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蘇軾的一首詞,違背了科學,卻被世人普遍認可,意境妙不可言


2022年4月26日 - 文化小編  
   

古代許許多多的讀書人,基本上都有著想要用自己所學的東西造福他人的想法,因為最開始的讀書人都受到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影響。但是現實往往會和他們所想的有所不同,那些真正的讀書人大多都擁有自己的氣節,不會向世俗低頭,不敗於金錢,只追求內心的解脫,所以在面對現實時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就像“詩仙”李太白一樣,得意時有“貴妃倒酒,力士脫靴”的瀟灑,落魄時只能發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感歎。在歷經過官海的起起落落後,有一些讀書人依然為了夢想而默默努力,但有一些讀書人卻選擇像陶淵明一樣遠離官場,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避開塵世的紛擾,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曲折和選擇,我們也不能隨意評論什麼,但是每一篇詩詞背後都藏著詩人自己獨到的情感。

自唐朝以來,詞就一直不是主流的文學他們大多把詞當作寫詩空閑時間來做的事或者是沒事玩玩,在寫的時候大多也都以男歡女愛,相聚別離時的婉約惆悵為主,但是蘇軾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固定的觀念,蘇軾的詞大多都十分雄偉豪邁,但是卻不粗糙,蘇軾往往善於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置於詞中,所以他的詞大多引人入勝。

當然,作為全才的蘇軾當然不止會寫豪放詞,婉約詞也同樣令人佩服。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的一首婉約詞,雖然這首詞違背了科學道理,但卻被世人普遍認可,那麼是為什麼呢?

這首詞是蘇軾寫下來用來和自己好友章質夫做搭配的,是一首楊花的詠物詞,這首詞溫婉綽約,所包含的情感也是幽怨婉轉,這首詞中寫到: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正在黃州,章質夫在這之前給蘇軾寫了一首詠楊花的詞,還寫了封信,告訴蘇軾,雖然你現在遭受苦難,但還是要把心態放平,樂觀處事,畢竟環境不會輕易因為你改變,你能改變的只有心態,放平心態才能做好事情,安然面對憂患。蘇軾面對好友的關心,當然也是回信表示了感謝,順便做了首詞,用來和章質夫搭配。

這首詞上半篇第一句似花還似非花,將楊花寫出了人情,說他似花,因為它與百花一起花開花落,與其他花一同迎接春天,但他與別的花卻又不同,他色淡無味,棲身於枝頭,不像別的花那樣惹人注目。第二句也無人惜從教墜,是寫賞林賞花的人多,但卻很少有人關心過楊花,一個墜子賦予其揚揚飄落的形態,即便世人很少愛惜楊花,但作者卻在此暗含了對楊花絲絲縷縷的憐惜之意。



  

第三句承接上文“墜”字,此句寫楊花離枝墜地飄零的狀態。第四句由楊花寫到柳樹,這裏以柳樹暗指的是思婦和離人,作者用盡想象力將人比作柳樹,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天馬行空。以下“夢隨”數句借楊花的飄舞來抒發思婦因懷念離人而擾了春夢的悲傷,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

作者在下篇開頭這裏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他本人對於楊花的憐惜。接著用“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恨別之意。“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種想象是十分大膽奇妙的,在這裏,作者借用數字巧妙地表達了他惜花傷春之情。

至此,作者將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交融在一起,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乾淨利索,又餘味無窮。

以上講的詞句都是很正常的,那麼又是哪句詞不符合科學規律了呢?原來在蘇軾詩中有一句,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蘇軾對這句詞的解釋是,楊花飄落到水裏變成浮萍,但是在現實中,楊花落到水裏並不是浮萍,但蘇軾卻想要讓她變成浮萍,因為我們不想讓這陪伴我們的楊花落下後就此消失,不如將其美好為童話,比起消失不見,化為浮萍也更令人心中舒暢,即便我們明知道這一切並不符合真理,但我們仍願意相信,畢竟人人都喜歡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對這首詩的評價仍舊十分高。

雖然說蘇軾的這首詞中描寫的事物不符合科學,但這首詞營造出的意境卻妙不可言。其實小編覺得,在文學創作方面可以不用過於嚴格的講究科學,藝術是自由的,如果藝術的自由限制了,那就無法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大家認為藝術創作要不要遵循科學依據呢?歡迎評論分享。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