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最新研究:小行星撞地球前恐龍可能已經滅絕,應與氣候變化有關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6日 -
:     
 

全球黃金眼

據《每日星報》7月1日報道,研究人員發現,7600萬年前,也就是遭受小行星致命撞擊的1000萬年前,許多物種已經開始滅絕。之前普遍認為66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是由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大規模滅絕,之後才會有像人類一樣的哺乳動物攀升到食物鏈的頂端。

負責這項研究首席研究員法比安·康達明(Fabien Codamine) 告訴《生活科學》(Live Science),“我們發現從7600萬年前恐龍的多樣性就已經開始減少。”該研究發現,早在小行星撞擊之前,六科恐龍群的滅絕率就超過了新物種的進化速度,而氣候變化可能是根本原因。六科恐龍中,暴龍科、馳龍科和傷齒龍科為食肉恐龍,而角龍科、鴨嘴龍科和甲龍科為食草恐龍。

但其他研究人員質疑該研究使用新的統計模型來填補不完整的化石記錄,因此該研究仍然存在爭議。這項新研究著眼於從1600 多種恐龍化石記錄中尋找每個物種存在和滅絕的時間,其中包括霸王龍和三角龍。

鑒於存在化石記錄中存在許多空白,研究人員使用統計模型來估算恐龍在地球上漫長4000萬年間(1500-6600萬年前)的進化和滅絕速度。康達明博士說:“這些模型使我們能夠估算每個物種出現和滅絕的‘真實’年齡,通過對所有物種進行此操作,我們可以推斷出從它們的起源到滅絕的多樣性曲線。”結果表明,多樣性的下降影響了所有六科恐龍,盡管有些科的下降幅度大於其他家族。

康達明博士說,在恐龍時代的最後1000萬年裏,食草恐龍的多樣性急劇下降,而傷齒龍科的多樣性在那個時期的最後500萬年中顯示出“下降幅度非常小”。他的研究小組認為這些物種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此外,當時可能還沒有出現新的“適應”物種。

研究人員表示,鴨嘴龍的多樣性下降速度也比其他族類慢,並且可能在競爭中勝過它們的一些食草類表親。研究人員補充說,氣候變冷可能是恐龍數量下降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康達明博士說,在恐龍滅絕前後,北大西洋的氣溫急劇下降了7度,這可能會殺死許多食草類恐龍。“食草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它們的消失會導致級聯滅絕。”

研究人員說,溫度變化也可能影響恐龍的繁殖,因為蛋的性別可能取決於溫度,類似於現代鱷魚和海龜。他們在研究中寫道:“隨著白堊紀末全球氣候變冷,胚胎的性別轉換可能導致多樣性喪失。這種降溫與小行星墜落前1000萬年恐龍滅絕數量的增加直接相關,而恐龍是中溫生物(介於溫血和冷血之間的)生物,因此它們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