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07日 -
:
胡侃董媽18:04
在上古的諸多傳說中,蚩尤可以說是最傳奇、最神秘也最複雜的一個人,正史和民間都給予它許多神秘色彩,比如他的坐騎是食鐵獸,也就是現在的國家一級保護“廢物”大熊貓。比如史書記載蚩尤有八只腳,銅頭鐵額刀槍不入。黃帝稱他為“兵主”,民間稱他為“戰神”。他的事跡和身份也撲朔迷離,我們都知道黃帝戰蚩尤的故事,也知道涿鹿中原這個成語。《史記》記載黃帝在打敗了炎帝之後,再擊敗蚩尤,從而成為天子。《逸周書》記載,是蚩尤侵犯了炎帝部落,炎帝求助於黃帝,於是炎黃聯手打敗了蚩尤。《山海經》則記載,是蚩尤先出兵討伐的黃帝,黃帝對其展開自衛反擊,從而殺掉了蚩尤。而關於蚩尤的身份,司馬遷說“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認為蚩尤是黃帝分封的諸侯,《漢書》裏孔子對魯哀公說“蚩尤,庶人之貪者”,認為蚩尤是以下犯上的平民,《呂氏春秋》則認為蚩尤是九黎部落的天子。
這一切的一切,都給蚩尤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再加上上古記載的時間錯亂,以至於我們現代人有了一個比較公認的、但是完全荒謬的共識,就是黃帝、炎帝、蚩尤都是部落首領的共稱,比如前一代黃帝死了,新的黃帝繼續沿用黃帝稱號,只有這樣才能說得清史籍中的混亂。我們不能用想象去解釋歷史,我們得用已經存在的文獻,和出土的文物去印證歷史。
在一個多月前,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從出土的“清華簡”中,發現了蚩尤的真實身份,竟然是黃帝之子。所以黃帝和蚩尤之間,是希臘神話中酷愛的“弑父”情結?這一點我們先從清華簡說起。
2006年,文物販子在香港兜售一批戰國竹簡,在確定了竹簡的真偽後,2008年,清華校友趙偉國果斷出資購買了這批竹簡捐贈給母校,一共2388枚。竹簡中記錄的內容十分豐富,很多都是前所未聞的經史類書籍,曾任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的李學勤教授評價說,這批竹簡會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經過碳14鑒定,其年代被斷為戰國中晚期文物,根據其文字風格,可以判定是楚國的竹簡。
經過十餘年的研究,“清華簡”目前有了十輯的成果,它直接印證了《古文尚書》是偽作,證實了楚國遷都的線路,並且發現了周文王的遺言和周武王樂詩,要知道樂詩在秦代以後已經全部亡佚。諸如此類的發現不勝枚舉。而這次,“清華簡”明確記載著:“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 這一說法激起千層浪,令不少學者回憶起了《史記》中曾經記載過的一段對話,漢武帝時期,太子劉據被江充誣陷敗亡,田千秋給漢武帝上表,替太子鳴冤,說: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可見自戰國以來一直到漢代,都有蚩尤是黃帝之子的說法。
上古的歷史,神話和真實穿插,別說令今人無法分辨,即便是先秦兩漢時期,對於上古人物的真實性也是無從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蚩尤在先秦兩漢時期地位非常崇高,是和炎、黃並尊的戰神、兵主。《史記》記載蚩尤死後,天下仍然沒有得到和平,黃帝就畫了一副蚩尤的畫像震懾天下,結果“八方萬邦皆為弭服”。秦始皇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川大山及八神,第一個祭拜的是天主,第二個祭拜的是地主,第三個祭拜的就是兵主蚩尤,由此可見蚩尤地位之高。漢高祖劉邦起兵時也是,先祭拜了黃帝,又祭拜了蚩尤。漢代成立後,在國家的正式祭祀體系中,也有專門的“蚩尤之祠”,祠堂修建在長安城中。此後,後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每次用兵之前都有祭祀蚩尤的習俗,這一點無論從學者的著作中或者官方的正史中,都有所記載。宋朝初年,太宗趙光義征河東前,仍然祭祀了蚩尤。可見蚩尤作為“兵主”“戰神”,出征前的祭祀儼然成為了人們對於戰爭勝利的渴求。
而自宋朝之後,人們再也沒有了在出征前祭祀蚩尤的習慣,這又是什麼原因?明朝學者黃宗羲在《明文海》裏給出了解答,《明文海》中記載:君子以為不信蚩尤,為亂兵黷武者祀。認為蚩尤雖然善戰曉勇,但是蚩尤是邪惡的一方,而黃帝討伐蚩尤是正義之戰,所以只有窮兵黷武的人才會祭祀蚩尤。這一個觀點的誕生,和宋代理學的發展有極大的關系,理學標榜道德,又成為官方哲學,因此蚩尤作為反派形象,被從戰神的位置拉了下來,取而代之成為戰神的,是忠義的象征,漢將關羽。
在漢族地區,蚩尤自宋以後地位徹底衰落,反而在苗族,蚩尤成為了他們的祖先。苗族認蚩尤為祖又是從何而來?說來諷刺,蚩尤為苗族祖先這一傳說距今的歷史一百三十餘年。1891年,法國漢學家拉克伯裏用扯淡的“漢族西來”說,解釋了蚩尤事件。這個學說是這樣的,華夏先祖黃帝是從巴比倫遷入中國的,然後祭拜了當地土著的首領蚩尤,蚩尤的手下一部分成為了奴隸,一部分南逃成為了苗族。這一觀點得到了諸多日本學者的認同,進而影響到了當時在日本的留學生。當時的大學者章太炎就在日本留學,信奉漢族西來說,清末革命家陳天華在反清檄文中,把黃種人分為漢、苗、東胡、蒙古四種,也認為漢族是黃帝西來打敗了蚩尤,把土著苗族趕到了南方。梁啟超在《太古及三代載記》裏,也相信了這個論證,說“三苗與九黎同族,其酋之著者,曰蚩尤”。最後,這一說法越傳越真,大家都相信了苗族人祖先就是蚩尤。
那麼苗族人是從何時接受這一說法的呢?歷史並不久,僅僅27年而已。1994年,涿鹿大戰的發生地河北涿鹿縣,想要利用當時最火爆的“炎黃子孫”熱,在當地修建炎黃塑像,建立炎黃城,由此吸引遊客。而當時一位苗族老將軍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寫了一封長信對這一舉措表示反對,老將軍認為蚩尤不僅是苗族的始祖,也是漢族的始祖,要恢複蚩尤作為中華文明創始人之一的要求。這個長信在苗族同胞間引起了極大地轟動,人們感慨於老將軍直言不諱的勇氣,又從史書、傳說、民間故事中,尋找蚩尤是苗族先祖的有力證據。最後真的還找到了,在苗族川黔滇方言區,流傳有“格蚩爺老”的傳說。一些知識分子就認為“格蚩爺老”也能翻譯成“格蚩尤老”,這蚩尤不就出來了嗎?其實苗話裏“格蚩”意思是爺爺、老人,“爺老”的意思是英雄,和蚩尤並沒有任何關系。而且苗族又有黑苗、紅苗、青苗、花苗、白苗和仲家之分,相互之間語言、習俗都不通,何來共祖之說?黔東南苗族認為自己的始祖是姜央,湘西苗族認為自己的始祖是儺公、儺母,還有一些苗人認為自己始祖是盤瓠。可見苗人的祖先並不統一。可現在憑空出現了一個蚩尤,這不正好有利於苗人的團結一致嗎?種種因素下,蚩尤是苗人共祖這一說法開始得到有力支持,隨後成為主流。
由此可見,無論炎黃蚩尤的傳說是真是假,無論蚩尤是炎帝之臣也好,是黃帝之子也罷。這些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維系中國人血脈的紐帶,讓我們無論走到何處,都能記得自己的來路。從黃帝、從炎帝、從蚩尤,到唐堯、虞舜、夏禹,再到商周、秦漢、唐宋,中國的文明一直源遠流長,未曾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