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國際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02日 -
:
雲掌財經
雲掌財經咨詢有限公司官方帳號,優質創作者
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要一直微笑,保持基本禮儀,不能展現出疲憊感……”
《創造營2021》第二期節目開播,幾位日本學員總結出的“日式偶像典型特質”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在日本,絕大多數想要成為偶像和已經成為偶像的年輕人都和他們一樣,時刻將這幾點視為規範自身的“基本准則”。但在節目中,這些“准則”成為了一種令人驚奇的、獨屬於某個國家偶像的特質。
今年,來自多個不同國家的學員們在《創造營2021》中展現出了極其多元化的風格,刷新了大眾對男團的認知。這也使得節目一開播便被網友們笑稱是“國際交流大會” ,也因此多次登上熱搜榜。
而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這場“國際交流大會” 不只是在國內火熱,同時也在海外獲得極高關注度。不少學員更是“一夜爆紅”。據官方數據,節目開播後學員海外全平台漲粉20多萬,第一期播出後就有八位學員先後登上了Twitter海外地區趨勢榜。YouTube 節目首秀片斷播放量超10萬的有16支,熱度最高的幾組學員舞台播放量已破百萬。
與此同時,有不少來自不同國家的KOL都在發布追更節目、點評學員的reaction視頻,多國網友們也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激情安利自己喜愛的學員,例如有不少海外觀眾都為劉宇的古風舞台而驚歎,眾多日本學員也吸引了日本觀眾的關注等等。而多家海外媒體也都對不少學員都進行了報道。可以說,今年節目一開播,學員們就已經真實地出圈出海。
事實上,這一現象在以往所有同類節目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學員們初登舞台時大多是素人或是“無名之輩”,即便是在某一領域小有名氣,也很難在海外快速收獲大量粉絲關注。所以各大平台的節目初期都是靠有海外知名度的導師來攜帶出圈出海。
而沒想到的是,當同類節目還在以導師的海外影響力努力出圈時,今年《創造營2021》卻是憑借學員們的海外影響力實現了出圈、出海“兩手抓”
。如此熱鬧的反響,可以稱得上是“出人意料”,但細想卻也在情理之中。學員憑什麼出圈又出海?
就節目內容這一層面來看,《創造營2021》學員們能同時吸引海內外多國觀眾目光,最基礎的原因在於“多元面孔”。
今年《創造營2021》國際化風格突出,海外學員來自日本、泰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個國家,且整體數量達到了二十多位,較以往明顯增多。
而除了“跨國”,“跨界”也是今年節目的一大特征。近百名學員來自不同的經紀公司,畢業於不同院校,在立志成為偶像之前也有著各不相同的經曆——例如世界級舞蹈大賽冠軍、電競冠軍、已有作品的演員、因短視頻走紅的網紅博主等等。
2019《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總冠軍eStarPro戰隊成員諾言
跨國+跨界的陣容,讓今年的節目與以往相比有了更新穎、鮮明的特色,學員們也更有看點。
在以往的選拔類節目中,海外學員大多只有一兩位。雖然節目會因為這幾位的優秀表現而吸引其所在國家部分網友關注,但這種關注是小範圍的。而今年,海外學員來自於全球多個國家,學員可輻射到的國家和地區更廣,節目整體的影響範圍和影響力也更強
。
同樣,在過去,跨界而來的年輕人往往會在這種選拔類節目的舞台上遭受質疑。今年,《創造營2021》則將“跨界”這一點作為了節目的亮點之一。也正是因為跨界人數眾多,以往“個別學員在人氣上占優勢”的情況不複存在,大家都能夠公平地在台上“以實力見真章”。而對節目來說,學員多元化的個人專業背景,也能夠幫助節目跳出刻板的偶像組合領域,去觸達更多不同圈層的人群,進一步放大節目影響力
。
而多元化的學員們在節目中交流互動、競爭合作,其實進一步體現出的是多元文化的碰撞
,這也正是節目更好看、海外不同國家觀眾都極為關注的核心所在。再加上,在《創造營2021》開放包容的舞台上,各具各色、各有所長的個體,都能夠肆意展現自己,節目對個體的擁抱尊重和對人物血肉的描摹,也成為國內外學員們紛紛被看到、被記住、成功出圈出海的重要原因。
當語言不通的兩國學員組成一個組合,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默契交流;在同一段音樂下,來自日本的舞蹈大神贊多和古風氣質的劉宇可以共同完成一段燃炸的舞蹈;擁有獨特歐美唱腔的米卡,可以完美演繹中文歌曲;時刻被稱贊“可愛”的日本學員井汲大翔,想要以實力打破這一典型日式偶像的特質局限……
這樣多元文化交流與碰撞的故事,遍布在每期節目中,成為了新看點,節目自然是令人感到新奇和驚喜,也更有吸引力。而與此同時,這種新玩法也是在打通文化壁壘。在節目裏,海外學員和中國學員有了一個溝通交流、共同成長的機會;在節目外,通過節目這一介質也搭建起了國際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動不同國家年輕觀眾的溝通。海外粉絲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中國年輕人對獨特、差異文化的包容度也得以對外展現
。
另外不得不關注的是,為了讓學員們更快走出去,收獲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節目組也一早就做好了基礎工作。
為了讓海外觀眾能夠同頻率追更節目,今年節目組專門組建人工翻譯團隊,來對內容進行多國語言的翻譯,與此同時節目以英語、泰語、日語、韓語、越南語、印尼語六國語言在WeTV上線同步播出。WeTV是騰訊視頻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視頻流媒體服務平台,主要向海外推送中文劇集、綜藝等內容。
而為了能最大程度宣傳造勢,節目組也實現了海外音樂平台和社交媒體的高覆蓋,包括在Twitter、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平台開通節目官方賬號,及時更新節目相關信息和花絮片段,在Twitter發布節目定制的emoji供粉絲使用等等。截止目前,節目組的官方Twitter訪問量已破百萬。與此同時,學員們在海外平台上的粉絲數和點贊量也快速攀升,高卿塵、力丸、贊多、和馬等已是極具人氣的幾位學員。
與全球年輕人“共鳴共振”
《創造營2021》以多元化的學員陣容、多元文化碰撞的立意,讓節目內容本身就具備了出圈出海的強吸引力。實際上,一檔節目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產品,之所以能夠廣泛引起關注和熱議,必定是節目所輸出的價值觀,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共鳴
。
所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一檔節目輸出價值觀絕不是“我傳播你接收”這麼容易的過程。不同國家、年齡、圈層用戶對同一現象、事物的理解會有許多不同,制作內容的人和觀看者之間也容易出現信息偏差。因此,能夠向全球年輕人傳遞同一種觀點且引發共鳴,《創造營2021》勢必是結合了具體的語境,以年輕人都喜聞樂見的內容輸出觀點,並讓學員和觀眾都參與到了討論中,共同形成了一個“聲量場”
。
一個典型案例是《創》系列節目中對battle環節的重視。在節目中,battle環節學員們體現出的熱血、不怕輸、敢追夢的精神,是所有年輕人都認同且具備的。而在節目中,周震南所表達的觀點“battle是尊重對手並認可其實力”,其實也給了所有年輕觀眾關於如何面對競爭、看待對手、正視自己等一系列更深一層的思考。
另外,節目中對學員的不設限、不定義、不貼標簽,也充分體現了對個體差異性的尊重。例如學員李洛爾在最初認為自己與偶像這一身份完全不符,形容自己像是綠色小球落入了一堆紅色小球中一樣顯得格格不入。但在觀看學員們的初舞台之後,他開始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也展現出了自己身上不一樣的光彩。
同時,今年《創造營2021》的學員跨國跨界的設置,也是為打破一切偏見而來
。
發起人團成員Amber劉逸雲在節目中回顧自己的成團之路,表示自己的中性風格是當初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因此被當成是一種“實驗”。但最終她以足夠強的實力打破了這種偏見,並與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成員一起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女團。
同樣,在學員中,作為rapper的劉彰通過參與節目改變了自己原來對偶像的偏見;胡燁韜、韓佩泉則是以精彩的表演,打破了大眾對於網紅“有人氣沒實力”的偏見。不同的風格、原本的身份都不會是學員聚在一起的障礙,也不會被大眾為偶像所設下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並肩站在舞台上的學員們,像極了生活中每一個有夢有愛,且不甘被困難或質疑所羈絆的人。
由此來看,《創造營2021》所有的變化都是契合了不斷變化、越發多元的大眾審美及價值追求。
也正是因此,節目中眾多學員們才得以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而上升到更高的價值層面,一檔節目有能力去聚攏這些跨國、跨界的學員共同參與,有底氣去引入海外新勢力交流與競爭,直言不諱地向全球觀眾傳達這些多元文化與正向價值觀,並最終打造出一個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男團,這其實也正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特聘研究員支菲娜所說:“《創造營2021》可以說是國家的實力變化疊映到文化傳播領域的結果。”以內容搭載優質IP和文化產品,才會是真正的“走出去”。
過去,綜藝節目選出“中國偶像”只能站上國內舞台、只會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而現在,擁有更大視野與格局的《創造營2021》邁出了改變局勢的第一步,在一如既往將重點放在學員身上的同時,也在幫助這些年輕人擺脫對老師前輩們名氣的依賴,獲得具有個體辨識度和團體勾連度的海外影響力。事實上,這才是從“中國偶像”進階為“中國制造世界偶像”,並讓“中國制造世界偶像”真正實現出海的正確之路。
作者: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