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08日 -
:
全說能源
財經達人,優質創作者
從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一般所說的溫室氣體減排,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的減排,進一步就會延伸到能源行業,特別是能源消耗,要求在能源消耗中減少產生二氧化碳多的能源資源種類,而更多地使用少產生二氧化碳的低碳能源,或不產生二氧化碳的綠色清潔能源。正因為如此,諸如國際能源署這樣的國際組織或有關國家,講到溫室氣體減排時,主要談的就是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
研究界公認的各能源種類二氧化碳排放系數為:煤炭,2.64噸二氧化碳(tCO2)/標准煤(tce);石油,2.08噸二氧化碳/標准煤;天然氣,1.63噸二氧化碳/標准煤;電,0.75公斤二氧化碳 /千瓦時。
除了黑、髒之外,因為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煤炭成為最不受待見的能源,當前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是人人喊打,石油和天然氣次之,其中天然氣雖不是清潔能源,但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少的化石能源。2021年3月2日,英國和加拿大政府共同主辦的“助力淘汰煤炭聯盟”2021年全球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在電力行業中逐步淘汰煤炭,是實現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的最重要一步,2030年全球發電領域的煤炭用量必須比2010年下降80%。
根據德國能源署等機構的數據,不同種類汽車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如下:汽油,164克二氧化碳當量/公里;柴油,156克/公里;液化石油氣,141克/公里;天然氣,124克/公里;生物甲烷(玉米原料),66克/公里;生物甲烷(液體肥料),33克/公里;生物甲烷(有機廢物),40克/公里;乙醇(農作物秸稈),111克/公里;生物柴油,95克/公里;電動汽車(歐盟電網),75克/公里;燃料電池(風電制氫),8克/公里。
當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宣布將在20XX年禁售燃油汽車,積極推廣使用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諸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其理論依據就是上述不同種類汽車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數量。
根據2020年6月出版的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19年,全球來源於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消耗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341.69億噸。
2021年3月2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20年全球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分析報告,1990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205億噸,2010年突破300億噸大關,達到304億噸。2018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階段性高峰,為335億噸,2019年下降到334億噸。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嚴重沖擊,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年度下降,由2019年的334億噸,下降到315億噸,降幅為5.8%。
國際能源署認為,從絕對值來看,2020年全球近2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相當於將歐盟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世界總量中剔除。
三、碳達峰和碳中和等概念及當前全球減排承諾的現狀
碳達峰,簡單的解釋和理解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一般為日曆年度,某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不再增長,並在之後逐步回落。如果再狹義一點,就能源行業來說,就是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某一個年份達到最大數量,並在之後逐步下降。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某個國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所謂的淨零排放,超越了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指的是一定時間內,某個國家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溫室氣體清除量達到平衡,就是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中性,指的是當某個組織的活動,對氣候系統沒有產生淨影響時,就是氣候中立,在這其中必須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軌跡的輻射效應對氣候系統的影響。
從上述概念中我們可以推論出,要實現碳中和或淨零排放,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有兩大類,一是盡最大可能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具體到能源消耗,就是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更多地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綠色能源,即一般所稱的改變能源消費結構;二是將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消除掉或收集起來,避免其對地球大氣環境產生危害,這類技術的種類很多,一般統稱為負排放技術,其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最主要的技術路徑之一。
在溫室氣體減排活動中,經常提到植樹造林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它正是排名第一的負排放技術,是實現碳中和或淨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也是最簡單的手段。一般認為,一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正因為如此,在前述的巴黎協定中,就特別提到森林對於減排的重要作用,如,締約方應當采取行動酌情養護和加強溫室氣體的匯和庫,包括森林;鼓勵締約方采取行動,為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所涉活動采取的政策方法和積極獎勵措施,以及發展中國家養護、可持續管理森林和增強森林碳儲量的作用;執行和支持替代政策方法,如關於綜合和可持續森林管理的聯合減緩和適應方法,同時重申酌情獎勵與這種方法相關的非碳收益的重要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為,若要實現《巴黎協定》2°C控溫目標,全球必須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即“碳中和”),即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於通過植樹等方式減排的抵消量;在2067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又稱“溫室氣體中和或氣候中性”),即除二氧化碳外,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抵消量平衡。
根據能源與氣候信息組織的統計,截止2020年底,世界僅只有蘇裏南和不丹分別於2014年和2018年實現了碳中和,進入負排放時代。除這兩個國家之外,全球還有126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其中絕大多數國家目標實現的時間為2050年,最遲的是哈薩克斯坦為2060年,最早的是烏拉圭為2030年。
目前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中,絕大部分還只是政策宣示,只有法國、英國、瑞典、丹麥、新西蘭、匈牙利六個國家,將碳中和目標寫入了法律;歐盟、加拿大、西班牙、韓國、智利、斐濟六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開展碳中和的立法活動。
從世界主要國家當前的行動看,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從現在開始的21世紀20年代的這10年,是最關鍵的時期,國際社會有大量艱苦的工作要做。這10年時間裏,我們將會看到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有關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行動,相關的產業將會有較快的發展,相應的也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巨大商業機會。
不能回避的是,科學界對於是否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的變化,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仍未過去的2020—2021年冬季嚴寒加重了公眾的質疑。我們是否過高估計了人類活動自身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今天我們所經曆的氣候變化是否是大自然本身的演化過程?未來全球氣候究竟會朝什麼方向變化?這一切都有待科學家們未來能給出更加科學並符合實際的解答,作為每一個個體的人,我們自身也正在並將會繼續親曆地球環境每時每刻的變化。
今天,2021年3月5日,是我國農曆的驚蟄節氣,春雷驚百蟲,萬物萌動,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但連日來陰沉的天氣和嚴重的空氣汙染,讓人喘不過氣來。因此,無論如何看待地球的環境變化,僅從減少和消除空氣汙染,還清新環境的角度,改變我們的能源消費結構也具有重要的並且是緊迫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