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8日 -
:
糖寶媽媽談教育
親子領域創作者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文字是承載所有知識的媒介。多看書,不光能提高閱讀水平,更能從中獲取營養,豐富人生。然而,許多家長卻無力吐槽,“書中自由黃金屋,但是娃兒就是喜歡搗鼓別的“茅草房”。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他就是不愛看,我們能怎麼辦呀?”
的確,不是每個孩子都與書有緣。愛看書並非天生自帶的能力,而是靠後天培養的興趣。有些寶寶能夠耐住性子,連看一兩個小時繪本,這背後必然離不開父母前期的陪伴和耐心引導。
與此同時,不愛碰書,甚至看到大人拿書走來撒腿就跑的娃兒,他們拒絕的原因也必定有跡可尋。譬如,如果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有誤,“急功近利”陷入誤區,則容易導致孩子的閱讀興趣日益減退,甚至心聲抵觸。
一、寶寶對書沒有好感是正常現象
閨蜜豔豔的兒子,安安就是的典型“與書為敵”。
和糖寶媽聊天時,豔豔說過小家夥就是個力大無窮的“掀”子,看見什麼東西,一言不合就掀走。糖寶媽去她家參加周歲宴時,就親眼見識了這娃兒的“掀”力。
打開抽屜,他會把襪子一件件掀出來;坐在兒童餐椅裏,他會把自己衣服掀起來。拿著衣架,不厭其煩地掀被子,掀毛巾。搖搖晃晃地走來時,帶著挑逗的眼神企圖掀起糖寶媽的裙子。
有位朋友腦洞大開,便把一本繪畫書擺在他面前,想著“愛掀你就掀書吧”。沒想到,安安居然拿起書本直接開撕。閨蜜無奈地說道,“他鬼精得很,什麼都掀,就是碰到書就不愛翻,以後肯定不是讀書的料。”
看到閨蜜一臉愁雲的樣子,糖寶媽默默寬慰她。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生下來就與書為友。閱讀不是本能、自然的行為,而是人類進化之後特有的文化活動。大多數寶寶對書都沒有“一見鐘情”的好感,更別奢望他們自帶閱讀天賦。嬰幼兒時期,寶寶不愛看書屬於正常現象。
二、讀書的樂趣需要父母共同尋找
閱讀的興趣並非天生帶有,而需後天啟蒙。在培養初期,比起孩子看多少書,識多少字,更重要的是父母制造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幫助子女提高閱讀興趣。
不要因為寶寶在某個階段的行為,就定義他的一生。像安安一樣,雖然他表面上看起來,在撕書咬書,但這並不代表,他對書存在排斥。事實上,安安何嘗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觸和親近書本?
2-6歲是孩子的黃金年齡,在這期間,寶寶優異的想象力和記憶力都有助於其閱讀能力的最大發揮。因此,不要主觀判定孩子是否愛看書,而是在最佳的教育時機,父母做好其帶領、指引的角色,給孩子進行正確的啟蒙閱讀教育。一旦寶寶發現閱讀的趣味,今後便會主動找書去讀。
三、這些親子閱讀的誤區,容易讓孩子失去閱讀興趣
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寶寶始終無法產生讀書的興趣,或者是表現地越來學不愛看書,甚至厭書,那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對親子閱讀的認知存在誤區。
誤區一:閱讀是為了識字
看著電視裏的小神童熟讀四書五經,聽著隔壁家寶寶朗朗上口地背誦弟子規,很難有家長能保持平常心,更多的是想方設法讓小寶寶認識更多的字,提高閱讀能力。於是,認字成了閱讀的首要任務,讀完教孩子寫,寫完還得檢驗成果。
這種以興趣作為代價,帶著“私利”的閱讀訓練,最終結果是讓孩子逐漸失去閱讀的快樂。“越是急著收獲,失去的反倒更多”,讀書就是如此。當你抱著“認更多字,讀更多書”的功利心去看書時,最後的效果往往會不盡人意。
誤區二:家長主觀性給寶寶選書
有位寶媽朋友,她的兒子很愛看書,但是在她眼裏,兒子看的都是“閑書”,對人生,學習毫無作用,比如兒童漫畫,星座運勢指南等。而朋友精心挑選的世界名著,名人傳記等,男孩卻絲毫不敢興趣,為此兩人發生了不少口角之爭。
“當我們只讀有用的書,有可能就會把讀書變成一番苦役。而在很多“無用”的書裏,實則卻有“大用。”——白岩松
早期閱讀中,如果孩子沉浸於某本書,並且能耐心地看完,已經是專注力和恒心的體現,大人就該為此感到欣慰和滿足。兒童繪本,書籍,只要其內容正面陽光,積極無害,孩子喜歡它就不是件嗤之以鼻的事情。家長的購書標准應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或者可以由他們自己選擇。
誤區三:依賴音頻閱讀方式
許多父母喜歡用電子產品給孩子聽故事,看講義,一是孩子看得入迷,大人還可以做事,兩不耽誤。二是大人認為音頻裏的主播字正腔圓,繪聲繪色,不僅能帶動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能學習發音,提高朗誦能力等。
有聲讀物可以作為輔助,但是不能取代實物的親子共讀。雖然家長認為自己的普通話不夠標准,情緒不夠飽滿,但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聲音才是獨一無二,能傳遞愛和溫暖的聲音。親子閱讀尤如父母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只有彼此投入,真摯感受,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結語:
教育之路,孩子出現的大多數問題,其根本都在父母身上。
當寶貝看到你拿出書本就開始上演在逃王子,公主計時,父母不如反思下,是否正好陷入這些誤區。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因為一時的著急或者懈怠,讓孩子對閱讀失去樂趣,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文章所用圖片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