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印度的短命鬼,撈屎工:一生就是疾病——肮髒的不斷惡性循環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10日 - 健康小編  
   

  

吃喝拉撒人之常情,隨之也生產出相應的行業,吃喝方面是餐飲業,而拉撒方面是保潔業,前者管人生的入口,而後者管人生的出口,哪一個行業都不可或缺,但是人們往往對後者保持緘默。

想想我們每個人去公共廁所的神情,快進快出掩鼻而行,我們對汙穢的味道避之而不及,保潔人員一般也是社會的底層人員,各個國家都是如此。

筆者曾經采訪過一些保潔人員,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回報並不滿意,很多人堅持的理由不過是為了養家糊口。

室內保潔人員還算清淨,室外的掏糞工作可是個難題,在中國已經使用抽式收集汙穢的時候,印度的撈屎工依然在與汙穢和生死搏鬥,他們是一群被印度忘卻的人。

印度人的咖喱與汙穢

對於中國人來說,印度是個神奇又令人恐懼的國度,因為前幾年頻出女子傷害事件,很多人打消了去印度旅遊的念頭。



  

印度的神奇性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印度是個開掛的民族,印度也是個模仿大國,國外有好萊塢而印度有寶萊塢。

印度美食也非常神奇,聽名字就非常有趣,比如印度飛餅,很配印度人的搞笑氣質。咖喱當然是印度美食的首位代表,由多種香料配制而成的咖喱能夠增強人們的食欲,如今咖喱已經走遍全球。

在我們看到印度咖喱的美好一面時,也會看到印度的另一面——汙穢。

印度的衛生條件令人堪憂,一方面是民眾不斷抗議的霧霾空氣,另一方面是汙水橫流的街道,特別是在印度的貧民區,很多大人小孩就在汙物中求生存。

印度人一項不講衛生,恒河就是最好的例證,印度人將恒河視為聖河,既在裏面喝水沐浴,又在裏面焚燒屍體,當然印度人的汙穢也會排泄到這裏,看得外國人一驚一乍的,我們無法理解印度人對潔淨與肮髒的分類。

印度人處理汙穢也是一絕,首先印度人不使用手紙,其次印度的廁所革命還沒有全面實現,再次印度存在很多徒手掏糞工。

說到掏糞工,筆者想到曾在城市穿梭的糞車,以及北京城當年的便壺以及糞門,中國曾經存在舀糞工,後來逐漸變成了抽糞工。

抽糞工以及清理下水道的工作依然不受人待見,而且是很多人都寧死不願從事的工作,更何況印度的徒手掏糞!

掏糞為什麼要徒手?他們怎麼處理汙穢?這項工作帶來了哪些危害?徒手掏糞是否有改變的可能?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詳細了解印度的這一群體。

印度的汙穢打撈工

"惡臭!熏著腦門,我常常感到惡心,畢竟我也是人。"

這是幾年前中國記者去印度采訪,印度的一名女掏糞工對記者說的話,當時這位60歲的女掏糞工已經做了一輩子這樣的工作。

掏糞工作簡單而又程式化,行程也單調,每天早晨就開始汙穢清理,掏糞工用一把塑料鏟將雇主家中的汙穢淘到柳條筐中,然後將汙穢運送到指定地點。

汙穢和頭發只隔著柳條和幾片樹葉,雙腳還要蹚過臭水溝和垃圾場,將汙穢與垃圾混合在一起,這並不是結束,還有更多的汙穢等著他們。

掏糞工有男有女,他們既要處理日常人家的汙穢,還要處理6億沒有廁所的人在街上留下的汙穢,甚至還要在糞池中求生活,鐵路沿線也有很多處理汙穢的人。

最肮髒的掏糞情景是跳入糞池中的人,一些男人赤身裸體地站在糞坑中,只有一個攪屎棍,直接接觸汙穢物,有些人要下到很深的糞井中,最後需要同伴將他拽上來。

掏糞工在印度也叫撈屎人,印度政府對此有單獨的定義:手動清理糞便工人指在雇傭條件下徒手清潔、搬運、處置乾廁所(老式露天廁所)的糞坑,以及下水道等溝壑中廢物的工作者。

印度掏糞工每天在汙穢中進進出出,照理說工作沒有貴賤,但是汙穢因為氣味和毒物而讓掏糞工成為最貧賤的職業。

然而掏糞工的回報並不多,前述的女掏糞工每天只能獲得一張薄餅和很少的糧食,另外一些掏糞工雖然會獲得微薄的工資,但是20多元的日薪很難與繁重的勞動相匹配。

印度的掏糞工工作環境令人擔憂,印度本國居民也會憐憫這樣的工人,但是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並不能幫助掏糞工完全鹹魚翻身。

印度總理也在大壺節上意識到掏糞工的重要性,親自接見五位掏糞工並為他們舉行洗腳儀式,然而掏糞工並不領情。

因為他們不需要洗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提高工資待遇、提升社會地位和先進科技力量的介入

死亡職業的悲歌

掏糞工是在用生命賺生活,這個職業之所以為人唾棄,重要的原因是死亡率高,可以說是地球上死亡率最高的職業之一。

每年都有上百人因為掏糞而犧牲,掏糞工在糞坑中一呆就幾個小時,去世的掏糞工身上只有一條短褲,場面讓人落淚。

掏糞之所以這麼危險,是因為糞便中有多種毒素,曾有一則笑話講兩個人打賭:

吃屎,如果誰敢吃屎就給一遝鈔票,結果第一個人吃屎後得到了鈔票,而第二個人不甘輸掉,於是又吃了一泡屎。

結果第二個人死了而第一個人活著,因為第二個人吃的是陳年舊屎。普通人不太會和糞坑打交道,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知道路邊經常有糞肥,大家的共識是臭的東西是不好的東西。

糞便本身就是人體排毒的機能,糞坑中更是存在多種毒素,記得80-90年的旱廁的人知道,廁所夏天到處都是大蛆和蒼蠅,若是有人掉進糞坑需要第一時間營救,不然很容易窒息或者中毒。

經常有小孩掉入糞坑,孩子不久就會出現中毒症狀:嘔吐、抽搐、發熱、昏迷,需要及時進行醫學救治。



  

掏糞工不是跟糞便戰鬥一時,而是一生,最後都成了印度的短命鬼:享年40多歲。掏糞工的職業病從皮膚病、腸胃病、哮喘、肺炎到癌症,終生都在職業病中度過。

更慘的是他們沒有潔淨的水來清洗身體,也沒有足夠的錢治病,僅僅有一些買廉價藥的錢,掏糞工的人生就是疾病-肮髒的不斷惡性循環。

因此印度總理給掏糞工洗腳被稱為大選之前的作秀,在他們所遭受的魔鬼生活面前,假惺惺地洗腳的確不受歡迎。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掏糞工這麼傷身體又不賺錢,索性換一個工作好了,印度人為什麼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呢?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印度人也有自己的苦衷,掏糞工的孩子依然會是掏糞工,這又是為什麼呢?

無法改變的種姓制度

直到三年前,印度政府的統計數據依然顯示掏糞工的高死亡率:每周都有印度人因為掏糞死亡,而社會活動家表示實際的死亡率要遠遠高於此。

印度政府已經在國際乾預下明確立法,表示禁止社會底層賤民徒手掏糞,甚至1993年已經有過禁止令,雇傭掏糞工的人將被罰款或者獲刑。

有當局工作人員稱:"要解除這個群體的汙名和標簽,幫助他們獲得新的工作技能,脫離非人工作並獲得尊嚴",不過實際仍有30餘萬人從事這項危險工作。

這裏提到的賤民涉及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自古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度,印度《摩奴法典》將人分成四種:婆羅門、刹帝利、吠設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等級最高的階級。

四大種姓有細分為3000多個種姓和25000多個亞種姓,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不可觸碰者——即賤民達利特。

種姓制度刺透了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以此來進行社會區隔,賤民只能從事卑賤的職業,不能如中國人一樣通過高考實現身份上升,因而賤民在印度社會飽受摧殘。

他們只能忍辱負重地掙紮在底層,掙紮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印度賤民認為死亡才是一種解脫,他們或許也在活著的時候無數次期盼死亡的到來。

其實印度獨立之後,種姓制度已經通過憲法廢除,不過這只是一句空話,實際生活中依然存在種族歧視。

弱勢群體依然是弱勢群體,賤民的身份並沒有改變,等級影響力依然需要進一步的社會改革。可以說,在印度存在很弱的人權,賤民從事掏糞工充分說明印度社會的不公。

如人類學家對印度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印度人就是階序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中國老話依舊適合印度社會。面對印度和世界的不公,我在想什麼,你又在思考什麼,我們又能做什麼?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