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黑猩猩?章魚?當人類消失後,哪些動物會進化成下一個“人類”?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14日 -
:       
 

據我們目前所知,盡管許多動物都擁有智慧,但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進化出擁有更高智慧更複雜的動物。

一部手機可以做到大部分的事情,包括支付、社交、娛樂、工作;出門打的、開車都行,在城市下方還有錯綜複雜的城市地鐵網;數萬米的宇宙中,還飄蕩著空間站和各個星球的檢測器。

人類社會井然有序地運作,不同的工具交織成我們的生活,但地球的未來似乎已經是可預見的。假如,未來有一天,人類真的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什麼動物會取代我們現在的位置?

這個論題似乎相當主觀,但現在憑借現代基因測序技術和目前我們對進化的理解,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理論上較為准確的短期預測。
比如,如果人類明天突然滅絕,氣候變化並不會緩解,還將繼續推動許多物種為了適應乾旱而進化;北極熊和企鵝等極地物種在人類消失後的數千年裏也不太可能恢複。

如何成為下一個“人類”?

地質學家、科學作家的作者Dougal Dixon曾在自己的著作《人類之後:未來的動物學》中提到:趨同是一個進化過程,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生物最終卻總會發展出相似的特征,這可以幫助它們在特定環境中取得成功或填補特定生態位。這意味著,我們人類的生態位也是可以被取代的。

amocity
amocity

  


比如海豚和魚。魚的構造都是為了在水下更好的生活,光滑魚雷般的身體、輔助遊泳的鰭等等。而海豚為了在水中生活,也進化出了與魚高度相似的身體構造,但它們可是溫血的哺乳動物。因此趨同進化能帶來的,也許會更出乎想象。

但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還是:哪些動物會成為下一個“人類”?所以需要考慮更多人類特有的因素。這個課題實際上備受矚目,曼徹斯特大學就曾研究過,他們認為人類能夠做到今天的一切,搭建起高樓大廈,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雙手。

如果某個物種想替代人類的生態位,也需要發展類似的特征,哪怕不是手,也需要是能進行靈巧細微操作的器官。

於是畫面轉到了我們的靈長類老夥計中,與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身上。

黑猩猩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我們現存的近親,它們甚至已經擁有手,並已經會在野外制作工具。如果人類滅絕,它們可能是最能取代我們的,《猿星崛起》誠不欺我啊。這種重疊是有先例的,我們智人在40000年前戰勝了尼安德特人,因此存活了下來。

現代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 700 萬年前。
所以可以說,其他猿類起碼需要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年的進化,才能達到人類這樣富有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是!嚴謹點來說,能消滅人類的災難也極有可能消滅我們的近親,所以我們也許需要額外考慮其他生物。同樣可以使用工具的鳥類怎麼樣?

鳥類

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徹底滅絕了,最發達的哺乳動物迅速崛並填補它們的許多生態位空缺。所以如果人類消失,鳥類這種唯一幸存的恐龍,就有可能會取代我們,成為最聰明的陸地生物,掌握全球。

雖然鳥類平時看起來就是一些嘰嘰喳喳的家夥,好像生活只為了覓食,但其實鳥類十分聰明。光是去年,我就在眾多科學論壇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鳥類研究,其中烏鴉的智力甚至可以媲美黑猩猩。根據2002年前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著名研究,一些鳥類可以用它們靈巧的腳和喙將金屬絲做成鉤子。同時,訓練有素的非洲灰鸚鵡也可以學習 100 個以上的單詞並做簡單的數學運算,包括理解零的概念,這種級別的智慧足以讓人類自危。

鳥類也有基礎的社會性,它們會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一起,應對不同的侵害,互相幫助。不過鳥類目前能制作的工具和巢穴都很單一,似乎總是一塵不變。

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取代人類的可能?

有的。

章魚

加拿大艾伯塔省萊斯布裏奇大學的頭足類智能研究員詹妮弗·馬瑟告訴認為: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智慧可以改變生物的行為。如果按照這個標准,章魚可能是地球上最聰明的非人類動物。

她在2020年發表在The Biological Bulletin上的研究中表明,章魚可以學會區分真實和虛擬物體;而根據Communicative雜志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章魚還會通過從巢穴中去除不需要的藻類,並用貝殼、珊瑚來美化它們的家,這些裝飾都是根據它們能找到什麼;它們甚至有自己的不同社區,不是我們以為的“獨行俠”。

不過需要考慮的還有章魚的限制,它們只能生活在水中。

amocity
amocity

  


它們以後也可能上岸吧?但上岸是一種選擇,需要漫長的時間。它們的血細胞中含有的是銅基血細胞,跟脊柱動物血細胞中的鐵大有不同,它們的銅基血細胞很難跟氧氣結合,這可不是“猛一波”就能解決的阻礙。當它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陸地上的一些動物也許已經成為“新人類”了,因此章魚不太可能進化成陸地上最聰明的動物。

將上述討論過的物種的問題和優勢進行統一,有一種地球上最數量最龐大的物種悄然浮現在眼前,它們就是昆蟲。

昆蟲

許多著名的昆蟲都是極度社會性的,比如螞蟻。而且螞蟻如果變得跟我們一樣大小,它們是遠比我們要強壯得多的,也比其他動物的防禦力更高。

它們恐怖到了簡直有點隨意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是它們的大殺器。存活了4.8億年的昆蟲已經進化到了幾乎所有能想象到的生態位,從飛行到地下再到水生;它們還能建立精致巧妙的,類似蟻穴的建築,更別提它們甚至懂得種植真菌了。

我突然想起來,今年發布在《科學報告》雜志上有一項研究,研究者確認了白蟻甚至可以依靠振動其步足,來在群落中進行長距離交流。

螞蟻似乎是所有非人物種中,最接近於人類文明的物種了。哪怕它們似乎智慧不足,但最能“苟”的它們,卻幾乎一定會活到地球終結。

後記

雖然講到最後,我對螞蟻的傾向性是最強的,但這一切終究是猜測。

真要預測到下一次文明的出現,以現在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隨著預測的時間越拉越遠,精准度就會快速下降,更別說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沒准突然來一波“大襲擊”,直接影響全部生物的進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