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樂毅:最珍貴的赤誠忠心,給最值得的人


2022年1月21日 - 歷史小編  
   

樂毅離開軍營,去往趙國的那天,一起奮戰了五年的將士們在他身後,投來了無奈和不舍的目光。

之前,為擇明主,他輾轉於多個國家之間。從趙國,到魏國,最終,燕昭王的禮賢下士感動了他,他來到了燕國。只是,如今時過境遷,燕國換了新的君王,面對新王的不信任,他心灰意冷,只好從前線離開,回到趙國。

然而,他還是會忍不住懷念,之前為燕昭王效力的那段時光。君臣一心,共抗強敵,捷報連連,意氣風發。

一、明君能臣,共圖大業

曾經,燕國發生內亂,齊國因此乘虛而入,打敗了燕國。這件事,成為燕昭王難以忘記的恥辱,何以解憂,唯有報仇。

報仇,聽起來大快人心的兩個字,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這是因為,當時的齊國十分強大,不僅戰敗了楚國、魏國和趙國,還聯合韓、趙、魏三國攻打秦國,甚至有段時間與秦昭王共同尊為帝。

面對如日中天的強敵,貿然攻打絕對不是上策。英明如燕昭王,即便內心屈辱,依然選擇暫時忍耐,以便伺機而動。終於,機會來了。面對接連的勝利,齊湣王日漸膨脹,變得殘暴不仁,老百姓們都無法忍受,因而他也逐漸失去了民心。



  

都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齊湣王失掉人心,不正是進攻他的好時機嗎?這樣想著,燕昭王趕緊叫來樂毅,商議攻打齊國的計劃。

樂毅認為,雖然齊國現在露出了破綻,但是仍然十分強大,單獨進攻,恐不能成。因而,他建議燕昭王,不如聯合幾個國家的兵力,一起攻打,勝算將會大大提升。對於樂毅的分析,燕昭王十分認可,馬上命人執行。

這種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默契配合,曾讓詩仙李白也不禁羨慕。他在自己的《行路難·其二》中,寫下了這句話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用來贊揚燕昭王的用人不疑,以及樂毅的知恩圖報。

二、談笑之間,七十城破

經過一番交涉,趙、楚、韓、魏、燕五國組成了一支共同攻齊的聯軍,由樂毅擔任上將軍,統一指揮。沙場凶險,刀劍無眼,唯有浴血奮戰,才能換來勝利的曙光。樂毅精心籌謀,無懼無畏,終於帶領五國聯軍,在濟水邊大敗齊國軍隊。他沒有辜負燕昭王的信任,這一仗他贏得漂亮。

濟水一戰,齊國敗亡後,另外四個諸侯國就撤兵了,而樂毅則帶著燕國的軍隊,一路追擊,直打到齊國國都臨淄城下。臨淄城易守難攻,樂毅也不急於求成,反而是耐心打算。一方面,他定期巡視已經拿下的的地方,管理好新占領的城池,以免其發生動蕩。另一方面,他細心觀察臨淄,審時度勢,謀略部署,最後,集中軍力攻打臨淄,終於將其拿下。

都城不愧是都城,財物珍寶多不勝數,樂毅讓人把這些寶物都運回燕國。燕昭王聽聞齊國都城被拿下,喜出望外,封樂毅為昌國君,讓他繼續攻打其餘的城池。

就這樣,樂毅又在齊國征戰五年,風沙吹皺了他的臉龐,吹走了他的青春,卻也給他刻上了赫赫榮耀。五年裏,他拿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邑,收獲了將士們的敬佩,收獲了燕昭王的信任和贊賞。對於還未攻下的莒城和即墨,他信心十足,認為拿下只是遲早的事。

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史記·樂毅列傳》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

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繼位。燕惠王小的時候就不喜歡樂毅,再加上齊國的田單挑撥離間,說樂毅之所以遲遲未攻下莒城和即墨,是因為他想自己在齊國稱王。燕惠王信以為真,立馬派人換掉樂毅,遣樂毅回國。

燕惠王的臨時換將,如同一場傾盆大雨,澆滅了樂毅熊熊燃燒著的報國之心。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樂毅擔心回到燕國之後恐有殺身之禍,故而離開軍營,向西往趙國去了。

三、無奈棄國,空報書信

樂毅離開後,燕軍被齊軍打敗,齊國收複了不少失地。燕惠王後悔不迭,但是對於樂毅,他更多的是怨恨,恨他不回燕國,恨他投降趙國。可是,即便再恨,燕惠王也清楚,如今燕國需要樂毅,自己必須想點辦法讓他回來。

他派人去趙國,對著樂毅傾訴自己的衷腸。強行把當初不信任樂毅,臨陣換將的行為,解釋為自己體諒樂將軍在外征戰的辛苦,想讓他回國好好休息一下。對此,樂毅根本不為所動,只給燕惠王回了一封書信。



  

信中,樂毅淋漓盡致回憶了跟先王共事的美好時光,先王的用人唯賢,賞罰分明,都讓他難以忘懷。或許,樂毅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拿燕惠王跟燕昭王對比,間接表達對燕惠王的不滿吧。畢竟,燕惠王對他再不義,也是一國之君,不好直接開撕。

同時,樂毅還提到了忠臣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的故事,表示自己不願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回到燕國。為何?樂毅沒有直接說燕惠王可能會殺死自己,而是說先王的侍從可能會聽信讒言,殺死自己。這樣說有兩個好處:一是保全了燕惠王的面子,免得聽起來像是燕惠王陷害忠臣;二是有了不回去的理由,如果自己被先王侍從害死,反而有辱先王的一世英名。

樂毅選擇了不回燕國,留在趙國。

哪怕作為旁觀者,我們都清楚燕惠王說的不是實話。如果他真的只是想讓樂毅休息一下,樂毅剛走的時候就會派人去解釋,而不是等到吃了敗仗之後。

後來,趙國十分厚待樂毅,賜給他封號、封地,用以震懾別的國家。就這樣,樂毅又成了趙國的重臣,直到去世。

四、赤誠忠心,只給知己

樂毅因為燕昭王的盛情攬賢,投奔燕國;又因為燕惠王的猜忌多疑,放棄燕國;最後,因為趙國的尊重優寵,一直留在趙國。這一切,表明了樂毅不僅用兵如神,能馳騁疆場,而且還足智多謀,會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在複雜的政治場上保全自身,避免了韓信那樣兔死狗烹的結局。

謀士蒯通曾經勸告韓信自立為王,不要一心為劉邦效力,因為劉邦生性多疑。可是韓信不聽,蒯通便離他而去。果不其然,大漢開國後,劉邦借故將韓信綁回都城軟禁,韓信最終在長樂宮被呂後殺死。

忠心誠可貴,卻需要交給值得托付的人。

生活中,也是如此,你的忠心,需要托付給值得的領導,值得的愛人。對於那些懷疑你、不尊重你的人,還是別想著對其一心一意了,不如另覓出處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