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4日 -
:
青衫彈史
軟件工程師,歷史領域愛好者
第57回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上一回說到1977年全國恢複高考,為接下來的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這只是前戲,真正的大幕將在1978年拉開。
20世紀是中國國運急劇變化的一個世紀,曆經半個世紀的征程,中國從一個任人欺淩的既貧且弱之國華麗轉身,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強國,也成功躋身大國之列。這一個世紀以來,中華大地上發生諸多大事,無論從哪一點上來看,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都足以列入前十,這是一次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關鍵決策,也深刻地改變了未來的世界格局。
不到50年時間裏,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迅速完成了3場工業革命,即將叩響第4次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總量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是何等魔力能讓中國如此快速的發展,改革開放為何就能讓中國富起來,強起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的方方面面,拋開政治因素不談,今天我們僅僅從經濟和文化上的開放兩方面來談談我對改革開放的理解,能力有限之處,也請朋友們斧正。
長城
01 經濟上的開放
經濟發展依賴於市場,市場來於供需。如何擴大供需,大而化之來說,主要就兩點,一是統一國內市場,二則進軍國際市場。
國內市場,一般來於處於同文同種、在同一稅收等經濟運行體系下,擁有市場近端的交通便利性,為企業和技術在初期發展階段提供了良好的孵化條件,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則意味著身處其中的經濟活動天然具備一定能力的保護力和競爭力。國際市場,則是更高端的玩法,這裏有著更廣闊的供需市場和更強大的技術競爭能力,能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國家,絕非弱者。
古代中國多數時間內重心在於對國內市場的開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一步統一度量衡,中國的國內市場有了統一的雛形,隨後的車同文、書同軌真正奠定了國內市場大一統的根基,隨著曆代王朝長久的持續統治,終於古代中國完成了以自給自足為主的國內市場的完全統一。
秦始皇
這種國內市場的統一,也並非意味著古代中國與世界經濟上的隔絕,陸上絲綢之路為漢唐時期的國家強盛提供了幾分助力,兩宋四面強敵卻因海上絲綢之路而富庶,即使是眾人所認為閉關鎖國的明清時期也有隆慶開海、廣州十三行的存在,歷史早已證明,中國因開放而強盛,也閉塞而落後,中國無懼外來經濟文化的侵擾,強大的實力足以保證自身的獨立完整。
這種國內市場的統一局面一直持續到近代,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利用機器大生產的優勢在還是傳統農業國的中國大殺四方,以這種蠻橫方式闖入中國市場的結果就是造成了中國國內市場的割裂,山頭林立,稅收、貨幣都無法統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拿什麼與西方列強競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頹勢反應到政治上,便是對外卑膝求和,軍事一敗再敗。
鴉片戰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複國內經濟才算是恢複一些元氣,隨後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也初步建立起工業化體系,終於治好了近代以來百年來的營養不良,開始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面對世界。
毛主席時代,在經濟上留給中國人最重要的遺產在於統一國內市場和奠定工業化基礎,此時的國際局勢紛亂複雜,美蘇爭霸,中美對峙,中蘇交惡,中國縱使想要開放也難以找尋機會,這種無奈也恰好給了初生的中國經濟安心發展國內市場的機會,固本強基,中國經濟也渡過了最危險的嬰兒時期。
開國大典
時間來到1978年,中美關系緩和,中蘇關系也開始解凍,鄧小平總理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宣布改革開放,中國市場的大門洞開,開始對接國際市場。
多少國家因為開放最終要麼經濟崩潰要麼國家經濟命脈掌控他國之手,此時的中國難道不怕被國際市場吞沒嗎?這背後的底氣正是源自於毛主席打下的工業化基礎!嬰兒很容易被各種原因擊殺,但是有了一定抵抗力的孩童雖然也很弱,在精妙地操作下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正所謂莫欺少年窮!
那麼,問題來了,不開放行不行?建國初期的前三十年裏,新中國被美國封鎖,幾乎斷絕了與世界的經濟交流,中國照樣發展得好好的,取得了一系列前無古人的成就。為何要在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呢?這背後有著很深的經濟運行規律,這裏且不再展開,只舉一個例子,且看看我們的鄰居朝鮮,1978年之時,朝鮮人均GDP要比中國高,整體發展勢頭也比中國好,然而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50年後,天差地別,有誰知其後辛酸!
縱觀改革開放近50年的曆程,在世界經濟的沖擊下,中國經濟長期保持著高活力的快速增長,巨人不會因為沖擊而倒下,反而會因為相互交融煥發生機,激活潛力!
鄧公視察深圳
02 文化上的開放
國門打開,受到沖擊的不僅僅只有經濟,還有激烈碰撞的文化交流。我出生於改革開放之後,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我第一次看電影時,便是一部好萊塢大片,驚歎於美國的電影技術,也感歎著電影背後的西方文化。
西方社會曆經數百年的發展,率先開啟工業革命,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社會財富急劇增長、高度發展的同時,西方文化也經曆了數百年的沉澱,積累了足夠的優勢。
電影
近代以來,中國屢次失敗,一度讓人誤以為是我們的文化不行,西學東漸的浪潮下全盤西化的呼聲從未消失。1978年中國再次打開國門,近代的恥辱記憶尚未遠去,我們的文化能否抵住來勢洶洶的西方文化?誰都不清楚,誰也沒有把握,甚至在看見了西方社會的花花世界,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後,多少人失去了文化自信,前路茫茫,何處才是正確的方向?
如今回過頭再來看,我們都小看了傳承在血脈之中的文化,曆經千年不衰的中華文化,其生命之頑強,其傳承之深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鴉片戰爭時期,國門被迫打開,天朝上國的夢破碎一地,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在這第一次的沖擊中碾落成泥,破滅成灰。改革開放,則是中國主動打開國門,時異事異,心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更何況在經曆30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那顆紅心早已深入人心,一時間的迷失,在經曆一番花花世界後,反而加深了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文化因交融而絢麗,思想因碰撞而激蕩,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之間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成就了諸子百家的軸心時代。文化也因閉塞而衰落,思想因封閉而停滯,清王朝的愚民政策讓一個領先千年的文化一度處於落後地位。
在開放中學習,也在開放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汲取有利營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化
03 開放與改革
何為改革,何為開放?
所謂改革者,改者變也,革者新也!意思是改變舊政,推行新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社會在經曆一段時間的發展,各方利益集團內部的政治矛盾、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階級矛盾、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經濟矛盾等等問題浮現,這些問題成為影響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亟待解決,多少帝國的崩潰源自於一個小矛盾的累積。這也是古代中國但凡統治時間超過百年的王朝,必然在王朝中後期發起改革,緩和矛盾,為王朝續命,如西漢之漢武帝與漢宣帝兩朝,如唐代憲宗武宗宣宗三次中興,也如北宋王安石變法,或如明代張居正改革,再如清朝之洋務運動,這些改革或是成功或是失敗,其本質在於緩和矛盾,為王朝續命。
由此可見,改革在於根治自身國內積累的弊病,緩和自身國內的矛盾,二戰以來,美國的強大深入人心,諸多發展中國家照搬照抄美國的一切,結果呢,泥足深陷者不計其數!不談自身國情的改革,都是耍流氓!
所謂開放者,開者拓也,放者入也!意思是引入外部因素,開拓自身以彌補自身的不足。開放不是一股腦的全方位全面的開放,而是根據自身國情與發展需求,適當引入外部因素,開放的目的在於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非是要放棄自身,而是要強大自身!
唐朝軍隊
04 終章
1978年,世界霸主還是那個美國,但此時這個霸主在經濟上面臨著來自日本的強勢沖擊和歐盟的聯合競爭,政治和軍事上面臨著來自前蘇聯的強大的威懾,美國國內危機重重,急劇增長的人力成本,美國迫切需要開拓出一個新興市場,轉移生產擴大消費並在適當時機收割財富,能夠被美國看中的市場,無非中日俄歐,成熟的日歐市場和對抗中的蘇聯市場都不如一個看起來沒什麼威脅的中國市場,來的誘人。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對於中國在1978年宣布改革開放的決定,世界總體上是抱有善意,美日歐自認為新的財富窪地出現,收割的鐮刀磨刀霍霍。
結果,眾所周知,西方從失望到絕望,最後開始耍起無賴,為何中國能夠通過改革開放富強起來?
原因便在於改革開放四字,改革開放是手段,目的在於強國富民,核心在於獨立自主,經濟增速只是表象,重點在於通過學習和引進推動自身基礎的夯實,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改革開放的43年來,中國幾乎以每隔10年的速度完成一場工業革命,目的很明確,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自始至終,這個目標伴隨著整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並還將繼續下去。
改革
本文是青衫彈史原創的《編年史》第57回,本系列選取從1921年到2001年八十載國內外某一件大事展開史論,本文3500字,感謝您的閱讀。
留言評論、點贊收藏、關注贊賞,支持!
本文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