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水族

這條觀賞魚有多猛?鱗可以做鎧甲,想吃要用斧頭砍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3日 -
:     
 

人民資訊13:36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本文來源:科普中國」

雀鱔,你或許不曾聽過這個名字,但你很可能曾在大魚缸裏見過它。

最早在90年代,人們從美國以觀賞目的將雀鱔引入我國。時至今日,雀鱔依舊在我國獲得眾多水族愛好者的喜愛,飼養的地區與日俱增,目前已近乎遍布全國各地的水族市場。

魚缸中的一條鱷雀鱔 | Raf24~commonswiki / Wikimedia Commons

雀鱔泛指雀鱔科(Lepisosteidae)下的雀鱔屬(Lepisosteus)和大雀鱔屬(Atractosteus)的七個種,它們生息於淡水、鹹淡水。進入我國的雀鱔遠不止一個種,常見的有眼斑雀鱔、鱷雀鱔、短吻雀鱔等。

鐵甲殺手

現今,雀鱔的原產地主要是北美和中美洲地區;不過,雀鱔的化石在歐洲、印度、美洲均有發現,其古代的分布範圍可能遠大於今日。成年雀鱔在北美當地的自然水系中占據食物鏈終端的角色,大型雀鱔如鱷雀鱔(Atractosteus spatula),歷史記錄可達3米長,體重超過150公斤,除了人類及極少數大型捕食者(如鱷魚)外,基本沒有可以威脅雀鱔生存的生物。

雀鱔有著一副讓人過目不忘的容貌。長條狀的身體配上一副長吻,口部上下均密布長短不一的尖銳利齒。這個活化石家族已經在世界上生存了1億多年,在漫長的演化史中,雀鱔進化出了各種生存的奇特本領。

首先是一副擁有眾多尖銳牙齒的長吻。雀鱔的長吻部是其最醒目的特征之一,具體長度因物種而異,比如長吻雀鱔(Lepisosteus osseus),其吻部約是其頭部的兩倍長度。

這一口尖牙和長吻,大大提升了其捕食範圍和捕食能力。雀鱔不善於快速遊動,當獵物不經意間靠近其嘴部周邊時,它會瞬間發動突襲,張開利齒大口向獵物方向猛咬,一口鉗住還沒反應過來的獵物——小的獵物一口吞入,大獵物則多通過甩動和啃咬殺死後吞入。

雀鱔體表的菱形硬鱗緊密排列,形成網格狀的厚實鎧甲 | Pedro Miranda et al. /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8)

除去長嘴利齒外,雀鱔還有一身菱形硬鱗(Ganiod scales)。這種十分獨特的鱗片,存在於鱘魚、弓鰭魚等遠古魚類身上,其基礎結構——齒鱗質上覆蓋有類似於人牙齒琺琅質的堅硬物質,並疊加一層主要由磷灰鹽結晶形成的硬鱗質。高強度的鱗片覆在魚體表,以類似積木對接的方式緊密扣連,最終形成密不透風的防禦,宛如難以攻破的城牆。

雀鱔擁有這一身護甲,一般的捕食者難以攻擊體表對其造成傷害。既能攻,又能守,雀鱔不愧是從遠古存活至今的化石級殺手。

強大的適應者

雀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造就其“一方霸主”地位的關鍵。雀鱔具有獨特的魚鰾,這除了提供常規的浮力外,還具備類似於人類肺的功能,能夠攝入空氣進行呼吸。在水下時,雀鱔可自由選擇吸收空氣或水中溶解的氧——在水體中富含氧氣的前提下則極少前往水面吸入空氣,而在水體缺氧的極端情況下(包括一些水質較差的環境)則到水面,呼吸空氣維持生存。

除去強大的呼吸能力外,對鹽度的廣耐受性也讓其生存力倍增。生活在淡水和鹹淡水區域的雀鱔,能耐受較高的鹽度,部分種類(如古巴雀鱔 A. tristoechus)甚至能短時間進入海水中進行捕食等活動。強大的鹽度耐受範圍,讓其潛在生息的地理範圍倍增。

雀鱔用口吸入空氣,魚鰾發揮肺的功能進行呼吸 | Laurie J. Vitt & Janalee P. Caldwell / Herpetology (Fourth Edition) (2014)

除此之外,雀鱔食譜非常廣泛。從水中的魚類、甲殼類到陸地的鳥類、爬行類,只要能被這張大口咬到,皆可成為它的食物。雀鱔甚至還能利用腐肉,不愧為一名優秀的環境適應者。

入侵物種與美味食品

成年雀鱔屬大型魚類,即便是最小的雀鱔(短吻雀鱔 L. platostomus)也能達到約70厘米長,鱷雀鱔超過1米體長輕而易舉。這麼龐大的身材疊加強大的生存能力,在任何水體中都將是不可小覷的角色。

在我國,進入自然水體的雀鱔可謂霸王入水,尤其是大個體的雀鱔,擁有非常強的捕食和競爭能力。從2000年以來,時不時能見到在我國自然水體中捕獲雀鱔的報道,這些雀鱔都是人工養殖中不當放生引起的外來物種入侵。相比進入龐大的自然水體,進入較小規模水體的雀鱔可能會把所有可食用的生物全部剿滅。之前還發生過一個案例:養殖池塘中混進了雀鱔,最終致使養魚人近乎無魚可收。

體型最大的鱷雀鱔,擁有一副類似鱷魚的嘴臉,但吻部較短 | Howcheng / Wikimedia Commons

幸運的是,按照推測,目前野外存活的雀鱔個體較為零星,尚不足以形成繁殖種群,不會造成大規模的物種入侵影響。但大家也要切記,不可將雀鱔等養殖觀賞魚放到我國的自然水體中,尤其是那些非本土外來物種;對於作為入侵物種的雀鱔,應盡力捕獲清除。

在原產地如北美,尚有大型捕食者諸如美洲鱷的存在,同時北美的部分垂釣者也喜歡捕捉雀鱔,因而雀鱔的種群數量穩定。你甚至想不到,這麼凶殘且生命力頑強的雀鱔,在北美一度遭遇滅絕的風險。部分大型雀鱔如鱷雀鱔是當地休閑漁業捕捉的對象,且肉可食用。在美國的一些地區,一度由於過度捕撈,使得種群數量削減到接近滅絕水平。好在,之後通過適當的保育措施,生命力頑強的雀鱔種群又恢複了。

1910年被捕獲的巨大鱷雀鱔 | Flickr

話說回來,這樣一條全副武裝的魚,應該怎麼食用呢?北美食客表示,雀鱔肉質美味,品味起來有種鱷魚肉的感覺。雀鱔的肉潔白少刺,但難就難在如何從一條全副武裝的魚身上獲取肉——特種鉗子、鋸子、尖刀、甚至斧頭,都能在切開鱗片時派上用處。一番大動幹戈後,你將獲得左右兩塊切下的魚片,以供進行煎炸或其他方式的烹飪。

但有一個部位萬萬不可食用:雀鱔的卵及卵巢,對哺乳動物和鳥類而言是劇毒的(雀鱔毒素屬於蛋白毒素,120℃以上方能破壞)。在割魚肉時,人們一般會舍棄卵、所有內髒以及卵周邊的肉。

做一條多能的魚

雀鱔不僅是強悍的生存者、休閑垂釣者的心頭愛,也是眾多觀賞魚愛好者的寵兒。長筒狀的雀鱔一身青灰橄欖綠,搭配緩慢的泳姿及顯眼的利齒,讓許多觀賞魚愛好者為之心動;尤其是其幼年期生長速度快,成體個體大,給人非常大的視覺沖擊力。現在,水族市場上甚至培育了白變的雀鱔,又名“幽靈火箭”,全身雪白的龐然大物,更令人印象深刻。

白變鱷雀鱔,除去顏色外與正常的鱷雀鱔並無差異 | Poperkins / Wikimedia Commons

除去觀賞外,雀鱔堅硬的鱗片也有許多用途。歷史上,北美的原住民曾將此加工為弓箭的箭頭,加勒比海地區甚至將雀鱔的鱗片拼合制成胸甲。就算是在今日,雀鱔的硬鱗也能用來切削、研磨成各類裝飾品,比如燈罩的罩片等,可謂物盡其用。

來自遠古的雀鱔,滿口利齒疊加粗壯身材,又能打又好吃又好用,客官你是愛還是不愛?

把“養魚”當成其他意思的,統統面壁去!| Pixabay

來源: 物種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