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如果人類建造了一個星球,那會怎樣?答案或許你想不到


字體大小:
2022年10月23日 -
:     
 

人類對於類似地球的其他世界的探索總是無止境的。目前我們已經能夠拍攝到太陽系中最遠的地方,同時定位到更遙遠的可能提供生命的行星。這一切顯然都是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生活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然而對於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第二個家園這一問題似乎還有其他的回答。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特別的問題—如果人類建造一個新的星球會怎樣那呢?你對真相很癡迷嗎?你總是充滿好奇嗎?

要想建造一顆行星,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行星。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的規定,一個星體要是行星必須滿足三條標准:1、行星必須是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2、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得天體呈圓球狀;3、尺度足夠大以清除軌道區域上其他類似大小的物體。而第三條也是2006年冪王星被降為矮行星的主要原因。

那麼,基於這些基礎的限制條件,我們是否就能夠真正地創造出一個我們自己的世界呢?在我們嘗試去做一切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去主宰我們的地球,使它成為一個卡爾達舍夫I型文明社會。在該等級中,我們將無所不知,我們能知道地球的運作方式、預測天氣、控制自然災害、並掌控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然後可以利用這些知識繼續發展。

在這種特殊的另類現實中,地球是一種行星模型,一個能夠啟發其他東西的完整項目,比如形成一個新的行星。總而言之, 當作為一個正在向II型文明邁進的I型文明社會,在探索太陽系其他地方的方面也會取得更大的進展。到那時,在現有的其它行星上獲得的知識也可以借鑒。樂觀地來想,我們已經開始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邁出了第一步。比如阿爾忒彌斯計劃,這是NASA的一項主要計劃,其目標是將人送往月球。除此以外,各種火星載人計劃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科學和技術觀點。如果我們成功到達這顆紅色星球(火星),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群落。

amocity
amocity

  


僅僅在外星人逃離地球的數十年之後,我們訪問其他行星的野心是將其他行星地球化,使它們盡可能地像地球一樣宜居。但是如果我們是從頭開始建造新的東西,那麼就沒有必要地球化,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創造了我們想要的,比如適合人類生存的理想尺寸、溫度、大氣和布局。它真的可以是完美的地方,但顯然夢想和現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要構建一個完整的世界,我們是一無所有的,因此需要借助太陽的大量幫助。

通常行星形成需要圍繞恒星數百萬年來累計所需要的物質碎片,並凝結成一個球形物體,所以恒星的存在是一個關鍵。即使這樣,我們理論上也可以比自然預期快得多地來建造一個星球。根據航空航天工程師馬克本人2000年中期的一項研究,如果我們在未來建立一個靠近太陽的大型聚變反應堆,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它的氫氣並將其融合成更重的元素,如鉑和鋨,並用它們作為我們新行星核心的重要組成物質。

現在我們正在向卡爾達肖夫2型能力延伸,憑此我們可以控制整個恒星系統,有能力使大氣產生旋轉和對流。但是需要使我們的新物質承受令人難以置信的熱量和長達數百年的冷卻。同時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優化的大氣層,既允許生命生存,又讓我們免受輻射。當我們以某種方式實現所有這些時,我們甚至必須超過2型,並且在我們保持健康的狀態下朝著卡爾達肖夫3型能力的方向前進。但是如果我們在此之前想要一些東西,又沒有達到那種前所未有的智力水平,其實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建造一顆行星。

選擇一個巨大的金屬結構,比如標志性的死星,只是更大,但沒有特別打造它。對於邪惡的生命,在我們的金屬世界裏,我們稱之為生命之星。它將把人造生命帶到了全新的水平,從天空顏色到氧氣水平,一切都將以某種方式機械化,比如很顯然地自然景觀實際上就是按照精確的規格建造。看起來這樣的結構似乎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行星。但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把它建得很大,僅按照人工智能的使用標准,已經足夠滿足所有的要求了。至於我們應當如何負擔得起建造和維護這個地方,就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完整的問題是,也許有一個折中之策,處於脆弱的星球或如《星球大戰》中沉悶的金屬世界之間的中間之選。可以說,最好的行動方案是從現有的足夠大的天體如衛星和小行星中開始。盡管我們仍然需要一些我們現今還未擁有而遙不可及的未來技術手段。如果我們技術足夠發達,我們可以從柯伊伯帶甚至奧爾特雲中捕獲多個天體,將它們一並粉碎,並使它們聚合成形,產生自身的引力場,然後讓它們在遠離太陽的新軌道上公轉。

amocity
amocity

  


如果我們能夠並且有時間完成它,人類即建造了一顆全新的行星,我們就得到了一塊能夠塑造全新世界的空白畫布。我們可能會乘諾亞方舟,從地球運送動植物到這顆新星球上。因為我們有能力在我們的‘第二地球’上創造任何我們需要的生活條件,所以當我們實際生活在那裏時,我們需要的過渡工作應該無比簡單。‘第二地球’就像地球一樣,甚至就是地球的增強版,在那裏,環境條件複雜但能滿足所有無論何種物種的需要。

如果我們真的能創造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更進一步:人類是否可以創造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創造一顆星球的文明就是這顆星球的主宰者。但是,創造新的行星目前似乎仍然只是一個幻想,這就是說,我們不能好高騖遠,盡管創生一個新行星的想法是一個十分美好而難以實現想法,但這並不說這一類的技術就毫無市場,當地球未來出於某些原因變得不適合居住而人類需要星際移民,但太陽系其他行星不宜居住,且我們也無法超光速旅行到其他星系中已知的宜居星球時,這個技術就會派上用場,假如不,人類也會需要一顆完全人造的生命之星仍將成為社會科學實驗的完美對象,它的創造者在此能觀察記錄生命的進化,記錄這顆星球的科技成就與地球的相似性。

注:卡爾達肖夫指數

I型文明使用在它的故鄉行星所有可用的能量,II型文明利用它的行星所圍繞的恒星所有的能量,III型文明則利用它所處星系的所有能量。一般認為人類文明現在接近但尚未達到I型文明。

by:蠟筆小新⊙,⊙_⊙,Bu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