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過去,北方少女都說“想尋好夫婿,應如倍侯利”,倍侯利是誰?北魏匈奴斛律社


字體大小:
2022年6月17日 -
:       
 

過去,北方的少女都唱這樣的一句歌謠:“要想尋求好夫婿,應當如同倍侯利。”意思是,她們找對象就得找個像倍侯利一樣的男人。這句話不是我們隨便說著玩的,是有歷史出處的,《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原文:倍侯利質直勇健過人,奮戈陷陳,有異於眾。北方之人畏嬰兒啼者,語曰“倍侯利來”,便止。處女歌謠雲:“求良夫,當如倍侯。”其服眾如此。

譯成現代漢語即是:倍侯利性格質樸直爽,勇健過人,打起仗來奮戈陷陣,不同於一般人。所以,當時北方的人每逢嬰兒啼哭,就拿他來嚇唬,說:“倍侯利來了!”嬰兒立即停止啼哭。北方的少女所唱的歌謠裏說:“要想尋求好夫婿,應當如同倍侯利。”老百姓就是這樣的敬畏倍侯利。然而,倍侯利是誰?

今天,一些人也許不知道他,但一定知道那首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唱響這首歌的人叫斛律金,倍侯利就是他的高祖父——斛律倍侯利——斛律氏,名倍侯利,為高車族(亦稱敕勒、丁零、鐵勒等)斛律部首領。他們原居於漠北鄂爾渾河、土拉河流域。

大約在402年,柔然人的可汗社侖被北魏打敗之後,收拾他殘餘的部落,輾轉遷徙到大沙漠之北,侵入高車人的領地。倍侯利認為柔然人是他們的禍害,說:“社侖剛剛收集他的殘部,兵力貧乏,馬匹又少,很容易對付。”於是乘其不備發兵攻擊,進入到社侖所駐的部落。仗是打勝了,但高車人卻沒把住,魯莽好利的他們全然不顧及後患,分占柔然人的帳篷,強占柔然的婦女,隨後自己則得意忘形地休息,睡了大覺。

社侖可汗登上高處望見這種情形,心想這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嘛,隨即召集逃散的部眾共一千餘人,趁天將亮時偷襲過去,切西瓜一樣地大砍大殺,結果,高車人逃脫出來的只有十分之二三。沒辦法了,倍侯利只好前來投奔北魏,朝廷賜給他孟都公的爵位。

amocity
amocity

  


這就是倍侯利,能打仗,帶軍隊,但好像很魯莽,甚至有一點可怕,要不人們就不會拿他來嚇唬啼哭的嬰兒。至於他的具體長相什麼的,史籍沒有記載,只是說他擅長用五十根蓍草進行卜筮來預測吉凶,每次占卜都非常靈驗,所以很受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寵幸,道武帝給予他十分豐厚的賞賜,並讓他的小兒子曷堂充當內侍。《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原文:善用五十蓍筮吉凶,每中,故得親幸,賞賜豐厚,命其少子曷堂內侍。

如果占卜可以當成一種本事,用今天的話說,倍侯利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可愛。然而,憑直覺,僅靠這些品質就能成為當時北方少女心中的真男人,都唱著歌兒想嫁給他,仿佛是不可能的。在前面的文字裏,我們把斛律金拉出來,似乎是想要強調一下藝術細胞的基因傳承,想說明一下倍侯利也有著這方面的天賦,但這顯然還不夠。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倍侯利的成長環境吧——這個很重要,一個男人在什麼樣的環境裏生存,往往會造就他身上的某種氣質,而這也是最能吸引女人眼球獲得女人芳心的。

倍侯利投奔過來後,和拓跋珪一起做事。拓跋珪是鮮卑族,北魏政權的建立者,倍侯利的領導,他祖上的女人緣要比倍侯利更神奇。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約當中國三國時期至西晉初年的索頭部鮮卑族領袖,約在200年繼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稱北魏始祖。拓跋力微父親的女人緣與倍侯利比起來可謂天上地下。

據《魏書·卷一·帝紀第一》的記載,當初,拓跋力微的父親聖武帝拓跋詰汾曾率領幾萬騎兵在山澤中打獵,忽然看到有衣蔽的車輛從天而降,到了地面,見到一位美麗的婦人,侍衛她的人很多。聖武帝驚奇地詢問她,她回答說:“我是天女,受命前來與您成婚。”於是一同就寢。清晨,天女請求返回,說:“明年一周年時,再在這個地方相會。”說後就分別,離去時如風雨般急速。過了一年,聖武帝到先前打獵的地方,果然又同天女相見。天女把所生的男兒交給聖武帝說:“這是您的兒子,望善加哺育照料。子孫相傳,會世世代代做帝王。”說完後就離去了。這個孩子就是拓跋力微。所以當時人有謠諺說:“詰汾皇帝沒有婦家,力微皇帝沒有舅家。”

amocity
amocity

  


果真上天上的仙女嗎?不一定,我們覺得分明有著在民族融合的路上不好意思說,但又在過分美化著的意味。而在倍侯利時,事情就被反了過來,女人們都想嫁給倍侯利,一個有名有姓的男人,一切都變得很正常了。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在那個時段裏的民族融合,剛開始,人們都覺得它很美,但不好意思明說,後來,大家都說覺得挺好的,不但明說,而且是把它唱了出來,成了向往與追求。拓跋詰汾和斛律倍侯利不過是在這一過程中的兩個標志性的節點而已。

當時的北方社會,絕對不是斛律一家,但少女都這麼唱,至少說明她們把自己嫁給異族的男子已經很無所謂了。拓跋珪時,北魏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四周都有著不同的部落,北有賀蘭部(又稱賀賴部,中國古代部族,原依附於匈奴,在拓跋部興起時,與拓跋部有姻親關系,成為重要貴族)、南有獨孤部(匈奴休屠王部的一支,匈奴後裔)、東有庫莫奚部(源出東胡,與契丹本是同族異部)、西邊在河套一帶有匈奴鐵弗部、陰山以北為柔然和高車部、太行山以東為慕容垂建立的後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統治的西燕等等。

這麼多的不同部落都被拓跋珪打敗了、統一了,讓少女們有機會嫁給自己心儀的不同部落的“倍侯利”。而在少女們的歌唱裏,後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革俗漢化也便瓜熟蒂落了。今天,人們都在贊美民族融合好,但也不能忘了那首歌謠——其實,女性的擇偶觀念在民族融合的進程中非常重要。如此說來,“倍侯利”就很明顯了——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優異分子。“要想尋求好夫婿,應當如同倍侯利。”既是當時少女們的歌唱,也曾是歷史的渴望,而當它成為必然時,一切都會自然而然。(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