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美容

首次發現!山西東周墓驚現美容美白類化妝品,說來你可能不信,含植物精油!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2日 -
:       
 

每兲那些事

▲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盒化妝品

近日,

山西晚報·文博山西記者

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

考古工作者對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盒

有了新的認識。

經過科學分析,

發現此類銅盒中的殘留物是以油脂、

植物精油、朱砂及以方解石、

霰石為主要成分的化妝品,

證實了其應為高等級女性貴族盛放、

儲存化妝品的容器。

▲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盒

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對垣曲北白鵝墓地
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兩周之際高等級墓葬九座,出土各類文物500多件,初步認定該處墓地為召氏家族太保匽中(燕仲)一支在東周王畿內的采邑公共墓地。

在豐富的隨葬品中,有七件微型長方形或車形銅盒,造型小巧精致,為目前同期墓葬中一次性出土最多者。

▲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盒

這些銅盒分別出土於M4、M6及M9三座女性貴族墓。其中,M4銅盒尤為特別,出土時,蓋鈕內發現小段穿繩殘存,盒內滿盛混合紅色物質的殘留物
。采集殘留物時,又在銅盒內發現一件柄飾連珠紋的長柄圓舌銅勺
,為探索此類微型銅容器的功能用途提供了重要線索。

為揭示銅盒殘留物的化學成分和物質組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楊益民教授科研團隊對銅盒殘留物取樣,進行了顯微形貌和物質組成分析。

在M4銅盒殘留物中發現大量動物脂肪、植物精油及朱砂等,應是以動物脂肪為基質,添加植物精油,並可能以朱砂為顏料的美容化妝品

M9銅盒殘留物中發現方解石、文石,應為美白類美容化妝品
。綜合分析,可以證實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微型銅盒應為高等級女性貴族盛放、儲存化妝品的容器。

▲中國科學院大學韓賓博士現場取樣

及開展科技分析工作

據介紹,戰國早期之前,此類微型銅盒主要發現於高等級女性墓葬中,性別傾向性較強,是高等級女性貴族彰顯身份地位的體現。垣曲北白鵝墓地銅盒中發現的以油脂、植物精油、朱砂及以方解石、霰石為主要成分的化妝品,是中國先秦時期的首次發現,也是我國先秦時期手工業發展和化妝品應用的重要實物資料。

植物精油
是從植物中萃取的特有芳香物質,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香料和化妝品。垣曲北白鵝墓地銅盒中發現的植物精油,在中國古代化妝品之中也屬首次發現,為先秦時期植物精油提取、利用及中國古代化妝品的生產和發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價值。

▲垣曲北白鵝墓地M4、 M9銅盒內殘留物的

顯微分析結果

(M4:油脂、朱砂;M9:方解石、文石)

我國其它古墓葬

出土的“化妝盒”

除了北白鵝墓地出土的化妝盒,我國許多古墓葬都出土過這類“盒子”。

▲傳莒縣出土的“裸人銅方奩”(匵)

▲韓城梁帶村26號墓出土的“圈足匜”

▲韓城梁帶村26號墓出土的“雙層方鼎”

▲長清縣仙人台邿國墓地5號墓出土的“骨雕香薰”

▲棗莊市山亭村小邾國墓地3號墓出土的“虎鈕方奩”

▲聞喜縣上郭村墓地49號墓出土的

“鼎”或“人足虎耳雙蓋方鼎”(匵)

▲聞喜縣上郭村墓地7號墓出土的

“小銅車”或“刖人守囿銅挽車”

▲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62號墓出土的

“鼎形方盒”

▲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的

“鼎形方盒”或“人形足攀龍盒”“人足龍耳方盒”(匵)

▲甘肅禮縣圓頂山l號墓出土的“A形盒”

▲長清縣仙人台6號墓出土的

“提梁小罐”(或稱“青銅鏈盒”)

精油


中外發展史

垣曲北白鵝墓地銅盒中發現的植物精油,在中國古代化妝品之中也屬首次發現,豐富了我們對先秦時期化妝品的認知。植物精油,是萃取植物特有的芳香物質,取自於草本植物的花、葉、根、樹皮、果實、種子、樹脂等以蒸餾、壓榨等方式提煉出來的。

▲精油

它具有非常好的美容護膚作用,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女性。同時,它還有醫療作用,精油源自藥草,精油芳香療法能夠緩解人體身心的不適或疼痛,在國內外都有悠久的歷史。

最早的芳香療法源自古埃及,考古學家在金字塔的挖掘過程中,常發現有壓榨或蒸餾植物的器具,還有不少關於化妝品、按摩膏和藥物的記載。可見,早在五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香油香膏了。他們使用精油的範圍極廣,從醫學、美容、烹飪到宗教儀式,甚至還用於木乃伊和屍體防腐。

在印度持續使用5000年的阿育吠陀療法(世上最古老的醫書Vedas吠陀經)中,也記載了許多芳香植物使用在宗教及醫療上的用途。

這種最初的芳香療法後來流傳到了古希臘 、古羅馬和阿拉伯,並得到了很大發展。

希臘人從埃及人那學到很多知識,仍然采用精油來調理、按摩和熏香,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還嘗試把香薰用在芳香與治療方面。相傳古希臘已開始使用橄欖油吸取植物香味,並運用於身體按摩上,古羅馬人更將薰衣草浸泡水中做為沐浴之用。

阿拉伯醫師阿維森納還將提取香精的蒸餾法改進為萃取法,能成功地萃取玫瑰花精油,使精油萃取技術漸趨成熟。

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化學教授蓋特佛賽在一次意外中用熏衣草精油治好了自己嚴重灼傷的雙手,從此他開始研究各種精油的治傷功效。此後,芳香療法逐漸流行於世界各地。

芳香療法在中國也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釀制香酒的記載,至周代就有佩帶香囊、沐浴蘭湯的習俗。在先秦文獻中,《山海經》記載薰草“佩之可以已癘”。可見,在當時我國即有用芳香藥物防治疾病、辟穢消毒、清潔環境的習慣。

戰國時期, 芳香療法的用途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從生活習俗發展為醫療手段。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有相關記載, “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幹姜一斤、桂心一斤, 凡四種, 皆皔咀, 漬酒中。用綿絮一斤, 細白布一丈, 並內酒中……”。

▲神農嘗百草

《神農本草經》集東漢以前藥物學之大成,全書記載藥物365種,其中有不少芳香藥物,為後世運用芳香藥物提供了重要依據。

唐代,芳香療法有了進一步發展。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外感溫熱病可以傳染,也可以預防。在“辟溫”一節中記載到,用辟瘟殺鬼丸香佩,用粉身散作粉劑撲身,用桃枝洗方外浴等來防治溫病。

明代,隨著方藥學的興盛發展,芳香療法的應用和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明代《本草綱目》除了記載芳香類藥物的種類,還介紹了塗法、擦法、敷法、撲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芳香療法的給藥方式。

清代吳師機編著的《理瀹駢文》更是對芳香療法的作用機理、辨證論治、藥物選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作了系統的闡述,使芳香替代療法有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本草綱目》

可以說,中國也是最早把芳香植物用於醫療的文明古國之一。

垣曲北白鵝墓地銅盒化妝品中精油的發現,為我們研究芳香療法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古代化妝品的生產和發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參考資料:

《精油的芳香療法》,沈虹,《日用化學品科學》,2011.9.

《芳香療法的歷史、應用與展望》,高春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第二屆全國芳香醫藥學術會議,2014.

《古人如何運用植物精油?剖析從古至今的芳香療法史》,愛裏時芳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