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發掘中原文化富礦,不是孤芳自賞,是大眾消費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31日 -
:       
 

大河財立方

大河報社,財經領域創作者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白豔雄 文 記者 冉衡 攝影)八朝古城開封與騰訊文旅正在實施一輪全新的文旅數字化基建。5月28日,在開封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上,雙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指向了構建文旅生態圈、智慧旅遊城市、“一部手機遊開封”平台、全域智慧文旅提升工程、宋文化IP及文創體系化等,5個維度的數字化基建全面合作。談及與河南文旅合作開發的構想,騰訊文旅文化生態總監宋爽說∶“真正的文化從不是板板正正,它不是一個人、一群人的傳承,而應是公眾的傳承,融進大眾生活。”

開封欲做“黃河文化”領頭雁,放大“宋”IP是關鍵抓手

作為八朝古都,開封擁有燦若星辰的文化積澱,文旅產業已成為開封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正在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河南同樣如此。

在當日活動現場,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與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文旅生態圈、智慧旅遊城市、“一部手機遊開封”平台、全域智慧文旅提升工程、開封宋文化IP及文創體系化五個維度建設展開全面合作,形成河南省數字文旅產業高地,打造全域智慧文旅目的地。

智慧文旅,是開封構建“We City城市應用體系”中的重要一環。2020年以來,雙方在文旅領域的多個項目上,頻頻碰撞出默契的火花,呈現出高質量的合作範例。

如在去年,“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上,誕生了融匯“汴京八景”的汴繡絲巾環&絲巾套裝禮盒,一舉成為河南“1市8縣非遺新作”的領頭雁。

今年4月初,在開封舉行的2021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開幕式暨“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中國·開封)成果展示會上,給了河南公眾一個驚訝。這不僅是各具特色的非遺文創產品趣味橫生,還有“宋廷夢樂”北宋華服秀、情景劇《清明豫見黃河之禮》,以及國內第一張“宋詞非遺”數字音樂專輯,征集到300首原創歌曲,獲得30萬網友的傳唱。一時間,“宋IP”的開封城,成為了國內年輕人在清明節檔期的好奇焦點。

據了解,此次戰略協議簽署後,騰訊將為當地導入AR/VR、大數據分析、5G視頻直播、AI導遊導覽等技術手段,推廣數字博物館、VR旅遊景區等項目,加強文化旅遊的數字管理能力,為開封市相關部門更好地開發、優化、推廣文化旅遊產品提供有力的抓手。

騰訊文旅文化生態總監宋爽透露,放大開封的宋文化IP,是雙方達成的高度共識點。當前,雙方正在籌劃新一輪開發方向,擬將宋代開封城的場景與元素,植入到騰訊旗下各種熱門遊戲當中,激發更多95後、00後年輕人對這座城市的追逐。

氣球造型唐三彩香薰器作為多功能香器,以Q版的生動形象讓少女心爆發

中原文化是富礦,傳承和開發靠大眾,絕非獨芳自賞

開封文旅產業與騰訊文旅新一輪戰略合作,令河南公眾飽含期待。

過往幾年,騰訊文旅先後在北京故宮、長城、甘肅敦煌等IP文化項目開發中,找到了獨有的打開方式,誕生出一個個“新國風”文化消費熱點,催化國內95後、00後等年輕群體對傳統文化投注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河南文旅產業資源殷實且磅礴,怎麼看待它的開發狀態?

宋爽稱,“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作為華夏文明濫觴之地,河南文旅產業的發展掣肘與機遇相同:歷史資源厚重,想象空間很大,但如何開發,莫衷一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既敏銳地把握消費需求,又堅守文化價值,這是拋給文旅業從業主體的時代命題。

此言不虛。

2020年,河南文旅與騰訊聯合發起了“老家河南、黃河之禮”項目,邀請了內地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共15位獲得國際大獎的設計師,與河南1市8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聯手合作,圍繞開封汴繡、新鄭黃帝傳說、鞏義鞏縣窯陶瓷、汝州汝瓷、寶豐汝瓷、禹州鈞瓷、溫縣太極拳與四大懷藥、孟津唐三彩、澠池仰韶彩陶,共創非遺IP新品。

曆時一年的合作中,非遺傳承人與“外援”設計師們多次探討甚至爭執的焦點是,如何在堅守傳統文化精髓、原汁原味底線的同時,為非遺技藝注入時尚化風格、迎合新生代人群的需求。幸運的是,雙方找到了中間平衡點,為河南公眾呈現了9款潮玩非遺,得到95後、00後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河南文旅產業從大省步入強省,加載數字化技術是關鍵撬杠。但應看到,要扭轉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觀念及開發立足點,不能一蹴而就。”宋爽稱,騰訊以服務一般公眾互聯網社交起家,它在智慧文旅產業板塊的立足點也是一般公眾。從北京故宮、長城到甘肅敦煌、雲南文旅,騰訊文旅找到的有效打開方式,是將傳承歷史文化、文旅開發項目對社會公眾打開,讓更多人能參與“創作”,由消費者來投票。

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對“老家河南”產生興趣,對河南文化IP產生探尋的欲望?

宋爽認為,傳統文化跟上年輕人的需求,不是造“眼球現象”,而是在傳統文化的嚴謹性與年輕者的需求中找到平衡點。就如“黃河之禮”,要先弄清非遺文化的關鍵點,再去破解不同周期年輕人的喜好和關注焦點,這絕非一成不變、孤芳自賞,而是真正具備開放思維、可持續迭代的文旅經濟產業體系。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