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歌唱家於淑珍:與老伴的晚年抉擇,打了所有女兒的臉


字體大小:
2022年3月24日 -
:     
 

在五十年代末,有一位優雅大氣,聲音清麗溫婉的歌唱家,叫做於淑珍。

她演唱的《泉水叮咚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作品,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哼哼兩句,傳播範圍之廣,可見一斑。

她兢兢業業,將所有精力都投入至歌唱事業中,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還曾經代表國家的臉面,前往國外參加展演,均獲得了極高的稱贊。

隨著年紀增長,年邁的於淑珍卻拒絕了兒女們同住的提議,執意與老伴搬往老年公寓。

這一做法令很多網友感到不解,因為她的抉擇,狠狠地打了兒女們的臉。

amocity
amocity

  


01、艱苦的命運造就傳奇人生

1936年,於淑珍出生在河北省的一個普通家庭,後來跟隨父母前往天津發展。

家中兄弟姐妹眾多,9個孩子令本來不富裕的家庭更增添了一絲負擔。

作為家中最大的姐姐,於淑珍從小就承擔了比同齡人更重的生活壓力。

後來八歲那年,媽媽因病去世,爸爸雖然傷心,但還是選擇了再婚。

不同於那些狗血的電視劇劇情,於淑珍的繼母是個溫柔善良的女人,與孩子們相處極其融洽。

不管是老大姐於淑珍,還是尚且年幼的老幺,繼母都把他們當成親生兒女一般細心照顧,從不分親疏。

眼看著弟弟妹妹們已經食不果腹,父親為了賺錢整日奔波勞碌。

於淑珍一咬牙,就從學校退了學,當時她僅僅上過一年學,就再也無法回到自己心愛的校園。

年僅16歲的於淑珍開始進入了工廠做零活,發的工資都用來貼補家用。

後來李淑珍得到了一個機會,就是去天津中大化工儀器廠當學徒。

當時的生活很枯燥,幾乎是日日重複著同一個步驟。

望著其他的朋友們,都在溫暖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於淑珍不禁心生向往。

後來她就決定白天工作,晚上去讀夜校,努力提升自己。

正是因為她的上進,為她迎來了事業的轉機。

其實,於淑珍心中早就埋下了音樂的種子,因為苦於沒有進行過任何系統的培訓。

就算很喜歡唱歌,也只能當作一個愛好罷了。

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她加入了天津文化館的業餘歌唱班。

後來在一次匯演中,她大放異彩,摘得了第一名的桂冠。

於淑珍沒想到,台下坐著的,就有天津歌舞劇院的領導們。

這一唱,可就唱到了領導們的心裏。

就這樣,年僅19歲的於淑珍破格被天津歌舞劇院錄取。

當時給她送來調令的,是一個姓閆的小夥,正因此次的相遇,為兩人之後的愛情故事埋下了伏筆。

從工廠裏面的學徒,搖身一變成了歌舞劇的演員之一。

於淑珍的內心就像過山車一般起起落落。

有的不僅是實現夢想的欣喜,還有對未來的渴望。

剛開始進團的時候,因為沒有相關的經歷,她只能跟著其他人合唱,充當背景板的角色。

但令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空降的插班生,竟然有著碾壓團裏多年練習資歷老人的天賦。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於淑珍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和穩健不怯場的台風。

其溫潤柔美的獨特嗓音,成了俘獲觀眾們的殺手鐧。

從合唱隊員,到獨唱,再到歌劇演唱,年紀輕輕的於淑珍就成了團內的首席歌唱家之一。

在事業頗有起色以後,於淑珍也不得不關注起個人問題。

她平時性格豪爽,與人為善,情商也是數一數二的高。

和團裏的同事們相處極其融洽。身邊自然少不了愛慕之人。

其實團裏的很多男演員都追求過她,但是於淑珍卻覺得沒有遇到真正心靈相通的人。

不願意將就的於淑珍選擇默默等待,終於老天看到了她的期盼,於淑珍等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他就是當年送調令的小夥子。

面對男孩猛烈的追求,於淑珍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第一印象並不算驚豔。

但是團裏的幾個前輩姐姐都幫著小夥子說了不少好話,後來於淑珍又問了團裏的其他人,個個都對他贊賞有加。

於淑珍暗自揣摩,“可見他平時在團裏的為人處事還是相當不錯的。”

最重要的是他性格沉穩內向,與大大咧咧的於淑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性格互補的兩個人會不會更加合適呢?

就這樣兩人開始了交往,在戀愛之際,於淑珍一次次地感歎自己沒有選錯人。

因為男友十分細心,有時候她隨口一提的事情,都被男友記在了心間。

平日裏不是送愛心早餐,就是准備暖心下午茶,惹得團裏的小姐妹紛紛羨慕不已。

於淑珍表面上害羞得不行,但內心卻甜甜的。

上世紀60年代初,男友鼓起勇氣向於淑珍求婚,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後兩人生下了一對兒女,湊成了個好字。

要知道丈夫並不是沒有本事的人,他本身是團裏的男高音演員。

有時候於淑珍因為要去外地演出,經常好幾個月都不在家,丈夫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而是默默承擔起了家中所有的角色,可以說是又當爹又當媽。

早晨起床後,丈夫先給孩子們做好早點,然後送一對兒女去上學。

等晚上下班以後,再接孩子回家,做飯,收拾屋子。

於淑珍即使身處另一個城市,依舊很安心。

因為她知道妥帖的丈夫肯定會照顧好兒女們,根本不用瞎擔心。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男主內女主外的模式不可行,丈夫還被冠以“吃軟飯”的名號,一度影響了他的口碑。

但不管外界如何評判,兩人的感情依舊很恩愛,一家四口生活十分美滿。

在70年代末,機緣巧合之下,於淑珍參與了電影的拍攝

《甜蜜的事業》的主題曲錄制。

上映後,該片因詼諧的劇情廣受好評,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其中的主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則成為了紅遍大街小巷的金曲。

於淑珍憑借著這首歌躋身一流歌星行列。

後來的於淑珍仿佛開了掛,演唱的歌曲都獲得了極高的成就,一躍成為國寶級歌手。

隨著於淑珍越來越大,她也越來越忙碌,日常就是在外地演出。

有一次,她跟團進行全國的巡演,到了最後一站的時候,她卻病倒了。

在經歷了上百場演出,近三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之下。

於淑珍日複一日地排練、演出,嗓子早就不堪重負。

過度勞損導致她聲帶出血,喝水吃飯都是折磨,更別提上台演出。

但票早就已經售光,根本沒法臨時取消演出,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

有工作人員提議,要不讓於老師假唱吧。

一聽這話,於淑珍罕見地發了火,她說:“買了票的觀眾們都是為了來聽現場的,作為一個歌手,怎麼能假唱呢!讓我假唱,我絕不同意!”

同時,她繼續用沙啞的嗓音對領導說道:“就算以後我再也不能唱歌了,這次演出我也一定會全力以赴,請您放心!”

領導雖然心疼她,但為了大局考慮,還是采納了於淑珍的建議。

於是,在上場之前,於淑珍連喝了好幾粒特效藥,硬撐著上了台,連唱了5首歌。

等走下舞台,於淑珍一度發不出任何聲音,差點失聲。

為了能讓於淑珍盡快養好病,專門找有名的老中醫抓了幾副藥。

在丈夫的悉心照料下,於淑珍的嗓子恢複了不少,已經可以開口講話了。

amocity
amocity

  


但那次的痛苦記憶還深深地刻在腦海中,無法抹去,以至於她每次想到演出,都會心生恐懼。

而且於淑珍的嗓子還留下了後遺症,血絲布滿聲帶。

但她還是秉持著對歌唱事業的敬畏心,即使嗓子不複從前的條件,但卻從來不假唱。

兩個人的性格,一個天南一個地北,所以每次吵架的時候根本吵不起來。

比如於淑珍生氣發火的時候,丈夫總會默默聽著責罵,從來不反駁。

看到丈夫那麼乖巧,她也不好意思揪住丈夫的小辮子不放,所以後來兩個人乾脆就不吵了。

相伴多年的他們僅憑一個眼神就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根本不需要多說。

對於丈夫的犧牲,於淑珍一直記在心裏。

1998年的時候, 62歲的於淑珍正式退休,過起了閑雲野鶴般的生活。

按道理來說,她經驗豐富,實力過硬,本可以在其他崗位發光發熱。

因此不少音樂學院都向她拋來了橄欖枝,打算聘請她當教授。

但是於淑珍卻非常清醒,沒有被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沖昏頭腦。

反而有理有據地回答說:“我雖然會唱歌,但是我並不會教學生,孩子們有他們自己要走的路,我自認為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他們應該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老師。”

在拒絕了當老師以後,她開始琢磨起自己的退休安排。

回想起過往的人生,恐怕唯一留下遺憾的,就是沒有經歷過正常的學生生涯。

於是她對老伴說:“我小時候沒有條件,沒有時間讀書,但是我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我打算報一個老年大學學習書法,畫畫國畫,你覺得怎麼樣?”

丈夫一聽,立馬光速同意,因為他知道沒能繼續上學,是於淑珍一生的痛。

在老年大學裏,於淑珍老老實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

有時耍賴不想去上課,有時還會拖延著不寫作業,被丈夫寵溺地吐槽:“你啊,真是個老小孩。”

隨著兩人的年齡一天天變大,那些疾病也隨之而來。

她的兒子在北京生活,女兒則留在了天津,每次他們不舒服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火急火燎地趕來。

望著往返折騰的兩個兒女,老兩口心裏很不是滋味呀,覺得是自己拖累了他們。

於是兩個人商量了一番,當即決定要搬去養老院生活。

這一決定,遭到了兒女的反駁,兒子生氣地說:“爸媽,你們這是在乾什麼,有兒有女的人,乾嘛非要去養老院生活呢,這傳出去,可不就是狠狠打我們的臉嗎?”

女兒也跟著說:“是啊,照顧爸媽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不用考慮其他的,再說了,讓別人照顧你們,我們哪能放心啊!”

但就算兒女強烈反對,於淑珍他們兩個也並沒有取消這個計劃。

而是歡歡喜喜地攜手住進了養老院。

其實老兩口的這個抉擇,也引起了很多身邊的朋友不解。

有的甚至會問:“是不是兒女不想管你們,不孝順?”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於淑珍都會笑笑說:“還真不是,我的兒子和女兒們特別孝順,之前我想搬養老院的時候,他們一直攔著我,還跟我生了好幾天的氣呢。”

緊接著,於淑珍又說:“兩個孩子都住得比較遠,每次有個大病小災的,孩子們總是折騰來折騰去,我這心裏可不是滋味。”

在節目中,於淑珍也不止一次解釋過這個問題,她還調皮地說:“我這是快樂養老!現在時代變了,我也得緊跟著潮流不是嗎?”

回顧於淑珍的大半輩子,可謂是活得坦蕩。

勇敢追求事業,堅持藝術家的操守,到了晚年還可以沖破思想的枷鎖,為不少人樹立新的榜樣,實在可歌可贊!

兒女們沒事就來看他們,有時候還會接他們到自己家裏小住。

古人雲:養兒防老,但對於淑珍來講,孝道不流於表面而在於心。

住在哪裏,被誰照顧這並不是最終的意義。

相反,就算自己住在養老院裏,又有心愛的丈夫陪伴,又有孝順的兒女惦念。

這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