨利提到,廢奴主義的部隊是來者不拒、來去自由的隊伍。
不過,他自己領導的這支武裝隊伍大概也就只有二十來人,部下涵蓋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三個種族,還包括了約翰·布朗的幾個親生兒子。
本劇對於約翰·布朗這位歷史人物的塑造還算比較客觀,既贊美歌頌其對於黑奴解放運動的貢獻,又對他性格中的缺陷予以諷刺和嘲弄。
約翰·布朗暴躁癲狂又喜怒無常,伊桑·霍克的表演可謂生動呈現了這個歷史人物執著又奇葩的鮮明個性。
雖說約翰·布朗每次說話都是滿嘴跑火車的樣子,但是他總能在演說中用滿腔的激情和憤怒點燃人們內心的正義之火,由此吸引了部分意志堅定的追隨者。
不過,一些日常細節卻也將他的缺點暴露無遺。
比如約翰·布朗漫長的飯前禱告這段就頗有喜感,他從天亮一直喋喋不休到天黑也是相當誇張了,甚至兒子都忍不住狠狠吐槽了一次:
“父親,挑戰主的耐性是個罪孽,主也要聽別的禱告啊!”
約翰·布朗明明自詡為最虔誠的基督徒,卻總喜歡偏執地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一位南方居民僅僅為了養家糊口,做出了立場不同的選擇。然而約翰·布朗卻對他們一家毫不留情,甚至猝不及防地送上了一場大屠殺。
約翰·布朗集天使與惡魔於一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矛盾體。
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采用殘暴的手段,為了實現革命理想他甚至敢於犧牲自我。
約翰·布朗只帶著二十幾人發動了起義,此舉表面看似荒誕,實則暗藏玄機。
此前他就已經預料到,這次行動會點燃南北戰爭的導火索。
彼時美國充斥著偽君子,多數人似乎早已忘記了初心。
約翰·布朗並不奢求這次起義會真正成功,他只想用自己的鮮血淨化這片罪惡的土地,去喚醒更多沉睡的人。
畢竟,要想徹底終結奴隸制,必然需要流血和犧牲。
劇中主要以亨利這個尚未覺醒的黑人小孩的視角,來講述那個動蕩年代裏發生的故事。
亨利起初覺得約翰·布朗是一個殺人犯,畢竟在亨利看來,自己此前所屬的奴隸主對父親和他還算不錯。
如果不是約翰·布朗突然闖進了他的生活,他也不會意外失去父親,從此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還被迫假扮成了女孩的樣子。
不過,在跟隨約翰·布朗這個怪老頭四處征戰的過程中,亨利深受黑人奴隸解放思潮的影響和感召,逐漸融入了約翰·布朗所領導的隊伍之中,在收獲成長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意識的覺醒。
劇裏也有一些像亨利這樣的黑人,起初都是逆來順受,習慣了被奴隸主壓迫的日子。
他們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和安全,做出自保的行為似乎倒也無可厚非。
“黑人們總是喜歡窩裏反,跟白人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白人是明目張膽地互相搞,黑人是偷雞摸狗地互相搞。”
劇裏借用一位風塵黑妹的話語,點明了黑人群體的生存現狀,諷刺彼時的他們並不團結。
劇中刻畫的美國黑人群像可謂豐富多彩:有在底層苦苦掙紮的窮人,也有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以及與奴隸主同流合汙的政客
劇裏不只還原約翰·布朗這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觀眾還能目睹一些著名廢奴領袖的風采。
《上帝之鳥》這部美劇延續了原著小說的風格,原本以為廢奴題材的影視作品會是非常沉重的氛圍,但本劇卻充滿極其辛辣的黑色幽默,悲劇和喜劇情節不斷交替上演。
片頭也是獨具特色,在鄉村音樂的背景之下,描繪出一幅頗具複古性的西部畫卷。
本劇既帶觀眾走進黑暗的時刻,與此同時也展現著人性的光芒。
《上帝之鳥》這個劇名就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信仰基督的廢奴軍隊曾將其視作上帝的饋贈和自由的信仰。
雖然亨利這個小男孩是虛構的人物,但某種程度來講,他其實恰恰象征著希望和黑人族群的未來。
那些放棄抗爭的黑人,並不知道自由其實一直就掌握在自己手裏。
小男孩亨利在人生的重要時刻,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們都曾被命運左右,但從不曾失去自由。”
(本文首發FIX字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