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國際

俄羅斯在歷史上為何進攻別人總是失敗,而防守的時候總能打贏?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02日 -
:       
 

史海殘雲

國際關系學在讀博士,優質創作者

日俄戰爭中俄國的失敗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首先俄國輕敵,認為日本是一個新興的軍事小國,低估他們的力量,在俄國人眼中,俄國人“扔帽子就可以把日本壓倒
”,因而在軍事上准備不足。

就做好戰爭准備的艦只總數來看,日本與俄國的戰列艦數目相等,巡洋艦和魚雷艦則大大超過俄國,質量上也勝過俄國。日本人自與中國作戰以來就了解滿洲戰場,他們完全熟悉那裏的氣候、雨量、丘陵和高粱地的特點,在適應性上比俄國占優勢。

日俄戰爭之前,日本作了充分的准備,將後勤物資不斷運到朝鮮戰場,派人熟悉中國東北和朝鮮地形。為了增加戰費,資產階級報紙甚至要求人民節衣縮食,改每日報紙 3 餐為 2 餐,以支援擴軍戰備。俄方由於不熟悉中國東北戰場地形,致使糧食供應幾乎完全依靠從歐洲運送,但是蹩足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此力不從心。

交通不便而使軍隊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補給,士兵有時只能吃黴爛的食物,生病的士兵大批死亡,他們需要的衣物也不能及時送到,俄國軍人穿著十分寒酸,這大大降低了士兵的戰鬥力。與陸軍相比,海軍的物資供應也很差,俄國缺乏必要的戰爭准備。

2、軍隊的士氣

日本全民支持戰爭,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士兵對戰爭全力以赴,全體國民與軍隊和政府密切合作,日本民族的團結精神和愛國精神在戰爭中振奮了全軍的士氣,這是日本獲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戰爭在俄國不受歡迎也不為人們所理解時,日本全國的男子都一致熱情地響應號召,拿起武器。20 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貴族土地所有制和沙皇專制並存,使勞動人民受到資本主義剝削和壓迫特別殘酷,工人罷工浪潮席卷俄國許多地區,並且提出了“打倒沙皇專制制度”的革命口號。

日俄戰爭時期俄國的士兵待遇極差,軍官殘酷虐待士兵,士兵被“視如糞土”並受沙皇政府剝削,當兵的實際上都是勞動人民,侵略戰爭的目的同他們的切身利益格格不入,因而士無鬥志,大多厭戰,未與政府並肩作戰。日俄戰爭中俄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驕傲輕敵,准備不足,領導者腐化墮落,士兵素質低下
,戰術失誤,管理松散等等。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俄國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戰爭的失敗沒有使其一蹶不振,反而在各方面加強陸軍、海軍的建設。沙皇政府在解決組織遠東防禦問題沒有成功,與年輕的日本帝國的較量以俄國海軍瓦解而告終,遠東的失敗迫使統治階層重新看待國家武裝力量發展問題,對原有軍事力量進行改造。

二、沙俄帝國模式

1、君主權利無限

在政治體制方面,17 世紀末期以前,俄羅斯基本上是一個等級代表君主制的國家,沙皇還沒有被賦予絕對的權力。到了彼得一世執政後期,俄國就建立起了絕對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彼得一世
開始被稱為“全俄羅斯大帝
”,獲得了空前獨裁的權力。

按西方國家制度的原則來改革俄國君主制度,試圖使君主的無限權力受到憲法的限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建立類似君主立憲制的俄國特殊的議會制度——國家杜馬,保證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財產的不可侵犯。

但這些改革設想遭到貴族官僚的激烈抵制和反對。這種政治模式下的社會民眾怨聲載道,俄國出兵歐洲得不到人心,戰爭的天平自然不會傾斜在俄國這邊。

2、經濟模式豪取掠奪

為了爭奪地區霸權,曆代沙皇政府都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從農業和農民那裏汲取財政資金。為了保證軍備供應,彼得一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大力發展工商業。

尼古拉一世時期,俄國的國際權勢空前擴大,為了維持歐洲秩序,他建立起數量龐大的軍隊,重兵駐紮歐洲各國,鎮壓那裏發生的爭取自由的革命運動。因此,大大消耗了國家資源,使國力空前虛弱。這是它在克裏米亞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摧毀的重要原因。

俄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 19 世紀末維特任財政大臣的時期。為了促進經濟尤其是工業的發展,以保護關稅、吸引外資、征收重稅為手段,以縮小與西歐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差距為目標。國家主導與社會參與度低的矛盾。

維特體制主要是借助於專制國家的力量來強行推進工業化,市場力量弱化,私人資本參與度低,並受到壓制。

專制國家主導的工業化最終會與市場力量產生不可克服的矛盾。沙俄帝國末期,經濟發展的模式與方式仍然沒有得到改變。沙俄帝國經濟發展模式固有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政府定貨仍是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落後的農業和低下的居民購買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另外,大量吸收外資、重要工業部門被外資控制的狀況比以前更加嚴重。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致命弱點,俄國在與歐洲強國的較量中,再一次以戰爭失敗而告終。

三、對外戰略與民族主義

1、擴大軍備國內反對聲音加大

對外戰略,總體上說是一種擴張與對抗的對外戰略。在國力相對較弱的時期,這種特點表現得還不那麼明顯,而當其國力急劇增強後,就表現得非常突出了。

由於國力較弱,經濟發展是頭等重要的任務,國家的對外戰略相對內斂,具有較強的防禦性質。但即使是在這一時期,干預外國的事務,支持外國的革命運動,也是其對外戰略和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事工業綜合體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切重要資源都被集中到與軍事相關的工業生產部門中,嚴重制約了蘇聯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於進行對外擴張,建立勢力範圍,對外輸出革命,大量資源被消耗在這些國家。

2、極權模式

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沙俄帝國時期的權力絕對集中於國家,社會和個人普遍的無權,政府也沒有任何的獨立性,完全執行執政党的意志。

人民的選舉權雖然規定得很完善。但在實際操作中,根本得不到落實。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結社、集會、罷工等等的自由,但實際上都落不到實處。所有社會組織都被國家化,成為國家控制個人的一種工具。沙俄帝國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侵略、開疆拓土的歷史。

沙俄帝國就是在彼得大帝的對外擴張中建立起來的,之後,曆朝曆代,無不連連發動戰爭。對外戰略目標過大,消耗了國家有限的財力,越來越難以為繼。

3、大俄羅斯民族主義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弱勢國家的民族主義與強勢國家的民族主義。在民族或國家弱小受欺時,民族主義表現為要求民族獨立、民族尊嚴和國家統一,這往往來自於求生的本能和對祖國、民族的熱愛;在民族或國家實力強盛時,民族主義極易演變為大國霸權主義、民族沙文主義,這通常來自因實力超群而產生的傲慢和野心。

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它不僅表現在對國內少數民族的諸多不平等的政策和做法上,而且還表現在對外關系上的大國沙文主義。正是俄羅斯族為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衛國戰爭時期,是俄羅斯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才取得戰爭的勝利。

結語:

在俄羅斯背後其實還是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惡性膨脹,屢屢發動對外戰爭是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自大意識影響,對內防守外族侵犯的時候這種大俄羅斯民族主義會空前凝聚民眾的信心和士氣。

民族的發展,不像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那樣通過加深民族不和、民族狹隘性和利己主義來實現,而是通過各民族的日益接近、兄弟般的互助友好來實現的。

俄羅斯民族的革命毅力、忘我精神、勤勞和深厚的民族友愛精神,當之無愧地博得了祖國各族人民的衷心尊敬。但這種民族精神一個時期一個階段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含義會影響對外戰爭和國家防禦的精神。

參考文獻

《沙皇俄國侵略擴張史》

《民族與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