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9日 -
:
觀察者網
上海觀察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導讀:7月2-4日,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的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辦。原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於洪君在大會的主題發言中表示,冷戰已過去30餘年,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大欺小以富暴貧的帝國思維依舊橫行國際,那些背負帝國政治包袱、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積怨甚深的世界大國,迫切需要全面而客觀地梳理本國同外部世界的關系。以下為於洪君發言全文,供讀者參考。
文/於洪君
當今世界,正處於冷戰結束以來最複雜、最深刻的歷史變革期。我們中國人將其稱之為百年未有大變局。這個大變局的突出特點是: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熱點地區安全形勢、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人類文明總體進程,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對整個世界格局和人類和平發展影響最大的大國關系,呈現出險象環生、日趨緊張、前景不明的嚴峻局面。大國關系重塑和世界格局重整,已經刻不容緩。
在世界多極化持續演進、經濟全球化曲折發展、發展道路多樣化與文明多樣性密切交融的當今時代,觀察和處理大國關系重塑問題,必須有更超前的歷史站位、更堅實的戰略定力、更睿智的外交技巧。就此,我有如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第一,相互尊重。
處理國與國的關系,特別是大國關系,相互尊重看起來是最低標准,實際上卻是最高要求。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承認人類文明進程的多樣化,承認各國社會發展的差異性、承認不同價值取向的合理性。相互尊重,就是以此為基礎,彼此理解和認同對方的歷史文化、道路選擇、發展模式、治國之道、發展需求、安全關切,以及與此相關的價值觀體系和國家治理方式。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在國際關系中,特別是大國關系中,真正做到言行不一、表裏如一的相互尊重,並非易事。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尤其是對世界和平穩定與進步發展肩負特殊責任的世界級大國,必須時時處處做相互凝重的楷模和表率,必須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平等相待。
世界各國因綜合國力差異和發展水平不同等諸多原因,在國際舞台和地區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不盡一致,這是天經地義、無須諱言的。但各國無論大小,建國不分先後,身份平等,主權平等,國際法地位平等,內政不受幹涉,權益不得侵犯,這也是不容置疑、不可否定的。遺憾的,人類社會雖然早就進入現代發展階段,東西方冷戰也已過去30餘年,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大欺小以富暴貧的帝國思維、勢力範圍和集團政治行為,仍在大行其道。以人道主義干預為由顛覆合法政權,以所謂民主改造為目的向整個地區輸出模式,諸如此類的新霸權屢見不鮮。國與國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只有彼此平視才能真正實現平等相待。任何國家都不應以“世界領袖”身份淩駕於國際社會。國際社會永遠也不會接受霸權國頤指氣使的領袖角色。
本次G7峰會,中國成為“不在場的主角” 圖源:WWC
第三,超越自我。
無論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踐中看,任何國家的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都需要不斷回顧、省察和調整。那些背負著深重的帝國政治包袱、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積怨甚深的世界大國,更需要全面而客觀地梳理本國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包括同其他大國的關系。理性評估本國外交歷史與現實的成敗得失,特別是對人類共同發展與安全的功過是非,堅持以與時俱進的勇氣和決心進行調整和創新,努力使本國對外戰略和策略與時代同步,這是大國關系重塑的基本路徑之一。中國建國之初旗幟鮮明地聲援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改革開放後全力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近年來大力倡導並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政治理論和對外關系實踐方面實現自我超越,影響重大而深遠。
第四,勇於對話。
對話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發展階段以來處理相互關系的最基本、最常見的外交方式。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惟有堅持不懈地開展不同層次、靈活多樣的坦誠對話,才能做到彼此認知,求同存異;才能做到釋疑解惑,增進互信;才能相互協作,落實共識。對話既可以是國家層面的,也可以是民間層面的;既可在政治家和外交官間進行,也可在專業智庫和專家學者間進行;既可討論政治安全問題和全球事務,也可探討經濟科技和人文交流問題; 既可采取雙邊互動方式,也可以采取多邊聯動方式;即可通過公開途徑進行,也可通過秘密渠道進行。推動大國關系重塑,構建均衡穩定的大國關系,絕不應放棄和拒絕對話。大國間拒絕接觸和對話不但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積累更多的矛盾,醞釀更大的沖突。
第五,互利合作。
當今時代,歸根結底是以和平與發展為共同訴求的時代,是以對話與合作走向共同進步的時代。對話是合作的前提條件,合作是對話的根本保障。大國之間的合作,不僅是雙邊的,還應是多邊的;不應是局部的,而應是全面的;不應僅限於經濟、科技與人文,也應包含政治與安全、地區事務與全球治理等共同關注的所有領域。各國的合作,首先是大國合作,必須擯棄意識形態分歧,超越社會制度差異,禁絕地緣政治私利,統籌當前與長遠需要,兼顧雙方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既要符合當前的國際關系准則與道義原則,也要經得起歷史與時間的永久考驗。無論中俄之間還是中美、中歐之間,還是俄歐俄美之間,都應高度珍視現有的互利合作機制和成果,都應不斷探討繼續擴大和深化合作的可能,而不是人為中斷甚至破壞以利益互補與安全互求為基礎的務實合作。中國近年來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為全球範圍的合作發展開辟新的路徑和範式。
第六,共同擔當。
當今世界既充滿機遇又遍布挑戰。一方面各國間的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日益緊密,發展利益與安全關切高度契合,人類越來越成為休戚相關憂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各國間的制度差異、理念分歧、利益沖突與國力之爭根深蒂固,人類面臨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彼此牽動。國際社會攜手共進、並肩而行的壓力越來越大。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責任愈益彰顯。綜合國力較為強大、動員能力相對突出的大國,理所當然地要擔負更大的歷史責任。時代變遷和歷史大勢、昭示我們:面對日益增多和愈加嚴峻的共同性問題,譬如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威脅,任何民族都不能獨善其身,哪一個大國也不能獨當重任。大國必須同心協力,率先垂範,共同抵禦保守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各種極端行為;必須相互協作,配合行動,繼續完善多邊體制,努力維護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體系和全球治理格局,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創新鏈的完整。
簡而言之,共同構建均衡穩定協調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這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唯一選擇。面對時代風雲變幻的挑戰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世界各國,特別是各個大國,必須不斷增強自已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必須以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與進步的崇高目標為已任。那種堅持冷戰思維、強權政治和集團利益的帝國式的大國外交,那種以新大西洋夥伴關系對抗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試圖打造亞洲版北約用以遏制中國和平崛起的新冷戰行為,既無益於地區穩定與和平,也不利於大國關系重塑和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真誠希望相關各方,特別是那些給地緣政治形勢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大國關系持續緊張的國家,能夠認清歷史大勢,明斷利害關系,適時調整政策,以較為負責的態度投入到大國關系重塑進程中來,使構建國際社會翹首以待的新型大國關系新格局,真正變為現實而不是再次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