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小和卓大水漫灌黑水營,清軍形勢危急,兆惠如何化險為夷?


2022年5月26日 - 歷史小編  
   

上回說到和卓軍大舉圍攻黑水營,但損兵折將,未能攻下清軍營地。面對兆惠率領下的這支孤軍,明明糧彈俱缺,竟然還能這麼生猛,如有神助,小和卓霍集占疑惑不解之餘,不由得無比沮喪,只好改弦更張,准備對清軍長期圍困。不過當他聽說了兆惠曾經孤軍被圍,竟然反敗為勝的故事以後,開始有點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也會步了准噶爾人的後塵,於是改變計劃,開始整日琢磨盡快消滅兆惠的辦法。有一天,正當他聚精會神地觀察河對岸清軍的營地之時,突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嘴角露出了一絲獰笑。。。

新疆黑水河

兆惠雖然贏了一仗,但馬上又面臨新的危機,營地裏挖出的水井不夠喝,而去河邊取水,要穿過火力封鎖,實在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不僅僅是水,糧食更讓他頭痛。之前因倉促行軍,加之運輸困難,軍糧只帶了一個來月的量,看敵人這架勢,沒幾個月別想撤圍。如果強行突圍呢?三千人對戰兩萬多人,勝算實在太低,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走這步險棋。為今之計,唯一的對策就是固守待援,他現在已經派人送消息到最近的阿克蘇了。不過即使是用最快的800裏加急,等消息傳到北京,至少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屈指算來,援軍趕到,最快也得兩三個月。這麼長的時間如何支撐下去,兆惠冥思苦想,始終覺得無計可施。

好在兆惠不是雅爾哈善,不是那種死要面子的人。既然想不出辦法,那就虛心請教唄。於是兆惠請來兩位熟知當地風土民情的大佬——額敏和卓和霍集斯一起商量,讓他們出出主意,看看有什麼辦法,化解這個難題。剛把情況說完,兩人立即撫掌大笑,說大帥勿憂,他們有辦法提供一個月的糧食,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有兩個月的糧食。

額敏和卓畫像

看到這裏,不光當時兆惠聽得是一頭霧水,完全摸不著頭腦,相信讀者諸君,也會覺得不可思議吧?小和卓堅壁清野已久,現在更是被團團圍困,哪來的糧食呢?但軍中無戲言,額敏和霍集斯不會不懂。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南疆和內地不同,一直以來,當地貴族向農民收稅,都是沒有一個固定額度的,收多收少,全看心情。所以農民每年都會把一部分必需的口糧,預先埋藏起來,防止被貴族收走。時間久了,雙方都心知肚明。一般貴族如果覺得收少了,就會去挖糧,挖到覺得差不多時,也就算了。為了避免被貴族搜刮,農民最喜歡把糧食埋在林子裏頭,這樣挖坑埋藏的時候,不容易被別人發現。而清軍黑水營所處的地方,正好有一大片林子,估計能挖到不少農民埋藏的糧食。所以額敏和霍集斯才敢打這個包票。

霍集斯畫像

順便說點題外話。關於當時南疆回人埋藏糧食的這個習慣,也有人認為是後來在准噶爾統治時期才形成的。因為當時准噶爾人對南疆的統治十分嚴酷,除了繁重的賦稅之外,還常常對回人隨意搜刮。所以被准噶爾人統治的回人,為了自己的糧食不被搜刮殆盡,便形成了這麼一種傳統。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埋藏糧食的傳統,是早在准噶爾人統治之前,就一直廣泛存在於南疆的。具體的方式是在地裏挖一個2米深左右的坑,坑底鋪灰,灰上再鋪一層麥草,之後放入糧食,再在糧食上鋪一層麥草後掩埋。鋪麥草我們好理解,主要還是為了保護糧食不受汙染,至於為什麼還要鋪一層灰,據說是為了防老鼠。

埋藏或窖藏糧食的土地,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回人會在上面做一些自己知道的標記,比如插一根木棍之類,當然如果是戰爭年代,木棍這樣的也不會插,反正就是藏了起來。而這樣儲存的糧食,可以儲存一兩年都沒什麼問題。所以兆惠不用擔心挖到的糧食是變質發黴的。

黑水營遺址

兆惠聽罷,喜出望外,立刻發動全軍在林子裏東挖西刨,果然找到了上百處糧食,少則一兩石,多則十幾石,看來應付一兩個月問題不大,眼前缺糧的燃眉之急總算緩解了。但就在兆惠自覺可以松一口氣時,忽然斥候來報,敵軍正在河的上遊築壩,已經快要完工了。兆惠一聽,不由得大驚失色。

大家都知道,滿人入主中原前,《三國演義》是從上到下的必修課程,關帝爺水淹七軍的神勇史跡,兆惠是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所以一聽斥候的報告,他是再清楚不過,小和卓此舉意味著什麼,腦子裏好不容易剛松下來的那根弦,立馬又緊張了起來,冷汗也隨之流遍了全身。

關雲長水淹七軍

兆惠表面不動聲色,心裏早已驚懼萬分——小和卓這招水淹黑水營,如果不能有效應對,剛才那麼多糧食就都白挖了,很快大夥兒都要去見水龍王了。於是他緊急召開軍事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哪怕再危險,也必須立刻突圍,能沖出幾個算幾個,不然都要葬身魚腹了。兆惠左思右想,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正待下令大家立即回去准備,連夜進行突圍。關鍵時刻,額敏和卓站了出來,對大家說不用害怕,更用不著冒險突圍,他有良策,可以化解敵人的水淹威脅。話語一出,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覷,驚訝不已,滔滔的洪水怎麼防?不會是吹牛皮吧?

就在清軍惶惶不安之時,這邊小和卓的水壩很快完工了,現在水位已經蓄得老高了,小和卓站在壩頂上,俯視清軍營地,一臉的志得意滿,他相信這一次勝券在握了。他走下水壩,在向他的神默禱後,拿起火把,親手點燃了導火索。隨著一聲巨響,滔滔洪水從缺口奔湧而出,傾瀉而下,勢不可擋地撲向了清軍的營地。

小和卓炸開了河壩,洪水沖向了清軍營地,但是想象中的水淹七軍的景象,並沒有發生,河水全都流入了清軍連夜加深加寬的壕溝裏,被順勢引到了低窪處,重新流回了河裏。清軍不但毫發未損,還順帶解決了喝水問題,氣得小和卓肺都快炸了,沒想到又白忙活了一場,到頭來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那麼額敏和卓為何能想出這個妙計呢?

原來額敏當年跟著清軍退回到關內以後,為了適應關內的生活,就開始了屯田,因此也就學會了修建水利設施。他一看敵人築壩,就立刻想到了挖深壕分流的工程,然後向兆惠提出了建議,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局。所以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兆惠後來之所以能夠成功脫困,與霍集斯和額敏和卓的鼎力相助是分不開的。

兆惠為什麼能贏得乾隆的信任,立下不朽功勳,絕對不是撞大運撞來的。他不僅戰場上殺伐決斷,毫不拖泥帶水,而且平常禮賢下士,從善如流,非常注意團結當地世俗貴族,這些都是他能成就偉業的關鍵。作為一名主帥,當危局來臨時,什麼時候要乾綱獨斷,什麼時候又該從善如流,是最考驗一名將領的素質和能力的。

那邊小和卓放水灌營失敗,反讓清軍得到了水源,於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又派人向黑水營挖溝,計劃讓士兵用蘆葦、樹枝等披在身上偽裝,到了晚上劫營。這不就是當初雅爾哈善、馬得勝用來攻打庫車城的招數嗎?又怎麼瞞得過兆惠?只不過當時馬得勝是在地下挖地道,而小和卓是在地面挖壕溝。因此兆惠嚴加戒備,叛軍既然披著蘆葦、樹枝等易燃物來偷營,清軍豈不正好用火攻?這也是當初庫車城破馬得勝挖地道的這一招(史料記載不一,有的地方說是水淹),現在雙方角色互換,輪到小和卓霍集占鬱悶無比了。

霍集占不甘失敗,決定再施一計,下令繞著清軍的營地修一道圍牆,上面建有高台,在高台之上往黑水營中發射鳥槍,讓清軍的一兵一卒都無法進出,我打不過你,把你活活困死還不會嗎?兆惠見招拆招,立即下令在黑水營內的四周也建立高台,反正黑水營有的是樹,不缺原材料。這樣大家高台對高台互射,持續了半月有餘。到了十一月十日這天晚上,正好是月黑風高夜,清軍分兵兩路,悄悄地摸進了敵人的營地裏,然後一陣猛砍猛殺,打得敵軍屁滾尿流,趁機摧毀了敵人的圍牆和高台,還奪取了敵人的兩處營地,燒毀帳篷六十餘個,得勝回營。



  

經過這一系列鬥法,霍集占不得不承認,戰術上他是玩不過兆惠的。既然強攻無望,那就老老實實的長期圍困吧。現在清軍的糧食足夠支撐一段時間,而水源問題也得以解決,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彈藥。這一次,小和卓又幫了兆惠的大忙。由於和卓軍不斷進攻黑水營,朝營內放槍,而黑水營是在樹林之中,因此大量彈丸都鑲嵌在了樹木上,史料記載,“每斫一木,即墜落無數”,就是砍樹的時候,彈丸劈裏啪啦地往下掉。當時的鳥槍,使用的彈丸是鉛丸,其實就是個升級版的彈弓,鉛丸打出去,撿回來還能再用。因此這樣一來,清軍的彈藥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你打過來,我再從樹上取下來打回去,來而不往非禮也。

正因為這樣,清軍在黑水營中才得以長期堅守。而清軍又在挖得糧食後,有意向敵軍誇大宣傳,這就讓和卓軍很是氣餒,覺得這些清軍是不是有天神相助,怎麼餓也餓不死,渴也渴不死,彈藥還打不完。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就在兆惠突襲得手的同一天晚上,被小和卓逼跑的黑山派和卓聯合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布魯特人(柯爾克孜人),偷襲了大和卓波羅尼都的老巢喀什噶爾(今天的喀什城附近),造成了不小的破壞。

布魯特騎兵

小和卓判斷,清軍之所以這時候突然反擊,必定是與布魯特人有了約定,這樣和卓軍兩面受敵,先別說這邊主力都和清軍耗著,獲勝遙遙無期,那邊老巢恐怕先就不保了。這讓小和卓霍集占越想越怕,他覺得攘外必先安內,應該先徹底消滅了黑山派的餘党再說,再加上他發現兆惠這塊硬骨頭,也實在是不好啃,倒不如先和清軍議和,暫時撤圍休整。

那麼布魯特人攻打小和卓老巢,是否是與清軍約好的呢?其實還真不是。歷史上布魯特(吉爾吉斯/柯爾克孜)人一直就和南疆回人恩怨不斷,而且也一直參與黑山、白山兩派的爭鬥。現在,布魯特人一看大小和卓是全力對付清軍,喀什噶爾空虛,因此就想趁火打劫撈一把。

就這樣,小和卓派了一個回人、一個厄魯特人當信使,前往黑水營與兆惠講和,希望各自撤兵。小和卓在信裏說,大家之前的所有不愉快都是誤會,現在要不我們各退一步,我們撤掉對你的包圍,送給你糧食,讓你能退回阿克蘇,你回去報告大清皇帝,說我們願意臣服於他,很快就會派使者前往北京,上表稱臣。

兆惠一收到小和卓的信,就拿給大家看,所有的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小和卓肯定又在出陰招,我們不能答應。反正咱們剛挖到糧食,現在是手裏有糧心中不慌,再撐個一兩個月是沒問題的。屆時只要援軍一到,內外夾擊,大功必成,說不定可以將敵酋一舉成擒。此外,此刻如果貿然答應小和卓的議和條件,將來如果對方再度作亂,如何跟乾隆交待?恐怕吃不了兜著走都是輕的,雅爾哈善此前大意縱敵遁走的教訓不可謂不嚴重。

所以兆惠扣留了這兩個信使,用箭射出回信,信中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小和卓的提議:議和沒門,但投降可以,條件是你們兄弟倆立刻到我的大營來,跟我一起去北京,聽憑皇上發落,路上可以保證你們的人身安全。面對兆惠如此強硬的回複,小和卓又將怎樣回應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覺得文章可讀,煩請點贊轉發一下,不勝感謝!您有何看法,歡迎下方暢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體元的文史沙龍。

上一篇面對和卓叛軍的狂轟濫射,清軍的弓箭起到了怎樣意想不到的作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