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7日 -
:
文辰國學
引言
現在人們提到“秦朝只傳了二世就快速滅亡了
”這一悲劇歷史時,很多人都將源頭歸結於秦始皇。說他在世時不願立扶蘇為繼承人,是最錯誤的決定。真的嗎?
人們可以試想一下,扶蘇能被立為繼承人的概率有多高?在秦始皇去世後登上皇位的時候將胡亥改成了扶蘇,大秦的歷史是否會改寫?
不論人們從哪一角度去研究這些問題,其實得到的答案只能是一個:扶蘇改變不了歷史的發展軌跡,他注定拿不到成為太子或登上帝位的劇本。那就更別提扶蘇憑一己之力改寫大秦的命運了。那麼,扶蘇到底輸在了哪裏呢?
詔自沙丘至,如何便釋兵
首先,大家需要明確扶蘇並不是秦始皇的太子。現在人們尊稱扶蘇,也只是尊稱其為公子扶蘇。這就相當於是皇子的一個尊稱,像公子胡亥、公子高等等,他們都有這樣一個前綴。
這也就表示,扶蘇身份地位的高度與秦始皇其他的孩子,基本在一個水平。這樣的原因就在於秦始皇生前最討厭別人在自己面前說立太子這類的話題。
因為往往立太子也就表示皇帝要考慮繼承的問題,也就意味著自己要面臨死亡。
但秦始皇一心期盼著東去的徐福能夠為自己帶來長生不老藥,他不願意聽到關於死的任何字眼。所以沒有大臣敢在秦始皇面前說應該立哪位公子為太子的建議。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家就可以明確扶蘇的身份了,他也僅僅只是公子而已,並非是太子。但扶蘇和胡亥與公子高等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扶蘇為長子。
他也不是嫡長子,就只是長子。在嫡長子繼承制度影響極其深遠的秦朝時期,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長子的身份明顯更高。所以根據這一現象,很多人認為推扶蘇為繼承者,更符合那時人們的期盼。
介於秦始皇不願意考慮繼承人的問題,這一拖也就拖到了扶蘇直到自殺前,都沒有拿到晉級成為太子的劇本,也就導致他心中長期留有遺憾。沙丘之變時,扶蘇也不知道秦始皇病危的消息,他還對於秦始皇有一種怨言,這為後面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扶蘇身上的第二大薄弱之處在於他的政治觀點與秦始皇的政治觀點明顯不在一條線上。
事實上,真正能夠和始皇帝的政治路線有一星半點相似的人其實只有李斯。但扶蘇和李斯的政治觀點明顯背道相馳,從這一對比中也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早已和扶蘇產生了隔閡。
為什麼呢?因為扶蘇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一生推崇仁義禮
。但秦始皇不是,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剛剛完成了六國統一,中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高度為了能夠被推到一個新階層,用最溫柔的儒家思想沒有辦法快速起到效果。所以秦始皇重用法家思想的李斯
,就是為了更快地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這時候扶蘇沒有看清楚皇帝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於政治觀點方面就已經和父親產生了較大隔閡。
僅僅是焚書坑儒這一件事情,父子倆人就吵得不可開交。扶蘇認為皇帝通過焚書就已經讓全國百姓接受不了,更讓北方的儒生和一些貴族子弟心生怨言。現在還要坑儒,那完全是不給大家留活路。
皇帝因為扶蘇的這一番話,當時就大發雷霆。說天底下的人都可以誤解自己,但扶蘇身為這個家的長子卻也看不清事實的真相。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鞏固國家的穩定,加速國家的發展。一切都是從大局觀的角度出發,為何扶蘇一句抱怨就把自己所有的辛勞抹去?同時扶蘇還要抬高自己,樹立一種替別人著想的形象呢?
從焚書坑儒這件事情之後,扶蘇就被始皇帝派往了北方的邊境地帶去做了監軍,和蒙恬將軍待在一起。從這一點當中就可以看出扶蘇的政治觀點,在那時候並不受父親重視,這也是扶蘇身上一大缺憾。
君王令賜死,公子不求生
再說扶蘇身上第三大缺憾,就是扶蘇自己的問題了。
因為扶蘇的性格過於悲觀,上面說到皇帝通過焚書坑儒的事件之後,將扶蘇趕到了北方的邊境去做監軍一職。
其實有很多歷史學家猜測,皇帝其實對於長子扶蘇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扶蘇能夠通過監軍這一職位慢慢提高自身的軍事才幹能力。更何況蒙恬在當時也屬於一位國家功臣,獲得了更多的民心。
但是扶蘇並沒有想到這一層面,他認為自己因為焚書坑儒的事情和父親吵了架,父親就有意疏遠自己,才將自己打發到了邊境地帶。這句話也不是猜測,且看沙丘之變時扶蘇的表現。那時的胡亥為了加速自己能快速登上帝位,需要立即拔除扶蘇一党。這時候他就給扶蘇寄了一封信,在信件中控訴了扶蘇四大罪狀。
其中就有一條刺痛了扶蘇的內心,因為其中有一條是說扶蘇對父不孝。
還沉痛在過去的事情中無法自拔的扶蘇,一看到這一罪狀立馬腿就軟了,他跪在地上面朝蒼天,並沒有多做思考,立馬就自刎謝罪了。是個正常的人,或許都會先去問候一下父親。如果父親真的對自己和生氣,道個歉再接受懲罰也不晚,他偏不。
就是這樣一個對事情本質都不願意再過多探索的人,說他太過於仁義也好說,說他太畏懼父親的威嚴也罷。總歸來講,這樣的男人沒有秦始皇那樣的霸氣感,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太過於悲觀,別人說什麼他連質疑的空間都不留給自己。這難道不是扶蘇身上的第三大缺憾嗎?
再繼續討論扶蘇身上的第四大缺憾,那就是他堅信自己的儒家思想能夠救國治天下。
其實這一思想本身,它作為偉大的哲學成果而言,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是儒學思想在秦朝時期不能夠成為最主流的哲學流派,因為秦朝所面臨的社會背景,是需要將六國統一之後再促進中原的經濟發展,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
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必將要快刀斬亂麻,法家思想無疑更有優勢。但扶蘇並沒有看到這一高度,而是堅信儒學的仁義禮智信,最後導致扶蘇慢慢變得更加柔弱,成為了趙高眼中的軟柿子。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唯唯諾諾害怕別人罵自己把對方的嘴巴罵得口幹舌燥的儒生,遇到了一個陰險狡詐,對皇權又有強烈欲望的趙高。兩人如果發生了角逐,誰能贏得更勝一籌些呢?
那毫無疑問,趙高在那個時代自然會走得更加順利一些。
太過於仁義的扶蘇在秦朝時期得不到重用,那是必然的事情,這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關鍵原因是秦朝那樣的時代背景,無法使得儒家思想成為最主流的哲學流派。但是沒有看到這一本質的複蘇,堅持不改原則。只能說他在自己的熱愛面前,太過於死板和不靈活。
而扶蘇最後一大缺點也是最重要的、最令人遺憾的,就在於他不如胡亥那樣狡猾。公子扶蘇自始至終對於秦始皇的行蹤和一些詳細消息都不了解,但胡亥不一樣,胡亥的老師就是趙高。通過趙高這一個眼線,胡亥對於信息的把握都非常及時。
可以試想一下,在沙丘事變之後,胡亥寄給了公子扶蘇一封信,要其謝罪。如果在這時,公子扶蘇也收到了秦始皇病危的消息,他是否還會堅持自己的謝罪想法呢?
並不一定。扶蘇手中也有很好的牌,他的師傅就是蒙恬將軍。蒙恬有百萬大軍在手,軍事實力這一塊是他們最大的底氣。而且秦始皇將公子扶蘇派到了北邊去做監軍,在軍中已經樹立了很高的威望。
扶蘇如果真的有心奔著帝位而去,第一步就應該培養自己的信息系統。而不是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在捕捉信息不靈敏的情況下,成為了任胡亥等人隨意宰割的對象。
如此一來,扶蘇成為不了太子,並不僅僅只是秦始皇不願意聽別人說起立太子這樣的話題。最重要的是,扶蘇從始至終就不是秦始皇心裏那個最理想的繼承人。不論秦始皇如何加大力度去培養他的長子,公子扶蘇的政治高度永遠不及秦始皇的一半。大秦帝國的偉業交給這樣一個人,秦始皇不會放心的。
總結:
公子扶蘇身上雖然有很多優勢,值得後代人去尊敬他。但在帝位和皇家繼承人這兩個身份面前,公子扶蘇永遠都不會是最佳選擇。
當然,這也並不是為了抬高公子胡亥,只是說秦始皇並沒有著重培養自己的子孫,導致了爛尾問題的出現。別說扶蘇登不上帝位了,就算趙高和胡亥把帝位讓給了公子扶蘇,在秦朝那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公子扶蘇手中也沒有王炸,他依然改變不了秦朝悲劇的命運。
參考資料:
《詩·小雅·斯幹》
《史記》
《雜詠一百首·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