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22日 -
:
第一遍讀完《發現新疆》,是在去河西走廊腹地出差的路上。當時,坐在疾馳的蘭新高鐵列車上,望著車窗外綿亙不絕的祁連山和河西蒼茫的大地,新疆與河西,這兩個地方,瞬間在我的腦海裏產生了強烈的“共振”。
真誠是“發現”的底色
閱讀《發現新疆》,從“自序”開始,我心裏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份熟悉,一方面是因為作者狄多華先生是我的授業恩師,另一方面是因為此書所聚焦的新疆與我生長的甘肅是鄰居,地緣上的接近會讓人產生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從蘭州出發,沿著曾經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通道的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即可進入新疆地界。甘肅特別是河西走廊,在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等方面,與新疆頗多相似。狄多華老師的家鄉民勤就位於河西走廊的東端。
民勤處於騰格裏、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三面包夾之中,生態問題備受關注。老師是一個家鄉情結很重的人,擔任中國青年報駐甘肅記者站站長時,他就一直關注民勤的生態問題,為民勤的生態建設奔走呼號,撰寫了《民勤綠洲告急》《民勤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等待沙塵暴》等一大批優秀的新聞報道。
事實上,在我看來,老師的家鄉情結,絕非是簡單狹隘的鄉土觀念。對彼時貧瘠的甘肅乃至西部廣袤的大地以及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他的內心也一樣熱愛至深。正因如此,當時他長期關注時下,寫出了許多感時憂世、富有人文情懷的好作品。這些作品後來都匯入他的《讀懂甘肅》一書。
仔細研讀《發現新疆》,會發現他對新疆、對他所擔負的援疆工作,時時處處透著真誠和熱愛,一如他真誠的熱愛民勤、熱愛甘肅一般。這種真誠、熱愛,是《發現新疆》一書真正的底色。
“發現,需要一顆真誠的心。”這種真誠,是出於質樸的家國情懷。老師在《發現新疆》一書“自序”中說:“三年援疆工作提升了我認識世界的格局,也加深了我對新疆的情感……諸人諸事最終升華為家國情懷,成為我職業生涯中堅不可摧的信仰。”我認為,家國情懷正是“達人西遊”現象級傳播案例並形成《發現新疆》一書的精神源泉。
美好是“發現”的焦點
以前,我對新疆的了解非常有限,對新疆的認識跟許多沒有到過新疆的人幾乎是一樣的。存儲於腦海裏的印象總結起來就是廣袤、荒蕪、蒼茫、僻遠、落後。這些詞匯,同樣適用於外界對甘肅的評價,甚至也是人們對整個西北地區的認識:廣闊的地理空間,惡劣的自然環境,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事實上,這種簡單刻板的印象,是片面的,並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映或者評價祖國的“西北角”。
我們党歷來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党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西部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
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人們對於西部的認知,雖然在不斷加深,但是仍不夠全面、不夠充分。我認為,這樣的客觀存在,恰恰是“達人西遊”網絡傳播活動取得成功的土壤——8季“達人西遊”在全網取得的近百億點擊量充分說明,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眾對於新疆認知的欠缺和不足,滿足了公眾期待深入了解新疆的潛在需求。無論是審視“達人西遊”活動,還是閱讀《發現新疆》,這都是我最突出的感受之一:活動最初的出發點雖然是推介新疆旅遊,但實際上,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關注熱度不斷攀升,“達人西遊”悄然升華成了一次達人引導受眾對新疆進行的發現之旅。
發現,是一個認知遞進的過程。借由“達人西遊”活動,公眾跟隨達人們對新疆的發現,是漸次深入的。
最直觀的發現當然是美景。受眾最先從達人們的筆端和鏡頭裏領略到的即是春夏秋冬四季迥異的新疆美景。在可視化呈現、互動式傳播的同時,達人們創作的專屬新疆的美文、金句,也給了受眾極大的想象空間。
以美景為媒,活動引導人們進一步發現的,是隱身其後的悠久而絢麗的歷史文化。從“達人西遊”活動和《發現新疆》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達人們情感真摯的作品、帶有溫度的表達,是非常容易讓受眾與之共情的。這種方式,以強烈的代入感引導受眾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蘊藏於新疆古今歷史變遷中的人文之美。
文化如果沒有傳播,就沒有更好的發展。傳播本身除了具有信息傳遞的功能外,還具有為信息傳承探索有效載體的使命。從這個角度看,“達人西遊”既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建立在媒體資源整合基礎上的文化傳播模式,同時又打造了一個廣泛傳播新疆歷史文化的有效載體。
作為一次成功的網絡傳播實踐,“達人西遊”做到了美景與文化、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融合,成功吸引並帶領受眾“走進”新疆、“聚焦”新疆,共同發現新疆的美好。這種美好,是立體的、飽滿的,層次分明、輪廓清晰;這種美好,既源於新疆壯麗的山川美景、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來自今日之新疆民族團結向上、文化多元發展、經濟欣欣向榮、社會和諧穩定;這種美好,在無形中豐富和提升了受眾對新疆乃至西部的認知,讓人們意識到西部的美好需要被發現,也值得被發現。
“出圈”是“發現”的價值
新疆的美好,不該只有新疆人才懂;西部的美好,同樣期待“出圈”,期待有更多的人關注和發現。“出圈”,既是西部發掘自身價值的內在需求,也是西部發展和崛起的必然選擇。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為西部更好地對外推介展示自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極大拓寬了外界了解認知西部的渠道。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雖然移動互聯時代傳播媒介更加多樣化,傳播形式發生深刻變化,人們對有關西部的信息獲取更為靈活便捷,但信息傳遞的碎片化特征及其造成的受眾淺層閱讀現象,導致外界無法全面、系統、深層次地認識西部。所以,當下我們既需要推動碎片化閱讀走向深入,更需要充分發揮紙質閱讀的優勢,積極促進二者相結合,幫助更多讀者更加全面、系統地認知西部。
《發現新疆》一書通過複盤“達人西遊”網絡傳播活動,認真梳理了活動是如何將新媒體作品的碎片化閱讀導向深入從而實現主題傳播效果最大化的全過程,亦從學術層面對活動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這個現象級網絡主題傳播案例背後的成功秘訣。《發現新疆》發揮了紙質讀物的優勢,充分展示了新疆的美好,更加從容地引導讀者共同感受和發現“新疆之重”。但是,認真審視這本書,你還會發現,《發現新疆》一書“發現”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僅限於新疆,其最深層次的意圖在於幫助人們更加全面地重新了解、深刻認知西部,以重塑西部的對外形象。
“絲綢之路三千裏,華夏文明八千年。”西北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蘊,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西漢時,張騫鑿通自洛陽出發經長安(西安)、甘肅、新疆到達中亞、西亞、歐洲的絲綢之路,曾被譽為“人類文明的運河”。無論是從塵封於歷史中的輝煌出發,還是著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我們都由衷希望,期待更多的人能夠借由《發現新疆》,進一步發現西部的美好、讀懂西部的價值。
(本文作者:魯明,農民日報駐甘肅記者站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