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2年6月06日 -
:
可以肯定的是,宇宙是非常廣闊浩瀚的。但當物體或距離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對它們的大小失去概念,因為沒有什麼可以作為參考。然而,很長時間以來,人類一直試圖用某種方法來顯示其實感。這裏是Unveiled, 我們今天將回答這個不同尋常的問題:宇宙的真實尺度是什麼?
度量宇宙的首要難題是度量方式本身。因為有很多的衡量指標,所以確定太空中任何物體的“尺寸”都是相當困難的。你可以度量某個物體的質量、體積或者是直徑,但每一項都會顯示出不同的結果。例如,黑洞的質量非常大,但它們的直徑卻沒有大到與之對應。銀河系中的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擁有太陽30-40倍的直徑,盡管很大,但這也比很多質量較大的恒星的直徑要小得多。相反的,恒星擁有小得多的質量,但卻“散布”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這使得恒星看起來更大。
在這個視頻當中,我們主要從天體的直徑來確定它們的大小。地球是太陽系四個內行星中最大的一個,不過它的直徑只比它的“雙胞胎兄弟”金星大了約400英裏。火星和水星則小得多,其中水星的直徑只有約兩個冥王星的大小。請記住冥王星的小尺寸是2006年它被認定為矮行星的原因之一。火星的直徑約為4212英裏,它比地球小了3700多英裏。
月球的直徑約2200英裏,它比冥王星的直徑要大,但仍然可以維持在現在的位置。有趣地是,僅僅是太平洋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積就足以裝下整個月球了。從距離的角度上看,月球顯然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但仍然有238,855英裏的距離。如果將地球的大小比作一個網球,那麼月球大約在其七英尺外的位置。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被稱之為氣體巨行星;而已知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的直徑大約87000英裏,也就是說,它比地球要大1300倍還多。
雖然氣體巨行星的體積巨大,它們的密度卻非常小。這也是為什麼大眾會說(雖然並不完全准確),假使我們有足夠多的水體來容納土星,土星將漂浮於水上。
然而氣體行星膨脹到如此之大的體積並不常見——更有趣的是大型的岩質行星的世界。
作為已知此類巨大行星之一的開普勒10c(Kepler 10c),其於2011年被發現;它的體積比地球的17倍還要大。還有2016年發現的迷人的BD+20594b,是地球體積的兩倍。
像這種巨大的星球,被歸類為巨大類地行星。但從長遠來看,行星並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物體。
恒星通常是最大的單體。我們的太陽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物體,但與其他恒星相比,它仍不是最大的。我們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行星是UY Scuti。它的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但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30倍。
除太陽之外,最大的恒星是天狼星。英文中也稱其為“Dog Star”(狗狗星?)。
然而最重的恒星既不是盾牌座UY,也不是天狼星;它是一顆藍矮星,目前命名為R136a1,質量是太陽的315倍。
現在讓我們縮小視角,看向更遠處。由數十億顆恒星和行星組成的星系,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
我們的銀河系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系,其直徑至少為十萬光年。目前為止,我們只在銀河系中發現了數千個星系。但科學家們預測,銀河系中應該有數十億的星系仍未被發現。
主要使用著哈勃觀測到的數據,科學家們預測,在可見宇宙中有100億至200億個星系。其中直徑最小的只有3000光年而最大的星系直徑超過30萬光年。距離銀河系250多萬光年的仙女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其它星系”。
很有趣的是,在大約45億年後,也就是當地球的年齡是現在的兩倍時,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可能會相互碰撞並融合成一個巨大的星系——一些科學家現在稱之為“Milkdromeda”。然而事實上,我們不太可能近距離看到這些遙遠的行星、恒星或星系,因為外太空中的任何東西之間都間隔著巨大的距離。人類甚至從未到過太陽系中的另一行星上,但是即便是太陽系,在遼闊的宇宙體系中也是很渺小的存在。
太陽系的半徑約為1.87光年,而一光年約等於5.88萬億英裏,這意味著即使是光從我們的恒星系統中傳播出去也需要將近兩年的時間。但是,一般來說,太陽系太小,無法用“光年”來實際測量;相反,我們使用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9300萬英裏。太陽到太陽系最邊緣的距離為10萬個天文單位,但是離我們最近的下一個恒星——半人馬座比鄰星距離我們超過26.8萬個天文單位,即4.2光年,是這一距離的兩倍多。
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經過九年多的旅程後到達冥王星……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前進,我們將在大約55000年後到達半人馬座比鄰星!在最高估計中,現代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時間也只有30萬年。所以我們需要六分之一個完整的人類歷史的時間,來完成一場去往整個宇宙數十億個恒星系統中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系統的單程旅行。然而,更瘋狂的是,所有的這些物體——行星、衛星、恒星和星系,都是已知宇宙中我們唯一能看見的。
真正的宇宙是如此巨大,大爆炸發出的光即使已經傳播了近140億年,卻還沒有到達宇宙的每個角落。牛津大學的一個小組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示,真正的宇宙可能比我們目前所能觀測到的還要大甚至250倍……這意味著它的直徑或許達到七萬億光年!但是由於宇宙正在不斷膨脹,當這七萬億光年的範圍可被觀測到——也就是光到達這麼遠的地方時,宇宙可能早就變得更加大了。
最後當你想到只有百分之五的東西是我們能看見和理解的,剩餘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那麼,我們正在處理的驚人的實體就真的出名了。宇宙的空間是比我們理解中的要大的但他仍然在持續變大,這才是宇宙真實的尺度,你認為呢?難道是我們錯過了什麼嗎?在評論中告訴我們吧,再看一下其他發布在公共網絡上的視頻,並確保你已經關注了我們以及打開了我們更新內容的鈴聲提醒
暗物質是一種人們假設的物質形式們通常認為宇宙中58%的物質都是暗物質。許多有關天體物理的觀測包括引力效應,除非存在的物質超過我們無法看到的物質,都在暗示著暗物質的存在。正是如此,大多數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宇宙中含量占比非常多,並且它的結構和演化也有許多的影響,暗物質被稱為“暗黑的”因為他貌似不與任何電磁場相互作用,這就意味著,他不僅不吸收,不反射,而且也不發射電磁輻射,就像光一樣,因此她很難被探測到。
最主要的暗物質的證據來自於計算,這些計算數據展示了許多星系將會分開而不會形成,或者說,如果他們不包含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他們就不會隨意的移動。一些其他證明按握指的證據包括對引力透鏡和宇宙波光背景的觀測,以及最可觀測宇宙當前結構的天文觀測,星系的形成與演化。星系碰撞中所產生的質量位置和星系團內星系的運動,在宇宙學的標准Lambda—CDM模型中,宇宙總物質的能量含量包含5%的普通物質和能量,27%的暗物質和68%的暗能量。所以,暗物質,占總質量/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而暗能量和暗物質占總質量-能量含量的95%。
因為目前人們還沒有直接觀測到暗物質,所以便假設它存在,除了通過引力,否則,他幾乎不能與任何的重子物質和輻射相互作用,大多是暗物質,是被認為是非重子的,他可能有一些尚未發現的亞原子粒子組成。暗物質的,主要獲選例子是一種尚未被發現的新型基本粒子,尤其是相互作用較弱的大質量粒子。許多人直接探測和研究暗物質粒子的實驗,正在積極進行中但目前沒有成功。暗物質根據其速度更准確的說是她的自由流長度,被分為冷,溫,熱。目前的模型更傾向於冷暗物質的情況,它的結構是由粒子的逐漸積累而形成的。
by :無業遊民,水紀,毛豆生奶油喜久福,ilmomyear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