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朱元璋家世之謎,安徽一座古墓揭開秘密:原來是抗元將士之後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1日 - 文化小編  
朗讀: 

關於朱元璋的家世,史書記載的非常清楚,祖上原是南宋江蘇鎮江句容貧民,祖父朱初一時遷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父親朱世珍時又遷居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雖然不停的遷徙尋找機會,但在朱元璋發跡之前,老朱家能追溯到的祖先,有二個共同點即:職業是農民,狀態是赤貧!

然而,安徽一座古墓卻揭開朱元璋家世中鮮為人知的一頁,原來朱元璋家世雖然無比慘淡,但到朱元璋這一代,身上卻流著抗元英雄的血液。

01

在安徽明光市津裏鎮官山鄉松山村,南距官山鄉2公裏,西距七裏湖1.5公裏的地方,有一座呈圓丘形狀的墓塚,高約30米,占地約700平方米,墓葬規格比較高。墓前原有神道、碑刻、石雕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均遭破壞,部分石刻殘件如今湮沒土中。

這座古墓的墓主,史書與碑文記載的很清楚,即明朝揚王。

《明史·外戚傳》記載:“陳公,逸其名,淳皇後父也。洪武二年追封為揚王,媼為王夫人,立祠太廟東。明年有言王墓在盱眙者,中都守臣按之信。帝乃命中書省即墓次立廟,設祠祭署,奉祀一人,守墓戶二百一十家,世世複。”

漢唐宋元明清,開國皇帝建立大業之後,為了表示儒家孝道,都會追尊祖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追尊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追尊父親朱世珍(原名朱五四)為淳皇帝,母親陳氏為淳皇後,揚王即為淳皇後陳氏之父,因此揚王陳公是朱元璋的外公。



  

02

追尊外公,這不算稀奇,但揚王墓的規格與朱元璋對揚王的重視卻令人驚詫。

1,朱元璋命令中書省即墓次立廟,設祠祭署,奉祀一人,守墓戶二百一十家,規格極其不同凡響。

2,朱元璋親自為揚王書寫祭文,禦文中有“祭外祖揚王文”,另曾自制《揚王行實》,並詔令翰林學士宋濂書寫碑文。

這就不免令人好奇,揚王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讓朱元璋如此重視?根據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揚王行實》記載,原來外公揚王陳公是一名抗元將士,在屍山血海中逃過一劫,朱元璋幼時常聽陳公講述抗元往事,深受其影響。或許,朱元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軍功章上,也有揚王的一份功勞。

03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神州陸沉,十萬南宋軍民一同殉國。陸秀夫丞相偕南宋幼帝蹈海,張世傑大將軍兵敗自盡。被俘的文天祥丞相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義。

朱元璋的外祖父陳公,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參與了這場決定華夏命運的崖山之戰。張世傑兵敗自殺後,十萬軍民跳海自盡,上演了華夏最悲壯的一幕。不過,朱元璋外祖跳海未死,由此逃過一劫,之後朱元璋外祖經歷極為奇特。

上岸之後與幾個士兵同行,在山中吃死馬肉前睡著,夢中一白衣人告訴他“汝慎勿食馬肉,今夜有舟來共載也”。陳公沒有相信,但之後又睡著了,還是做同樣的夢。夜半時分,陳公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已經在船上了,船長是昔日上司。

昔日上司已經投靠元軍,元將要他把投降者扔到水裏。昔日上司不忍心,就將陳公藏在甲板下面,每天偷偷的從甲板縫隙中喂陳公湯汁。幾天之後,這件事被元將知道了,陳公危在旦夕,但恰好此時一場颶風來襲,元將大為驚恐,昔日上司知道陳公“善巫術”,於是就讓陳公來做法事,“王仰天叩齒,若指麾鬼神狀,風濤頓息”,元將大喜將陳公奉為上賓,船隊到達通州之後,將陳公送到岸上,讓他自行離去。

陳公是揚州人,回去之後不願再從軍,就去盱眙津裏鎮避難,以巫術為生,育有二女,長女嫁給季氏,次女嫁給朱氏,自己享年九十九歲。



  

04

朱元璋幼時,父親朱世珍還未遷移到鳳陽府,經常聽揚王陳公講抗元故事,幼時這一段經歷對朱元璋影響極大。在《祭外祖揚王文》一文中,朱元璋特意提到北伐驅除韃虜是告慰外祖在天之靈。

《祭外祖揚王文》記載:是以尊稱華夏,耀揚六軍,握九伐之威以鎮頑,積四海之利以賞善.每念外祖之靈,必欲親詣,年思月想,終不遂行,為其國事浩繁,弗克詣前。今特命外從孫曹國公李文忠以牲醴之奠獻於陵所,以建靈堂及雲追封外髙曾祖考妣之由,惟我外祖英靈不昧,尚饗!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追封父母先人不久,就派遣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名將,虎賁十萬揮軍北伐。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揚王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兵,但對朱元璋而言,揚王卻是他“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志向的最重要的啟蒙者。

於中華而言,揚王的離奇經歷仿佛更像是天佑中華,讓其九死之局中逃過一劫,培養出朱元璋這樣的中華英傑。

以袁騰飛為首的不少人,對朱元璋的貧民身份大肆攻擊,語言之惡毒讓人難以置信。姑且不論早在二千年前陳勝吳廣起義,中國已經打破了血統論,帝王將相沒有種,袁騰飛還拿朱元璋身世說事純屬腐朽不堪的落伍思想,單憑朱元璋身上流淌著抗元將士揚王的血液這一點,也說明朱元璋身世不凡,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參考資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