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2019年,一頭座頭鯨出現在亞馬遜雨林中,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22日 -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23:37

2019年2月22日,一艘快艇正載著2名乘員駛過亞馬遜河寬闊的河口,他們是巴西著名的動物保護組織“Bicho D’gua”的成員,目標是一群禿鷲,因為它們突然出現在了一個長滿了紅樹林的小島上空,他們就是來調查此事的。

順著禿鷲落下的地方,小組成員在河邊也靠了岸,纜繩將快艇系留在岸邊的樹上後也下船開始步行,空氣中彌漫著一個刺鼻的臭味,很明顯這是某種蛋白質腐爛的味道,四人一起忍著惡臭向樹林裏前進。

突然小組中走在前方的女生開始驚呼,一頭巨大的鯨屍赫然橫臥在樹林中,大家簡直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禿鷲出現基本就意味著發現屍體,但鯨這種動物不是在大海中嗎?怎麼就死在小島的樹叢中?

作為動物保護組織成員的職業精神,很快就根據特征判斷出這是一頭座頭鯨!大家趕緊忙碌起來,采集樣本,測量數據等工作,這頭鯨的身長約26英尺(7.9米),其體型實在太大,不可能將其拖帶,初步確定數據與定位後,報告給了巴西海洋生物保護組織。周末時,一行4人的科學家再次回到“案發現場”檢查了這頭鯨屍。

座頭鯨是種什麼動物?

南美洲周圍的海洋是數以萬計的座頭鯨棲息地之一,但此時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按座頭鯨遷徙的路線,此時此刻這頭鯨應該在6000多千米外的南極海域。

座頭鯨也被稱為大翅鯨,因為它有一雙巨大的胸鰭,是體長的1/3左右,成年的雄座頭鯨身長可達13~14米,雌鯨略大一些,大約在14~15米左右,少數體型巨大的雌鯨可達18米,總重量可達60噸,剛出生的幼崽就有3~6米,體重1~2噸。

座頭鯨是一種大型須鯨,這種鯨的口腔中有大量鯨須,其特征是張開口時沒有牙齒,卻能看到像刷子一樣的黃色鯨須,捕食時會將大口還是吞入口中,然後利用鯨須將其中的磷蝦以及小魚留下吞入腹中,而海水則自由通過鯨須回到大海。

藍鯨、座頭鯨等每年夏季都會洄遊至南極海域捕食磷蝦,這是類似蝦的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南極海域大約有5億噸磷蝦,是須鯨、座頭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及海豹和部分海鳥的食物,每年有一半的磷蝦都被這些動物吃掉。

座頭鯨捕食會在南極海域,但它們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交配繁衍,因此每年它們都會遷徙,距離可達25000公里,這是哺乳類中遷徙距離最長的動物之一,不過也有不遷徙的阿拉巴海族群,它們常年生活在熱帶海域。

十九世紀初期時,全球總共有超過15萬頭座頭鯨,但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瘋狂捕殺,到1966年時只剩下了2萬多頭,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所有商業捕鯨活動,不過日本似乎還打著科學捕鯨的旗號在南冰洋大肆捕鯨。

與須鯨不一樣的另一種則是齒鯨,比如抹香鯨、虎鯨以及海豚等都屬於齒鯨,它們有著尖利的牙齒與強大的力量,比如虎鯨就經常騷擾座頭鯨,它們無法對成年座頭鯨構成威脅,但往往會將哺乳期的幼崽殺死。

座頭鯨怎麼會出現在小島上?

座頭鯨的屍體距離岸邊也就十多米,但隔了茂密的紅樹林在外面是看不到的,問題是鯨怎麼會出現在紅樹林中?有一種可能是漲潮!每年的二月到三月間,由於大西洋洋流帶動亞馬遜河形成了最高的波浪,這種現象被稱為“南亞馬遜河的河口高潮”。這種湧潮所產生的波浪高達約3.65米,並可以持續半個多小時。

顯然如果河水上漲3.65米,那座頭鯨屍體所在的位置就已經在水下了,這頭在亞馬遜“叢林”中的座頭鯨體長為8米不到,還是一頭幼崽,一般幼崽需要和母親一起生活一年左右,據巴西海洋生物學家推測,它可能與母親失散了,而最大的可能則是遭遇了虎鯨的攻擊。

虎鯨攻擊座頭鯨時有著非常殘忍的策略,它們一般群體行動,幾頭虎鯨騷擾雌座頭鯨,讓其無暇顧及幼崽,然後虎鯨們輪番沖撞幼崽,將其壓到水面以下無法浮上水面呼吸,最終窒息死亡,然後虎鯨就會將其撕碎吞食。

這頭座頭鯨的幼崽運氣比較好,被沖撞後並沒有被虎鯨吞食,但它最終還是沒有長途遷徙導航的經驗,迷路進入了亞馬遜河口,在慌亂中闖入了因為漲潮而水位上漲的紅樹林擱淺,退潮後的太陽暴曬以及內髒則重壓之下最終死亡。

可能這就是最合理的推測,但它身上並沒有明顯的傷口,無法就死前的經歷做進一步的推測。不過近些年來鯨類擱淺的案例有高發趨勢,比如今年7月份,浙江台州就有多次瓜頭鯨擱淺灘塗的案例。

今年3月份,美國舊金山海域則發生了多起灰鯨擱淺死亡的案例,從3月31日克裏斯菲爾德發現第一具灰鯨屍體開始,短短8天內連續發現4頭灰鯨屍體,除了其中一頭有船舶導致的傷口外,其他死因不明。

科學家分析其原因有多個,一個是海洋中噪音混亂,鯨類的導航系統受到了干擾,另一個則是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圈附近的氣候模式改變,灰鯨傳統捕食區域的浮遊生物也隨之改變,導致它們無法攝食到足夠的能量,最終在長途遷徙中體力不足死去。

真正的原因可能已經不得而知了,人類的出現可能與之有關,但也有可能只是一起很單純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