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2031年,一個舉世聞名的空間站,或將墜入太平洋


2022年3月16日 - 宇宙小編  
   

國際空間站最早將於2031年墜入太平洋

這張圖片展示了南太平洋的風景,它是國際空間站最終將隕落的地點。2021年11月30日,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在外太空攝下了這張照片。

NASA對國際空間站(ISS)的結束所作的計劃

國際空間站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它的使用期限被一些基礎構件所限制了,比如模塊、散熱器和桁架,這些部分不能被修理或者替代。2022年1月31號,NASA宣布拜登-哈裏斯管理法將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伸到了2030年。所以在不遠的2031年,空間站就可能在脫離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燒毀了。計劃中它將墜落在太平洋裏一個靠近尼莫點的位置,這是地球上離陸地最遠的海洋上的位置。這個場景作為報告的一部分被NASA在2022年1月發表了出來。

此報告的標題為《國際空間站過渡報告》,它描述了使空間站脫軌的最終計劃。



  

近期的美國宇航局報告顯示,各個國家和機構正在評估他們在國際空間站上所負責部分的健康狀況。雖然目前空間站脫軌時間是在2031年,但任何發現都有可能將該時間推後……或提前。

為了使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還需要一些外力幫助,因為空間站沒有足夠的能源獨自機動變軌。為確保安全再入尼莫點,將三個航天器幫助空間站在合適的時機和位置進入地球大氣。

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員和機器人行走在太空中,一塊接一塊地搭建了國際空間站。NASA的航天飛機曾用於運載空間站的沉重部分,一些分散的組件則由單獨使用的火箭運載。這張國際空間站的照片攝於2021年年底,由SpaceX-龍飛船(Cargo Dragon)在自動接近期間(停靠前)攝下。圖像來源: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

尼莫點在哪裏?

尼莫點位於南太平洋深處。該地區曾用名南太平洋無人區,但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航天器墓地。

這片地區是和平號空間站的最終歸宿,從1986年至2001年由俄羅斯在近地軌道操作運行。從1971年到1986年,在為期十五年的一個項目之後,六艘蘇聯的聯盟號飛船——四艘進行載人科考及兩艘用於軍事偵察——也進入了航天器墓地。

根據維基百科,在1971到2016年間,超過263艘航天器安息在航天器墓地。

尼莫點位於南太平洋,它是離陸地最遠的點。nasa計劃將國際空間站墜落在這裏。

國際空間站的脫軌:太陽活動被納入影響因素

美國航空航天局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太陽廣為人知的11年活動周期。11年是個估值,太陽周期持續的時間較之或長或短。每周期峰時活動數量也有不規則變化。高度的太陽活動導致地球大氣層擴張,這提高了繞地航空器的阻力,也可以說是對航空器的拉力。這樣的阻力會造成海拔損失。上次的太陽活動周期24是相對不活躍的。正如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增加所證實的,我們現在正進入太陽活動周期25的回升階段。

但是無人知曉太陽周期25活躍的程度。

美國宇航局(NASA)在報告中分享了這張圖,圖中顯示了國際空間站的報廢脫軌計劃。圖片來自NASA。

國際空間站的成就及往後的計劃

總之國際空間站的墜毀是無可避免的。如同所有好的事物,國際空間站亦無法永存。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發射於1998年。自2000年以來,超過20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宇航員在那裏居住過。宇航員們在空間站也進行過諸多領域的無數實驗。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報告也概述了繼國際空間站之後的計劃。報告解釋說航天局將會繼續:

—促進深空探索

—進行造福人類的研究

—培育美國的商業化太空工業

—帶領和推動國際合作

—激勵全人類



  

國際空間站退役距離現在的我們仍有近十年,與此同時國際空間站依然為更多的宇航員做出尚且未被預知的科學進步提供可能。其間我們將依然能驚奇地注視著國際空間站明亮的光芒劃過頭頂的夜空。

對國際空間站的研究跨越了許多學科。圖片來自NASA。

概要:美國航空航天局計劃在其使用壽命結束時將國際空間站墜於太平洋。這次脫軌最早可能發生在2031年。

相關知識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是一個近地軌道上的模式版空間站(可供居住的人造衛星)這是一個多國合作項目,共有五個太空機構合作:美國宇航局(NASA)、俄羅斯宇航局(Roscosmos)、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JAXA)、歐洲航天局(ESA)、加拿大航天局(CSA)。空間站的擁有權和使用權由個政府間的條約和協定制定。空間站作為微重力、空間環境研究實驗室,其中進行著宇宙生物學、宇宙學、氣象學、物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國際空間站還適用於測試飛行器系統,以及那些未來需要執行飛往月球和火星的長周期任務的設備。

國際空間站計劃(ISS)是從1984年美國提出的建造永久載人地球軌道空間站,和1976年蘇聯/俄羅斯提出的Mir-2計劃發展而來的。國際空間站是繼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禮炮號、阿爾馬茲號、和平號空間站和美國天空實驗室之後,第9個宇航員可居住的空間站。它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體,也是近地軌道上最大的衛星,從地球表面定期肉眼可見。它通過Zvezda服務艙或訪問航天器的發動機進行再增壓操作,保持在平均高度400公裏(250英裏)的軌道運行。國際空間站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3分鐘,平均每天運行15.5圈。

空間站分為兩個部分:俄羅斯軌道段(ROS)由俄羅斯操作運行,而美國軌道段(USOS)由美國和其他國家操作運行。俄羅斯航天局已經同意繼續運營ROS至2024年。此前曾有提議,建議使用該部分的元素來建造一個名為OPSEK的俄羅斯新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於1998年發射。2000年10月31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發射的第一批“常駐民”於2000年11月2日抵達。此後,空間站連續使用長達21年93天的時間,是人類在近地軌道持續存在時間最長的空間站,打破了和平號空間站保持的9年357天的記錄。

最新的大型加壓艙Nauka是在2021年安裝完成的,相較於2011年的萊昂納多號大型加壓艙晚了10年多一點。空間站的開發和組裝一直繼續,2016年增加了一個實驗性的充氣式空間棲息地,並計劃從2021年開始發射幾個俄羅斯的主要新元素。2022年1月,空間站的運營授權延長至2030年,並確保了該年的資金。在那之後,有人呼籲將國際空間站的運營私有化,以完成未來的月球和火星任務,正如前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Bridenstine說“考慮到目前的預算限制,如果我們想去月球或火星的話,我們需要使近地軌道商業化,才可以繼續下一個步驟。”

BY:Kelly Kizer Whitt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