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字體大小:
2022年6月07日 -
:     
 

正文

早在中國自孔子創造儒家學說,在漢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封建社會,便統治中國社會長達兩千多年之久,這種封建更是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之中。

在古代的中國,女人甚至是不能夠輕易地拋頭露面的,當時的禮教對女子的束縛,迫使女人們泯滅天性,並安守於閨閣之中。而一切認真的研究,則更不是女人們所可以插足的領域。然而,即便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也仍然會有許多傑出的女性。就例如,清代乾隆四十八年來邳州的一位小才女——王貞儀,她便是這些傑出女性其中的代表人物。

她被稱為清朝最神秘的女科學家,只活了29歲,卻驚豔了世界200多年!下面便來講講她的故事。

王貞儀,字德卿,她出身於仕宦之家。其祖父王者輔曾任宣化知府,精通數學,主修過府志。而其父王錫深則是屢試未第,精醫學。她的祖父曾因受牽連被貶滴去吉林戍邊。

這位才女她不僅涉文史,好詩賦,工繪畫,而且還善騎射,喜天文,精數學,懂氣象,通醫術,堪稱是世間一位奇女子。

在她十一歲時就跟隨在祖父身邊,並且由於其自幼好學,且深居簡出,並習詩與祖父學算。有時祖父興致一來,還帶她到山間騎馬射獵,以此培養她的勇敢和意志,而她也樂在其中。所以,小小年紀的貞儀很早就出落成了文武雙全的人才。

amocity
amocity

  


在王貞儀29歲的短暫一生中,曾做了大量的科學工作。現存有《歲差日至辨疑》、《地圓論》、《日月五星隨天左旋論一、二、三》、《月食解》以及《德風亭初集》等。

在十九歲那年,王貞儀因對月食的原因不解,竟然終日手捧著張衡所寫的《靈憲》一書冥思苦想。而在元宵夜大擺花燈的時候,王貞儀忽然從門廳迎面所掛著的鏡子裏,所映射出了吊燈的半影而得到啟示,於是她立即著手試驗,在經過系一番推敲之後,她竟然頓悟了月食的道理。

並且,她還在《地圓論》中說,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為正中,因此遠看別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該傾倒,實際都不倒,難道不是因為各地的人頭上都是天,腳下都是地嗎?

她的意思就是,人們生活在地球,是處於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間之中,而對於宇宙空間來說,任何地方的人頭上都是天,其腳下都是地。以此,王貞儀正確地認為,在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中,是沒有上、下、側、正的嚴格區別的。在當時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可貴的認識。

南京藏書家朱諸曾為王貞儀的《德風亭集》寫跋中說:“德卿於書,無所不窺,工詩古人辭,尤精天算,貫通中西。自古才女如謝道蘊、左芬之屬能為詩矣,未聞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續漢史矣,宋宣文傳周官矣,未聞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謂彤管之杓魁青閨之收並乎?”

然而,同任何科學家一樣,王貞儀在科學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並且跟絕大部分的科學家不同,王貞儀還有另外的一個身份,那便是女性。

amocity
amocity

  


在她剛開始鑽研天文以及做詩繪畫的時候,就有一些封建的衛道士嘲笑地說,女孩子的正當職業應該是酒食縫紉,而不應以文史翰墨為事。最後,甚至還攻擊她從事科學是想青史留名。但是,王貞儀從小便培養的反叛精神,使她沒有為此屈服。她據理駁斥,並堅持為科學開辟道路。

她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她頑強地頂住封建禮教的重壓,並且不屈不撓地進行著科學研究。王貞儀與封建倫理的抗爭,在她的不少詩文和書信中都有出現。因此,她簡直就是一面從事科學研究,而另一面則是為了婦女的地位而呼號。

清代的著名學者錢大昕,稱王貞儀是“班昭之後,一人而已”。

作為清代傑出的女科學家,王貞儀生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當時的女子毋庸置疑的會受到更多的壓迫以及岐視,然而她卻始終獨樹一幟,並且大膽的提倡男女平等,她熱心的傳播科學知識,她那才華橫溢卻又英年早逝的傳奇人生,驚豔了世界長達200多年,至今也常常為後人所贊頌不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