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1
字體大小:
2019年6月06日 -
: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網易槽值(ID:caozhi163)
自私的人,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不在乎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有什麼影響。
前段時間,X音一條「邀戰」視頻大火。
規則很簡單,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去一家商場,給對方挑一套最丑的衣服換上。
爆火的試衣間挑戰 / 微博
很多人立即相約好友,奔赴各大商場。
大量網友表示要和朋友進行試衣挑戰 / 微博
點開視頻來看確實很有趣。
兩個原本光鮮亮麗、時尚前衛的女孩子,下一秒就穿上了豹紋、蕾絲、紅配綠等搭配到搞笑的衣服。
試衣間挑戰 / 微博
但也有理智的網友看到了娛樂背後的道德問題。
感到有趣的同時,想到是造成長時間排隊的原因 / 微博
對於試衣間的工作人員,更不亞於一場災難。
工作人員要重新整理被試過的衣服 / 微博
明明是用來賣的衣服,變成了被試穿的玩具。
如果只是抱著娛樂的目的,去試自己不屑購買的衣服,對商家和其他購買者都不公平。
一個試衣間挑戰,成了無數人教養的「照妖鏡」。
當然,消費者權益受到保護,但也有不少人利用漏洞鑽空子。
「利己」的人性本質,有時會讓人忘記道德的束縛。
前不久,一個女孩被送上了熱搜。
她網購了18件價值4600元的衣服,五一假期後以「不喜歡」為理由全部發起退貨。
商家發現,她雖然發起退貨,卻在朋友圈曬了很多穿新衣服的自拍照。
這樣的「試穿一族」並不罕見:
為了省運費故意剪壞衣服,衣服穿過沾上污漬仍舊退貨,化妝品用過之後退空瓶,同一家店鋪買新的退同款舊貨……
淘寶賣家遇到不良退貨 / 微博
從試衣間裡的閨蜜,到7天無理由退貨的「試衣族」。
這些忘記道德束縛,只圖自己過癮,一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從不是個例。
《奇葩說4》有一個辯題:不給別人添麻煩,到底是不是一種美德?
蔡康永發表自己看法:如果你超越了跟對方的人際關係,給別人製造麻煩,那很糟糕。
蔡康永界定「添麻煩」 / 奇葩說4第四期
人們不斷長大,開始社交,到學習人際交往、擴展人脈圈,就是不斷地在學習如何建立與拿捏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
好的教養,總能拿捏好分寸,不去僭越。
大家都是第一次活,占便宜的心理,是本性;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本分。
「都是第一次活,憑什麼都得讓著你」
上周末的一場音樂節,湊齊了周杰倫和蔡依林,演出前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氣氛過於熱烈,蔡依林在舞台上囑咐大家:
「你們現在會很擠嗎,要小心安全好嗎。」
善意提醒觀眾的蔡依林,在演出中卻遭台下不明人士用雷射筆照射面部。
;
一開始,綠色的光束亂掃面部,蔡依林還強睜著眼躲閃。
當光束長時間直射眼睛,她不得不閉著眼睛唱歌。
雷射筆的威力有多大?
曾經有消防官兵做實驗,雷射僅需11秒就能點燃香菸頭,12秒射穿6層厚的報紙;照射半分鐘,會讓皮膚有一股針刺的痛感。
如果雷射持續直射視網膜,會對眼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消防員打開雷射筆對準火柴頭,火柴頭很快被雷射點燃 / 浙江在線
風波過後,蔡依林工作室當晚發文報平安。
蔡依林工作室回應演唱會風波
儘管蔡依林本人隻字未提被雷射筆照射這件事,也讓很多粉絲為她鳴不平。
現場安保固然有一定責任,但再嚴格的安檢、再精準的機器,也掃描不出人心。
那些主動丟掉素養,傷害無辜者的人,可不只針對蔡依林。
不論喜愛明星與否,以傷害別人為樂,就是一種扭曲。
教養的缺失,才是最大的禍害
蔡依林曾說,自己練就了一身「把所有不好聽的聲音都關起來(的本領)」。
強心臟的她,躲過了無形的語言暴力,卻難逃現實中雷射筆的傷害。
那些缺少教養的人,往往更擅長傷害別人。
前不久,一男孩在書店裡大聲朗讀英語,絲毫不顧他人的感受。
為了維護書店的秩序,女店員上前提醒,卻被男孩瘋狂辱罵:
「信不信我抽你一巴掌!!!」
「我去投訴你!!!」
店員試圖讓家長勸勸男孩時,家長冷漠回應:「他只是個孩子。」
善意的提醒,換來一頓辱罵。
許多時候,世界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彬彬有禮。而家長表現出的冷漠態度,更助長了孩子的無禮。
教養,從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一種修煉。
今年5月,北京開往漢口的G521高鐵動車組上,發生衝突。
乘務員在例行查票過程中,一名乘客堅決拒絕檢票。
不聽勸說和規則,甚至動手將揪住乘務員衣領,將她推倒在地。
乘客反覆的刁難,讓乘務員委屈落淚。
連小孩子都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檢票,還有成年人試圖用耍賴、暴力等方式打破秩序。
南京一女子因未擠上公交車,讓丈夫用私家車堵在公交車前。
私家車擋在公交車前面 / 人民網
因大家趕著上班,便勸她別耽誤時間。
女子耍橫:「不讓我上車,誰也別想走。」
並要求全車乘客向她賠禮道歉。
那些認為世界只能圍繞他轉的人,不斷刷新人們對於低教養認知的底線。
教養,刻在一個人骨子裡的溫柔
自2017年夏天,「keep real」成為一股潮流。
真性情、無拘無束這些自由的代名詞越發被鼓吹。
但是,在討論自由之前,我們需要明白它的底線在哪裡。
個性,是對自己內心的遵從;而教養,則體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他人的尊重。
1、說話不戳人痛處,不賣弄優越感。
《姐姐們的花店》中,林彥俊認為牛排沒熟,小S嘲諷:「牛排幹嘛要全熟啊,你是哪裡人啊?」 / 視頻截圖
給別人留有一絲體面,學會換位思考,會讓人更舒服。
2、不遷怒他人。
前不久,某知名作家,在機場候機時,被一名女子霸占原本想坐下的座位。
因該女子的普通話帶有口音,作家發布微博稱:
「無意引起地域爭……對某三省不知為何如此捏鼻。」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影射所有該地區的人。
最後只會加重自己認知的偏差,不但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3、不消費他人的痛苦,是底線。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網友人身攻擊俞灝明 / 微博
理解他人的難處,而非嘲諷,是最體貼的溫柔。
李宗盛曾說,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你的素養,組成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4、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你的教養。
《中國好聲音》里有位選手不好意思地介紹自己是「活動選手」,李健不懂,哈林向他解釋:大樓開幕和剪彩的時候去演唱的歌手。
李健當時或許看出了選手的不自然,便脫口而出一句話:「跟我們差不多啊」。
簡單的一句話,化解了選手的尷尬。
面對一個不如你的人,懂得尊重、不惡意調侃,才是最大的溫柔。
這些深入骨的教養,往往藏在細節里。
甚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你也可以做得體面。
曾經,在空蕩蕩的地鐵車廂內,一位疲憊的媽媽抱著熟睡的孩子,因害怕孩子的鞋弄髒座位,把自己的背包墊在了孩子腳下。
也有人怕弄髒地鐵座椅,堅持坐在地上長達5站。
在標榜個性的時代,讓自己舒服很容易,照顧別人才是最難的事情。
一個人教養的體現,是由內而外散發的,無關身份、地位、文化水平,只關乎心。
就像陳道明說的: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它是藏在人們心中的某種素質,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修煉。
即便人心難測,我們依舊要成為對自己負責的人。
本文轉自公眾號「槽值」,網易超有情調的公眾號,既有痛快的吐槽,也有很深刻的分析。推薦大家深深深深入了解她,每天中午,一起發現生活。「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