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南懷瑾:世界上越是能幹多才的人,越是糟蹋自己的生命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7日 -
:     
 

爾格說歷史

汕頭市合爾格網絡科技官方帳號

朋友喜獲麟兒在朋友圈報喜,她借用蘇軾的“唯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作為文案。另外一個朋友問我這是什麼意思,因為他覺得這兩句詩是自相矛盾的,又笨又魯莽,又想官至公卿,這怎麼可能呢!其實這是過於關注詩句的表面意思了,如果了解蘇軾的一生,就會知道這句詩不過是他借由此事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一種態度。

蘇軾有過積極入世的思想,即便年紀大了,也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行為,曆經政治風波的他還有參透人生的豁達與淡薄,道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心態。

人生所處的階段不同,對人生的感悟就會不同,關於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一直都是一個爭議頗多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獨特看法。

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關於人生,有自己精辟的見解,他說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生命糟蹋了。

階段不同追求不同

優秀的人都在努力奔跑,只有無能的人才安慰自己平凡可貴,現在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句子從以前被人成為心靈雞湯,現在被稱為毒雞湯,究其原因就是人們對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發生了改變。

這種改變不能說是變得更消極,亦或者是變得更積極,而是人生在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就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一樣的思考,進而有不同的定位。

就拿筆者來說,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結婚生子,人生開始步入另外一個階段,筆者身邊很多同齡的朋友同學也同樣。每當在聊及當下對生活的追求時,多數人幾乎都是做好本職工作,有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支撐自己的家庭地位,再就是經營好家庭,照顧好孩子。

這樣的人生目標說出來有些不值一提,因為這就是大多數女性的理想狀態,好像與曾經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不相符。

以前的事業規劃、人生追求,慢慢的都被生活的柴米油鹽所泡的無蹤無影,有些人說這是向生活的妥協,放棄了自己原本的理想,放棄了自己原本的追求。

可是從筆者的角度來說,並不是放棄了對人生的規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而是在現階段,筆者對人生追求發生了變化,以前的人生追求可能是事業有成功,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亦或者說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現在不是這些了,但不代表筆者沒有人生追求了。

除了人生規劃和人生目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外,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態度,包括對他人的看法也比以前變得更加的柔和。

以前的世界可能非黑即白,現在的世界裏允許灰色地帶的存在。以前認為很多不公的事情,現在想想別人付出的只不過是我們看不見的一面罷了,不管這一方面是個人的努力,還是以前所不屑的走後門,終究也是別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或者達到自己目的的一種途徑手段。

究竟這樣的妥協是變得更豁達圓融了,還是向世界妥協了,我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

人物不同命運相同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大概是最好的闡釋了人的一生當中,對於生命、對個人價值的參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經曆的豐富而產生變化。

基本上最統一的規律就是年齡越大,對人生一切越看得開、越顯得豁達
,以前斤斤計較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不值一提,所以南懷瑾說,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生命糟蹋了,就是站在一個人生的高點對芸芸眾生的一個感悟。

這句話也並不是勸人一味地消極避世,滿足於當下的狀態,而是說我們要人生需要有一個適可而止的目標,既不需要窮極一生的精力和心血,也不須要付出所有的代價,而是在享受生活的基礎上去實現個人價值。關於人生命運,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有很經典的描述,比如“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賈探春。

賈探春雖然在代管賈府期間革除利弊時實行了一些很有成效的措施,得到了曾經當家管家同樣精明能幹的王熙鳳的認可,但她用盡心思也未能改變賈府大廈傾頹的必然趨勢。

再來說說王熙鳳,她的判詞是“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鳳自由就表現出了殺伐決斷的能力,是一般男兒度不可比擬的。由於精明能幹管著榮國府的大大小小全部家務,而她的管家才能也得到了全家上下的一致認可。

正是由於才能出眾,並且有很深的謀算,王熙鳳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恐不亞於任何一個男子。然而就是在能力的支持下,欲望的驅動下,王熙鳳好不容易懷了一個兒子,也沒有保住,並且自己早早地病逝。

這大概就是南懷瑾先生所說的最典型的一個例子,那些窮極畢生精力去實現價值用力過猛的人,反而會自損性命。

作品不同觀點相同

筆者能很喜歡從文學作品中去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也喜歡一些作品中表達的人生的意蘊。關於對人生的思考和變化,有兩首詞很有代表性。

一首詩是宋朝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還有一首是宋朝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兩位詞人表達的都是人在不同階段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所以不必對當下的事情耿耿於懷,也許在事隔多年之後,同樣的事情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可現實卻是很多人恰恰相反,只盯著既定的目標負重前行,全然沒有想過人生還有其他更重要好更美好的事情。

可能像筆者這樣的人,是中青年人不應該有的一種狀態,因為沒有中年人的銳氣,反而是多了一些老年人的暮氣。寫文章四平八穩,只是研究生導師的評語,雖有好處,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或許筆者是那種過於沉浸在文學作品中的人,以至於對現實的生活有了一種很恬淡的態度。

小結: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閱盡了古人智慧之後,有很多通透的感悟,他說: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生命糟蹋了。字面意思理解,還以為是他對能幹的人產生了誤解,讓人不要過於能幹,其實不是,他是在教人去領悟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能幹的人除了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導致生活苦不堪言,還有其他外界的因素也不利於發展,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