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競

登堂入室的電競教育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6日 -
:   
 

山東教育新聞網

山東教育社,優質創作者

運營高校聯賽,成為電競專業學生在校實習實踐的重要環節。

專業 >>

從社會走向校園

“倒著走”的電競不只是“打遊戲”

一提起電子競技,人們往往把它比作“打遊戲”。即便2016年教育部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下文簡稱電競專業)列為增補專業,來自家長的質疑聲依然不絕於耳。電競真是打遊戲嗎?電競專業學生有哪些出路?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今年新增審批了齊魯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的電競專業,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山東體育學院首次招收了50名電競專業學生。這意味著,全國首個電競本科專業落戶山東。

不為人知的是,圍繞“要不要開設電競專業”,山東體育學院內部曾有過激烈爭論。反對者認為,很多家長並不認可這個專業,北大清華不上,北京體育大學不上,為何偏偏是山東體育大學來吃這第一只螃蟹?

最終結果不言而喻,支持者“勝了”。

“很多人認為,電競專業的學生就是來打遊戲的,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山東體育學院體育傳媒與信息技術學院院長張佃波介紹,學校在開設專業之前做過大量調研,發現電競是從一個市場發展出來的龐大產業,玩的學生,尤其是青少年特別多。“當時就想,既然社會已經出現了這個現象,學校一方是無法回避的。如何去規範、引導、發展,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務必要完成好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張佃波向記者介紹,早在山東體育學院2019年招生的時候,大部分家長並不贊成孩子報考電競專業,一般都是家長拗不過孩子的喜歡。剛開始面對家長質疑,張佃波心裏也在打鼓,但等到2020年招新生,社會對電競專業的認可度已經大幅提高了。“我見到不少家長和孩子,他們是認同這個專業的。”

說到這裏,有人會問,電競教育這不就是教學生打遊戲嗎?實際上,放眼到電子競技專業本身,本科和職業院校的培養方向是有所區別的。

對於電競專業的定位,張佃波認為,學生一定要與市場相吻合,要學的有特色,更要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特色指什麼?是要和高職院校做好區分。“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我們的重心則是在策劃、管理和運營三個方面。”

“因為電子競技包含賽事的組織、策劃、運營、管理,競技人才如何訓練等,我們從實戰出發,緊緊根據市場需求來培養人才。”張佃波說,正因如此,他們學校的電競專業被確定為校企合作專業。但讓他們慚愧的是,剛開設電競專業的時候,整個學校都沒有一個真正的電競專業老師,他們只能依托於社會,從各大俱樂部,包括上海、成都等城市去吸引人才,“這個過程也很艱辛。”

記者注意到,張佃波在提及電競專業招收的第一批、第二批學生時,用到了“黃埔一期”和“黃埔二期”。“希望我們在黃埔一二三四期學生裏,也能培養出一批領軍人物。”他對此作出解釋,作為設立電競專業的全國第一家本科院校,山東體育學院把它比作“黃埔軍校”,不僅希望振奮學生,還要鼓舞他們起到引領作用。

山東體育學院學生在上電子競技賽事組織管理實訓課程。

選擇 >>

本想去學校打遊戲

誰知竟把遊戲癮給戒了

在山東體育學院之前,2017年,濰坊市技師學院開設了全省技工技師類院校的首個電競專業。報名階段,有不少學生躍躍欲試,想迫不及待在職業賽中打出自己的“江湖”。該校在一年級舉辦電競選手選拔,大部分學生因為天賦受限被淘汰。

初中畢業後,張樂安不顧家人反對,硬是抱著“打職業”的夢想來到濰坊市技師學院。直到在一次選拔時遇上高手,他才恍然發現,天外有天,自己確實不適合在打遊戲這條路上走下去。秦振宇和張樂安一樣,本想到學校裏打遊戲,誰知竟意外把遊戲癮給戒掉了,轉而選擇了與電競比賽相關的賽事運營和解說方向。

周左是濰坊市技師學院電競專業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招收的學生裏,畢業的初中生在十四五歲,畢業的高中生在十六七歲,幾乎所有學生都抱著打遊戲的想法選擇電競專業。即便意識到不能打職業,學生們還是會被要求達到一定遊戲等級。舉例來說,英雄聯盟分7個等級,學生起碼要達到鑽石以上級別,才有可能被企業接收。

同樣在濰坊市,山東超競國際電競學院教務處主任餘開開最早負責電競教育市場,也曾做過兩三年的賽事策劃執行。在他看來,電子競技有著超越了傳統遊戲的競技性,它的賽事規則、賽制正向傳統體育靠攏。“電子競技被確定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讓電競專業更有底氣了。”

27歲的葛俸榕是山東超競國際電競學院王者榮耀主教練,他向記者介紹,自己曾參加過全國各類職業聯賽,但過了17-24歲的黃金年齡之後,明顯感到手速變得遲緩,隨後就轉而擔任了青訓教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沒想到電競教育的發展這麼迅猛。”

張佃波向記者介紹,作為全國首個設立電競專業的本科院校,山東體育學院雖然尚未迎來首批電競專業畢業生,但早在開設專業之時,學校就做了一個決策:專業既然是從社會中產生的,社會的產業發生在教育之前,我們就一定要走應用型。也就是說,這個社會需要電競畢業生做什麼,我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

為讓學生更好的與社會需求對接,在校期間,山東體育學院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已經參加、組織了不少電競比賽,“賽事怎麼組織,學生跟著企業走就行了。事實上,我們已經把學生的實踐放到了整個教學環節當中去了。”

山東體育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教研室教師於顥晨介紹,他們通過校企合作方式,把相應環節以實踐教學的場景,在學校內進行還原,讓學生直接在體驗中學習,從而讓他掌握技能,明白自己的追求和實際的區別。

電競專業並非傳統印象中的打遊戲,理論課程的學習也是重要一環。

就業 >>

只需三五年時間

“正規軍”就能大顯身手了

今年以來,“電子競技”頻上微博熱搜,除了電競教育“學什麼”之外,大家最為關注的,恐怕就是電競專業學子的就業問題了。

記者注意到,去年人社部曾發布報告稱,預計未來五年,我國電子競技人才缺口近350萬,其中,電子競技員近200萬,電子競技運營師近150萬。電競專業畢業生有市場需求,但同樣要經受市場檢驗。電競教育畢竟年輕,它的價值何時才能顯現出來?真正從校門走出來的“正規軍”,能符合企業需求嗎?

放眼到濰坊市技師學院,目前已有首批十幾位學生畢業了。周左介紹,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裏,有的從事教練或助教,有的留校任教,也有的進入了上海、廣州等地的大型俱樂部。

郭承燁是濰坊市技師學院電競專業的首屆畢業生,目前在壽光職教中心負責電子競技的教學與管理。此前,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打職業,但真正進入這個圈子之後,高手雲集,昔日向往的職業運動員夢想也隨之破滅。如今的他更能理解學生,也更懂得如何幫助學生作出轉變。

同樣對遊戲感興趣的李傳碩,早在初二就在虎牙及鬥魚做起了遊戲主播。初三那年,聽了濰坊市技師學院有關“電子競技”的宣講,他果斷報名了夢寐以求的電競專業,他的決定得到了家人支持。

2018年在校期間,李傳碩成立了一家公司,除了籌備電競賽事之外,也會做一些動漫展會。裏面10餘位員工都是學校裏的“親同學”。“其實開公司的時候,我還沒畢業,當時有個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落到了我們學校,從大賽一開始,我們整個團隊就萌生了做電競賽事的想法。”

在李傳碩看來,電競是一個朝陽行業,而他剛好抓住機會跨入了這一行,在校園裏的四年學習生活,則為他創造了電競專業的學習機會。“因為目前做這塊的還不多,我們在省內也算排得上號了。在向同行學習之餘,我們也要盡量突破省內的圈子。”

從濰坊市技師學院畢業之後,秦振宇和張樂安在公司實習一段時間後,合資創辦了一個工作室。“因為沒有太多啟動資金,就想先幹上一兩年,有資金了再幹大。”張樂安說,他們還是想先闖一闖、試一試,自己選擇的路,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

“目前來看,學生們選擇就業的途徑還是很多的。但從現實考慮,企業往往對學生要求較高,此外遊戲傳媒類公司範圍較小,引進人才的能力往往會受到限制。”周左介紹,企業要求高,學生要對遊戲有自己的理解,還需要達到一定的遊戲級別。

與濰坊市技師學院不同,為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山東超競國際電競學院更多還是讓學生走升學的道路。有天賦的學生去走職業道路,這算是直接和企業接軌,其他學生基本都走升學這條路。”餘開開介紹,一是要保證學生有學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二是保證專業性,要讓所有電競相關的課程都跟上。

“畢竟電競專業還年輕,很難保證所有學生都走對口專業,但要肯定的是,電競專業畢業生的薪資待遇,在目前整個行業來看普遍偏高,應該僅次於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具體到賽事運營等職業,月薪基本都在8000元以上。”餘開開說。

“有句話叫做價值趨同,當他們把想法和行業實際需要他們做的東西,能夠達到一個平衡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這種前提下,我們的就業相對是有一定保證的。”山東體育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教研室教師於顥晨介紹。

那麼,高校培養出來的電競“正規軍”,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真正顯現出他們的效應呢?“很快,我覺得3-5年就可以。”張佃波認為,現在幾乎全國所有的省會城市,都在把電子競技作為新興主流產業去引導,一旦開花,結果會非常快。“一旦擴開,就到了我們本科院校學生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濰坊市技師學院的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已經走出校門,走向了社會。

痛點 >>

核心在於電競標准和規範

以及職業選手退役後的就業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電競產業跨入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為滿足快速崛起的電競市場對人才的渴求,目前已有上百所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電競教育相關專業。

但看似漸入佳境的電競教育仍然面臨著很大壓力,一方面是社會層面對“電競等於打遊戲”的偏見,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教學師資、內容的匱乏,使得電競教育很容易跟不上電競行業發展的步伐。

就拿電競教育的師資來說,國內新開設的電競教育,仍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幾乎無法借鑒電競相關的教學經驗。這就面臨兩大問題,一方面是有教師資格的學生,並不了解電競是怎樣的專業;另一方面,真正了解電競的,可能沒有教學資格。

如何破解這一老大難問題?

山東體育學院體育傳媒與信息技術學院院長張佃波坦言,他們學校最早開設電競專業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師資問題。“因為我們本身沒有很合適的師資,這兩年從計算機專業、英語專業、管理類專業調整來了7-8名老師任教,應該說是逐步成型。”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人才,我們大都來源於社會招聘,甚至是企業招聘。”張佃波說,這部分人才可能沒有教師資格證,可能沒有教授、副教授職稱,但只要他是行業裏的權威,只要教得好,我們就和他聯系。

而在教學內容上,有幾個課程模塊比較好,我們直接購買服務。無論在師資還是課程方面,我們就想給學生提供最好的,至少是我們能提供的最好的。“我們想打造好‘黃埔一期’‘黃埔二期’,只要有了好的學風,我們就可以傳幫帶。”

學校培養出來的電競正規軍,將來能在社會上激起怎樣的水花?

“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由不正規到正規,由正規再向更高層次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我覺得電競也一樣。”面對記者提問,張佃波透露,山東體育學院將發起成立電子競技運動管理的產教聯盟,目前已經在籌備了。

山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會長米碩希望,未來的電競能像足球籃球一樣完全回歸國家懷抱,讓國家來直接管理。

“協會現在有一個專門團隊在研發教材,如果經費充足的話,一年時間就能用到高校裏。”米碩透露,電競教材編委會並非一幫新兵,其中就包括國內做電競教材的公司、山東體育學院電競專業的老師。

米碩介紹,2020年全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未來,電競商業化發展將進一步助推電競整體市場的增長,預計在2021年將突破1600億元。全國電競用戶突破4億人,其中54.2%的用戶月平均消費在300-1000元,月消費超過3000元的用戶能達到16.5%,“我省電競用戶高達2800萬,存在著相當巨大的市場潛力。”

隨著電競產業的發展,電競教育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發展走向?人們所理解的“學電競就是打遊戲”,或者“電子競技是洪水猛獸”的觀點能得到改善嗎?

“這和一代人的成長有關系,未來還是向好發展的。我們要從根上扶正,不能讓它走歪了,這是我們協會的作用。”米碩認為,“相比國內,國外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玩遊戲是開發智力,這就好像國內家長讓孩子學剪紙是一個道理。”

作為在電競領域深耕12年的老將,山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會長仲俊,同時還是青島雷神科技電競生態總監。

他認為,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需要高校去做從0到1的努力。但不可回避的是,電競教育核心痛點,在於電競標准和規範。此外,電競職業選手退役後的就業問題,也是社會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