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紅星書評|葉梓《書法裏的茶》:奇茶與妙墨俱香


字體大小:
2022年4月13日 -
:   
 

葉梓《書法裏的茶》:奇茶與妙墨俱香

文/閻小鵬

明人屠隆在《考盤餘事》記有這樣一件事:蘇軾既愛飲茶,又擅長書法,有一天司馬光問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愛此二物?”蘇軾答曰“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為然否?”這就是歷史上的司馬光與蘇東坡墨茶之辯。蘇軾眼裏,這兩種看似相反的東西統一在文人的精神世界裏,看似矛盾,實則如君子之節操與趣味,互為表裏又有內在聯系,兩大異趣便殊途同歸。故事茶與事書,最終是對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種修煉。《書法裏的茶》便是這樣一本記述茶事與書藝的趣書,別樣的視角,入微的筆觸,短短篇什,該書作者葉梓寫出了中國文人書家的百代雅事。可謂:奇茶與妙墨俱香。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國人飲茶傳說始於4000多年前的神農時代,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且長盛至今,傳遍全球。

茶是物質的,是一種勞動生產物。所謂茶文化,並非自古天成。茶文化的本意,其實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即通過茶事茶俗與中國人的文化趣味和禮儀習俗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因為有了眾多文人的參與,便負載了更多文化內涵,使茶文化愈加豐富,經久彌新,關於茶的話題也總是道來話長了。

茶雖不同意於五穀百味,卻與中國人的生活不可或缺,黎民百姓安享粗茶淡飯,達官貴人講求佳茗絕飲,總有悠悠茶香伴隨五味人生。特別是文人士子,在茶飲中喝出了千種情調、萬般曲折。

茶與中國藝術悄悄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茶為題的名畫代有佳作,中國文學中對茶事的描寫更是舉不勝舉,六大名著四大奇書都少不了與茶相關的細節元素,《紅樓夢》共120回,茶出現的次數260多次,全唐詩寫茶的詩人達百餘位,詩有400多首。

藝術發端於生活,不管是何種藝術形態,總是免不了與塵世生活關聯糾纏,人間煙火下眾生百態,便是繪畫文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唯獨書法這種抽象的藝術門類,若將生活形諸筆墨,總是曲折隱晦的。葉梓卻在千年墨韻中覓出絲絲茶香,在抽象空靈的書法藝術中,讀出了茶文化的印記和魅力,委實是一個別出心裁的發現。

amocity
amocity

  


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國靈魂特有的園地。一部書法史,便是一部國人審美史,也是一部中國文人的精神史,每一個時代的世風雅趣都滋養了一代代書家的絕世風華。那些伴隨書家的茶緣,不經意間留下了一些令人尋味的話題。葉梓正是突發奇想,從漢唐宋元,直到明清民國,眾多書壇巨擘的創作、生活與作品中,窺出了茶文化與書法藝術相映成趣、互為寄托、彼此互參互證的逸聞雅事,別有情趣,又意味深長。

《書法裏的茶》告訴我們,《急就章》這樣教科書般的章草範本,竟是最早提及茶的書法作品。那些法帖尺牘手劄中,竟然隱藏著鬥茶、角茶、賜宴、貯茶、試茶、煎茶等諸多早已消失的朝野茶俗。更有意思的是,一杯清茶,竟映射出文人才子的真性情:在傳世名帖中,竟然發現了蘇軾因茶結緣、酬唱應答的人情“官司”;米芾躬身“探簷”取茶的小動作,讓人聯想起古時逸聞所載,米芾與友人修書,寫到“頓首”二字,竟每每獨自整頓衣冠,面壁肅然做“頓首”狀,活脫脫一個曠世才子的真性情躍然眼前。

還有,焚香烹茶,看出了唐寅壯年歲終前的落寞與孤寂;錢穀與文彭二人共享美景佳茗的世交情誼和閑適心境;狂放剛烈的徐渭因雪天路滑,不得已“寒夜客來茶當酒”的無奈又自適……皆是書裏書外對藝術作品和書家性情人格的別樣詮釋,讀至此,不禁令人會心一笑。那些法帖手劄上個性迥異、出神入化的點畫,無疑是一曲無聲的樂章。功夫在字裏,情境在行間,中國書法的魅力,不可言表的抒情功能,進一步得到了巧妙的解讀和闡釋。

歷代書法大師,大都詩書俱佳:汪士慎“茶香入座午陰靜,花氣侵簾春晝長”,朱耷的“幽閑無過道人家,洗硯焚香自煮茶”,梁同書的“棐幾只攤淳化帖,雪甌頻試敬亭茶”,趙之謙的“掃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飯足平安”,不僅是書法史上的奇珍異珠,亦是詩詞苑裏的佳句名聯,如果沒有了茶“流華淨肌骨,疏倫滌心原”的奇妙作用,歷代文人墨客、書家才子必然是少了一種寄情風物、滌蕩心靈的絕妙載體,也就少了“奇茶與妙墨俱香”的靈感契機。

書法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性藝術,書法審美也是多元的、多視角的。不論是喻物的立場,或造型美的理念;不論是緣情派的抒情意志,或形而上的倫理視角,書法的審美原理總是無法斬釘截鐵、一語道破,這是東方美學的魅力所在、複雜所在。

《書法裏的茶》一書深諳書法審美的本質特征,絕沒有自以為是牽強附會的猜測描摹,沒有煞有介事言之鑿鑿的感言斷語,而是采取了一種極恬淡審慎的筆法,輕輕拂去故紙上的塵埃,慢慢撥開時空的霧障,絮叨那些鮮為人知或不經意的小細節,往往是點到為止,令人遐想無限。這本書有發現,更多的是呈現;也有考證,更多的是品評。了無痕跡、綴珠成串,短短篇什,竟說道了那麼多書藝中的茶事,這樣一件件“小擺設”其實是風光無限,妙趣橫生,這樣的書,注定是能夠“把薄書讀厚”的類型了。

葉梓自幼生長於隴東南山鄉,近年來移居江南。恬淡平和的生活態度,適逢水鄉澤國文化氛圍的滋養,使其文風漸趨清麗溫雅,而他執著而虔誠的寫作態度、勤奮刻苦的思想磨礪和審美修為,大大厚植了他內心固有的文化情懷、藝術稟賦、詩性氣質。這些年他筆耕不輟,佳作連連,著述日豐,在他的創作道路上,《書法裏的茶》也許是信手拈來或妙手偶得,算不上什麼大部頭的東西,但恰恰是這不經意的“小擺設”,映射出他漸成的大氣象。

現如今淩空蹈虛、高言大志或矯揉應制、附庸風雅的東西太多了,缺少的正是靜下心來,從細微處思考和書寫人生,寫有性情有意味的小話題。好在葉梓從來沒有過強的“使命感”和雄心,但他將寫作的責任融入了生命的需求。他的寫作也如飲茶作書,“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遊語),漫不經心地寫,漸入佳境,終成大器。

作者簡介:

amocity
amocity

  


葉梓,本名王玉國,甘肅天水人。中國作協會員。副研究館員。文學創作一級。魯迅文學院第27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江蘇省第五期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創作的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人民日報》《中國作家》《散文》《山花》《美文》等重要文學期刊。獲甘肅黃河文學獎、孫犁散文獎、魯藜詩歌獎、“飛天”十年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若乾。出版有詩集《饋贈》,散文集《穿過》《流浪的詩聖》《天水八拍》《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等9部,現供職於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館,從事專業創作。

葉梓,本名王玉國,甘肅天水人。中國作協會員。副研究館員。文學創作一級。魯迅文學院第27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江蘇省第五期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創作的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人民日報》《中國作家》《散文》《山花》《美文》等重要文學期刊。獲甘肅黃河文學獎、孫犁散文獎、魯藜詩歌獎、“飛天”十年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若乾。出版有詩集《饋贈》,散文集《穿過》《流浪的詩聖》《天水八拍》《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等9部,現供職於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館,從事專業創作。

紅星新聞記者|邱峻峰

編輯|段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