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23日 -
:
嘉慶帝畫像
春日,陽光正好。
嘉慶帝於圓明園設宴,款待近臣,君臣之間氣氛祥和融洽。這是他,愛新覺羅·顒琰登基的第8年,也是他親政的第4個年頭。
二月初,紫禁城因天乾物燥竟突然起火,欽天監向嘉慶帝陳說恐有不祥之兆,於是,顒琰攜了寵愛的妃嬪到圓明園出宮避禍。
此前多番“刁民”作亂,“邪教”入侵,朝堂不穩,民心忡忡。顒琰也深感疲憊,在圓明園中一連數日不思飲食。
回想起來,早在他登基以前,清朝就已達到了鼎盛。顒琰原以為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皇阿瑪乾隆皇帝的手中接過這個富饒的國家。
從洋人們誇張的表情與語言中,皇室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皇阿瑪那爽朗的直通九霄的笑聲還歷歷在耳,可不知為何,到了自己這一朝,國家似乎已經隱隱出現衰頹之相。
顒琰的皇曾祖父康熙大帝,也被無數文臣巨子尊為“千古一帝”,在他執政的61年裏,將大清的國威推到了頂峰。
後來,在皇祖父雍正、皇阿瑪乾隆的統治下,大清版圖空前擴張,人民生活安居樂業,人口暴增,在那134年裏,大清帝國端的是全盛無極。
到了顒琰即位時,乾隆皇帝雖已85歲高齡,可身子骨還很康健。
所以,上一個皇帝還在世,顒琰便被尊為了“新皇”。
可這新皇當地滋味如何,只有顒琰最為清楚。皇阿瑪雖對外“自謙”地聲稱退居為“太上皇”,可按儒家“父父子子”的思想,做兒子的萬事又豈能自作主張。
況且,每日顒琰還要按時到養心殿聽取乾隆“訓諭”。是的,“去”養心殿,而不是“住”養心殿。因為,養心殿還是乾隆在住,顒琰只能暫居毓慶宮。
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於大義上,文武百官和百姓們口中,已將年號改成為“嘉慶年”,可實際上在紫禁城內,在皇室之中,大家所稱仍是“乾隆年”。
直到乾隆六十四年元月,也就是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皇帝崩,顒琰才開始親政。可是,錯失了剛即位時萬民歸心的大好時機,顒琰從親政起,就苦惱於不得民心。
紫禁城雄偉壯麗
於是在剛剛親政的第二天,顒琰便滿腹雄心壯志的向乾隆朝第一權臣和珅發難,將其抄家落獄,欲大刀闊斧的改革朝政,以延盛世,得民心。
此乃顒琰上任後的第一把火,他做到了。到了嘉慶六年,他親立了自己屬意的鈕祜祿氏為皇後,而後又成功鎮壓了“白蓮教”起義和陝西的剿匪,親政後成績初現,嘉慶帝十分滿意。
一日,酒足飯飽後休整一夜的嘉慶帝紅光滿面禦駕回宮。所帶的妃嬪、內監、禁軍、宮女等一行近兩千人浩浩蕩蕩,隊伍綿延一兩公裏,盡顯天家威嚴,單單近身帶刀侍衛就足有上百人。
康熙帝
宮人們在前後打幡執扇風塵仆仆的趕路,嘉慶帝坐於玉攆暖轎中閉目養神,且有如天仙下凡似的嬪妃侍奉在側。
近半日後,嘉慶帝的儀仗隊到達了神武門,順利抵達了紫禁城。過了神武門後,嘉慶帝按例換乘宮中轎攆進順貞門。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抵達了皇宮可以松一口氣之時,順貞門內竟突然出現了刺客,那人手持短匕,直撲顒琰而來。
雍正帝
電光火石之間,刺客已經抓到了皇帝的衣衫。那上百位侍衛竟形同虛設,個個呆若木雞,才使得刺客輕易便突破了本應如銅牆鐵壁般堅不可摧的人牆。
說時遲那時快,定親王愛新覺羅·綿恩第一個反應過來,他挺身而出與刺客纏鬥在一起,由於那人持有凶器靠近天子,定親王打鬥之餘還要保護嘉慶帝無恙。
要知道,天子哪怕被刺客砍斷一根頭發絲都是天大的有損皇家威嚴要載入史冊的“事故”。因此顧慮,綿恩不敢妄動,只能展開招式擋在皇帝之前,不敢再動兵器。
順貞門
經此一事,嘉慶帝被徹底嚇出了一身冷汗,但無論如何,帝王是萬萬不能在公開場合失態的。看著如擺設般的禁衛軍,他更是怒從心生,狠狠處罰了那上百名外強中乾的侍衛。
這是大清開國以來,第一次有皇帝遇刺。盡管嘉慶帝在文武百官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康乾盛世”的那三位,可也在朝堂引起了渲染大波。
這幾年,全國各地確實有不少農民在鬧起義,可是敢殺到京城、殺到皇宮裏來的,還從未有過先例。何況,此事已經走漏風聲到民間,惹得物議沸騰,如若不能徹查嚴懲,天家威嚴何在?
督查院、大理寺和刑部加緊時間對刺客進行了三堂會審,得出的結論卻讓人大失所望。此人名叫陳德,並不是什麼邪教頭目或農民起義首領,而是清統治者的“自家人”——滿洲鑲黃旗人。
定親王綿恩
他原本是由山東青州府知府的副手買來的家奴,後來因向往京城繁華而投奔了在北京擔任護軍的外甥。通過外甥的介紹,他在護軍中當上了廚子。
朝廷精銳盡出,卻調查出這樣的結果,滿堂嘩然。嘉慶帝更是不滿,在養心殿發了大火,九五之尊的帝王竟在皇宮之中差點被廚師刺殺,不談自己心中感受如何,恐怕連史官都不知從何下筆。
“重審!嚴審!他聽從何人指揮,誰人與他接應,究竟有何党羽?!”顒琰怒氣沖沖地發問,匯報的官員跪了一地,大氣也不敢出。
紫禁城
即便他再不得人心,也是手握生殺大權的皇帝呀!群臣顫顫巍巍地應承著,嘉慶帝只留下一句“查不出來,革職查辦!”便拂袖離開。
三司官員只好硬著頭皮又將陳德從天牢中提出來審問,可無論使出怎樣的審訊手段,得到的答案都非常沒有新意。
陳德供述說:“我家中有70歲老母,及兩個不滿十六歲的小兒需要養活,因此整日辛苦勞作,費力討好巴結上官,勉強賺到夠全家戶口的俸祿,直到在五品官員家中做工,才看到人間富貴享樂的滋味。”
圓明園遺址
“可進了宮中以來,偶爾送膳時出入皇帝與妃嬪的宮殿,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富貴無極’,娘娘們一頓飯所要耗費的銀子就要我數年才能賺來。”
“阿哥、格格們平日的小玩意兒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是嬪妃身邊的宮女的吃穿用度,也是我這種平頭老百姓一輩子也賺不來的。”
“人人都說,我們活在難得的盛世,可我看,這盛世啊,是那皇帝小兒的盛世,並非我們這窮苦人家的盛世呀!”
審訊官沒有料到,陳德竟敢出此狂悖之言。他氣急敗壞的一鞭子抽在陳德身上,警告他休要胡言,畢竟,亂說話是要砍頭的。
雖然陳德犯的本就是滔天大罪,可他的最後這句供詞實在叫人心驚膽戰。記錄官不敢記錄,審訊官更不敢向皇上匯報,雖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可是誰會活膩了,把脖子伸過去讓皇帝砍呢?說這種話,即便是鸚鵡學舌,也是要活不成的。
紫禁城雪景
可事實上,陳德的一句話,揭開了關於“康乾盛世”冰山一角的真相。
東華門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人口的增加,通常能最直接的說明當時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容易能看出來的就是,當時應該有相當一部分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嬰兒的病死率較低,而成活率較高。
可這樣的盛世實際只是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自從中原被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農耕與經濟雖得到了爆發,可是生產力與工業卻原地踏步不前。
滿清統治者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全然不知在這顆星球上的其他地方,已經迎來了大航海時代。
西華門
大清皇帝閉關鎖國,而洋人們發現只要對他們大肆吹捧,便能輕易得到價格連城的賞賜。所以當歐洲已經興起工業革命的時候,所謂的“康乾盛世”還在固步自封。
整個中原仿佛成了“世外桃源”,歐洲的蒸汽汽笛已響,封建和官僚主義還沉醉於自己所營造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所以,“康乾盛世”並非是先祖們留給嘉慶帝一個堅實的基礎,寶貴財富,反而著實是將帝國氣運揮霍殆盡後,將死之態慢慢顯露出來。
神武門
先祖們交給嘉慶帝的馭國之術早已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顒琰雖有意改革,發起了“鹹與維新”,可是實力與才能著實不夠,所謂改革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反而引起了更多底層人民的不滿。
陳德,不過是其中較為激進的一位而已,何況,他又有職務之便,原本就能進出宮禁,這才制造了這次令人哭笑不得的刺殺行動。
而滿清鐵騎歷經一百多年的和平盛世之後,兵士懈怠的情況也日益嚴重。
在皇帝身邊當值的近身侍衛,面對一個資質平庸的廚子尚且不能英勇搏鬥時,民間起義者除了嘲諷,也看到了朝廷的衰頹和改天換地的機會。
乾隆帝
審理陳德的官員始終不敢將他的真實情況匯報給嘉慶帝,因為這件事無疑就是一個笑話。在最神聖森嚴的皇宮,帝國最高貴威武的皇帝被無名廚子行刺,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最終結案的陳詞史官不敢、也不能記載,畏於皇權威嚴,一個簡單的似乎鬧了烏龍的案件成了史書上的一樁懸案。
最後,嘉慶帝將陳德淩遲處死,而他的兩個未成年的兒子也被斬首。
嘉慶帝
實則,和現代社會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一樣,按照古代律例,年歲尚小的孩童是可以免於死刑的,可是封建王朝所謂的律法在帝王之前不過是一件擺設,顒琰一言九鼎,官員們既不敢,也不屑為陳德之子爭取。
這場發生於紫禁城內的刺殺案就這樣被稀裏糊塗地解決了,那時,顒琰還不知道,這並非是他要遭遇的唯一一次危險。
無人能挽大廈之將傾,嘉慶也沒有才能將大清的傾沒延遲一二,“陳德案”僅僅十年後,紫禁城便遭遇了更大的危機。
隆宗門
嘉慶十八年,在河南、山東、直隸等地,由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打著“奉天開道”的旗號,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200多名教徒扮成商人、小販湧入京城,可京師重地防衛松懈到竟無人發覺,原來,十年前嘉慶帝對侍衛們的嚴懲並未在軍隊中起到該有的功效。
幾日後,他們夥同嘉慶帝身邊的太監,竟然攻入了東華門、西華門,直搗皇宮重地。
連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親信都能被策反,這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少有的,可見,國家衰頹之下,嘉慶帝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
天理教揭竿四起
這場兵變雖然最後也被鎮壓,可是至今仍有一支羽箭插在故宮隆宗門的牌匾上,當揭竿而起的農民們將皇家的威嚴一箭射穿,也徹底預示了清朝的滅亡。
與其說嘉慶帝不得人心,不如說是封建統治不得人心。而康乾盛世人口大爆發和工業的停滯不前,耗盡了大清最後的精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