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22日 -
: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帳號
濟南槐蔭益群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顏秉濟
某日,我的診室來了這樣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急匆匆的進入診室。
“請問您是顏醫生嗎?您能給我看看嗎?”
“好的,您哪裏不舒服?”
接起醫生的話,這位阿姨就像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向我講述她的漫漫就醫路。
她今年79歲,症狀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焦慮伴發失眠;2、不明原因血壓波動,壓差大,晨起服藥後血壓多在170/40mmhp左右,並在一天中經常處於波動狀態。
患者失眠發作了大半年,多處就診未得到明顯改善,心情愈發焦慮,驚恐不安,心悸不寧,血壓波動時伴隨眩暈,眼前雲山霧罩,視物模糊。因患者以前同事曾因眼底黃斑變性等疾病導致失明,故患者特別擔心自己的視力問題,害怕動脈硬化,血壓波動導致自己失明而使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拖累子女。
在把脈之前,我先安撫下患者的情緒,鼓勵她要相信自己在我的幫助下一定能戰勝疾病,只要醫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凡事也不要太要強,自己有什麼訴求,也要和子女及時溝通,不要因為麻煩他們而過度自責。
慢慢的,情緒慢慢的平複下來。她說“我只要一血壓波動,眼睛就立刻陷入模糊之中,視力模糊是不是血壓升高導致的?”
我說,不一定。在望聞問切之後,告訴患者,以我的經驗,應該是您首先出現了腦供血不足,腦細胞缺血缺氧,導致視神經營養不足引起了視力模糊,並且在腦缺血同時反射性的引起了血壓的波動(機體通過升高血壓去改善腦部血供)。所以您認為的因果關系並不是真正的原因,反而它們的關系是互換的。
經過了一個半月的中藥調理和心理溝通,這位阿姨的病果然痊愈了。這是我日常運用中醫藥配合心理診治患者焦慮等神經症的一個例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抑鬱恐懼失眠等各種情志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在臨床中,我從以前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病的調理,慢慢摸索出一套治療慢性病伴發心理異常的理論並應用於實踐,治愈和改善了很多類似的疾病。
中醫治病有四個不同於現代醫學(俗稱西醫)的地方,一是治病求本,就是治病一定要找到引起疾病的本源,分辨清楚因果主次,在治療疾病所引起的不適症狀的同時去兼顧病因以及誘發因素。二是整體調理,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時,一定要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去看待它,不能去割裂它,不能說它只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就只去治療消化,因為消化不良的發生因素有很多,也可能是情緒不佳引起的。三是注重人文,就是認為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長期的情緒不良引起的,正所謂中醫調神,中醫更注重人文關懷,從語言溝通和藥物上去治療不良情緒,往往會取得明顯的效果。在這一點上,中國的中醫有些類似於西方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傳教士 ,或者心理學的心理醫生一樣,因為他對人們不安的靈魂起到了接納與安撫的作用。四是重視機體的自愈能力,藥物治療只是治療過程的一部分,真正起重要作用的其實是患者自身正氣對穩態的恢複作用。
借此機會,我還想強調兩個找中醫調理的兩個誤區:一是過度相信所謂的老中醫,因為中醫是一門講悟性和經驗的學科,而悟性和醫者年齡的無關,經驗也是如此,不一定年齡大的一定經驗豐富。二是中藥沒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不能有事沒事自己給自己瞎調治,不經過專業醫生的指導,往往會導致自己因過度服中藥而損傷肝腎。
個人簡介:
顏秉濟,執業中醫師,中級職稱,執業中藥師,全科醫師。顏回第79代孫,祖籍山東曲阜,出生於中醫世家,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醫大師李克紹教授之子李樹沛教授見習弟子,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曾隨父行醫,診治抓藥。後在濟南槐蔭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多年,並創建振興街社區國醫堂。在醫院中醫科時年27歲,日門診量50多人,為醫院年創收100多萬元,得到了醫院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收獲醫院頒發證書、患者錦旗及感謝信難以計數。精通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治。
欄目介紹: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項政策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印發《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推動“十四五”時期中醫藥文化傳承弘揚工作。其中提到要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凝練推出一批具有中醫藥特色和底蘊的中醫藥典故和名家故事。
為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號召,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工作,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即日起推出《中醫新語》報道專欄,欄目設置了中醫人和中醫養生兩個板塊,圍繞普通中醫從業者和中醫大咖訪談,時節養生保健等,展示新時代的中醫形象,講好新時代的中醫故事,做好接地氣的中醫科普,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認可中醫。
中醫人申報要求:1、中醫藥行業從業者;2、具有醫學(藥學)背景,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3、被采訪人有一定的故事性。
中醫養生投稿要求:科普文章要求字數在1500字以內,內容為原創;短視頻MP4格式,大小不超20M,分辨率不高於720p,時長2分鐘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