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3日 -
:
鴻客行文史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人們,像我們一樣的接受著來自外部的變動,同時以前世代的人們,也沒有像我們現在一樣的常常面臨社會內部和個人內心的崩潰,凡是到了危機時刻,我們都會反思人性這一曠古主題,將人的生物學特性和社會性仔細梳理一遍以後,我們會發現作為一個物種的人類,是非常複雜和存在劇烈變動的。人類的存在狀態被自身的生物和文化結構所決定,結構形成了符號系統,符號系統又反過來選擇了某種思想形式。人類文明的發展樣式,並非由那些思想家所左右,而是又社會結構所左右,思想也不過是結構某種符號化說明。
面對全球化給人類,這個物種帶來的挑戰,美國演化生物學家斯考特
.
所羅門在這本《未來人類》中就人類可能發展出的未來演化傾向做出了詳細而有趣的解答。
斯考特在本書中首先分析了基因和微生物對人群差異的影響。基因作為人類性狀的隔代傳遞的物質基礎,在被發現之後成為而來科學上的共同認知。通過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人類在基因領域存在著非常微小的差別,可是小的差別帶來了巨大的差異。經過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能夠在北極生存,是因為他們的基因中有提高血紅細胞攜氧含量的基因片段。在對比了青藏高原上藏族的基因後,科學家們發現,藏族人並沒有愛斯基摩人一樣的基因突變,藏族人的主要依靠粗重的呼吸和快速的血液循環來應對高寒缺氧問題。怎麼來解釋這個現象哪?斯考特認為,藏族人四萬年前就來到了青藏高原,在長期的生存適應中,其實基因突變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按照自然選擇,基因突變雖然能夠很快的幫助人群適應環境,可是也會帶來相應的突變代價,愛斯基摩人會患有代謝疾病就是個很好的說明。
如今社會中,人們對自身體型的要求越來越高,減肥已經成為剛需,可是對於有些人來說,減下去的道路漫長而艱難,反彈又迅速而堅實,其原因在於我們每個人,體內的微生物群體是不同的。微生物群體參與著我們人體的許多活動,經過最新研究發現,很多微生物並非是疾病的導致著,而是人體運轉的參與者,比如以前認為大腸杆菌導致胃部疾病,可是現在研究發現大腸杆菌能夠與胃部黏膜形成共生關系,幫助消化。在鄉村等多菌環境中生活的人,要比城市人口有更多的微生物多樣性,同時大量抗生素的過量使用,也導致了人體內微生物的失衡,似乎這也是某些疾病產生的根源。
斯考特還探討了大數據支持下的演化生物學研究成果,人類在全球化網絡外的條件下,文化的傳承似乎也有了基因傳播的某些特性。如果你想了解關於人類的未來走向問題,本書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