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3年10月20日 -
:
受諸多影視作品的影響,人們只要聊到明末清初之際的交換,往往會對這一時期的士大夫集團怨氣沖天。原因無他,因為史書中和影視作品中表現的明朝士大夫個個都無恥至極。
其中有著名的“水太涼,不敢自殺”的錢謙益,有急急忙忙帶頭剃發留狗尾巴,並且號召全體國民剃發留辮子的孫之獬,當然還有著名的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總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明朝的士大夫個個都是混蛋,他們只知道每天和皇帝對著乾,阻撓崇禎皇帝南遷,瘋狂的盤剝百姓,甚至打死皇帝的征稅官員。
曾經他們有多麼瘋狂,面對滿清統治者的時候,他們的膝蓋就有多麼的軟。對此很多人不由提一個問題,為何之前剛強到極致的士大夫集團會變得那麼軟弱?
一、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異化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給出一個准確的回複:明朝不是一個失去風骨的年代,相反,明朝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風骨到極致的年代。
——以乾隆年間編成的書籍《勝朝殉節諸臣錄》為例,其中記錄了殉難而死的士大夫成員高達3000多人。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其他詳細記錄,明清之際“殉難行為”的一些史料,都表明了明朝末年獻身的忠義之士是何其之多?
因此,我們不可以因為錢謙益這樣的另類現象,而否認整個明朝的風骨。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少數明朝士大夫的風骨出現問題,因為不管是殉難的多麼慘烈,士大夫集團的確出現了“前倨後恭”的現象。
其中,自然有那些拋棄了“瘋狂”的士大夫,他們丟掉了整個文人的骨氣。
但事實卻依舊顯示:絕大多數的文人選擇了逃脫現實,他們有棄官從商的,有從此遁入空門的,更有大批人員成為了所謂的野人和山人
如此一來,那些選擇拋棄尊嚴的文人在朝堂上狼狽不堪,而那些堅守住立場的人,則徹底的消失在了朝堂中。
當然,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關於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異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甚至這涉及到了封建王朝的演化過程。
二、士大夫階層的墮落
首先,我們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士大夫。
《國語》有載:“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簡而言之,士是早期最低級的貴族。
他們有別於平民,但卻未享受貴族的高級特權。正如孔夫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因此,士大夫繼承了貴族的基本修養,同時也擁有了遠超過士大夫的素質和能力。
在春秋時期,士大夫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現,開創了百家爭鳴的盛況,開創了縱橫捭闔的戰國風雲。
——等到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封建制度,士人的巔峰時刻就此隕落,他們逐步的從貴族階層被剝離開來,開始了被皇權逐步馴服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士大夫逐漸拋棄了攪動風雲的野心,慢慢的回歸到了秩序上。而在此秩序之上,他們又引用儒家思想為自己締造了一套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邏輯。
從宏觀的層面來說就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更具體的細節來看,士大夫首先講究獨立人格,他們不貪圖富貴,也不求名聲。
他們講究忠誠,信義等傳統道德,當然這一點經過儒家思想的逐步規劃,最終變成了絕對的忠誠於皇帝。最後就是良好的語言禮儀和實踐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讀書人的氣度。
在這個過程中,曾經野性十足的士大夫逐漸被馴服,他們從原先對君王的耳提面命,變成了逐步的忠誠於君王,甚至為君王肝腦塗地。
毫無疑問,這是士大夫的淪落,而且伴隨著皇權的逐步加強,士大夫的淪落隨之一點點的攀升
三、明朝士大夫的“狀態”
在這一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亂世之中士大夫拋棄道德操守,選擇阿諛奉承、結党營私,為己謀利的趨勢。
不過士大夫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獨立人格,一直把士大夫的最高目標放在嘴邊嘮叨,於是等到明王朝建立之時,這幫士大夫展現出了“極為扭曲”的一面。
明朝的士大夫具體的演化過程如下。
第一個時期是洪武到永樂年間,典型代表就是方孝孺之死。
這一時期的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願意為了一個大義付出全族的代價,方孝孺以全族的滅亡,向明朝皇帝彰顯了讀書人的風骨,但其代價卻慘到讓人不忍直視。
緊接著,是明宣宗到明英帝時期的變遷,這一時期明朝士大夫的扭曲最為明顯。
明英宗重用大太監王振,大批文官都拜倒於宦官之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王佑,一句“老爺所無,兒安敢有?”將文人的風骨葬送的一覽無餘。
可偏偏在這一階段又出現了“救時宰相”於謙,他彰顯了文人除了提筆寫書以外,還有上馬打仗的能力,成為了那個年代士大夫集團的巔峰代表。
可是,這一時期士大夫集團的精神分裂使得他們開始表現的很不正常,一方面他們反抗皇權對於他們的馴服,例如明武宗之死和大禮議事件,他們甚至還想反過來馴服皇帝。
但另一方面他沒有做著與士大夫集團的風完全相反的事情,貪汙受賄,結党營私,言官汙蔑,風聞奏事,朝廷一片烏煙瘴氣,比之宦官當政尚且不如。
於是又導致了皇權進一步的反彈,萬歷年間的數十年不上朝,天啟皇帝時期的魏忠賢之亂。
詭異的是,在皇權空前的打擊報複之下,士大夫集團又表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崇高的道德操守——例如當年的楊漣公,其氣節和悲壯讓人歎為觀止。還有高攀龍,以死來面對朝廷之黑暗。
四、明末士大夫階層的分化
可惜,這些有著高尚理想和道德的士大夫死的毫無意義,崇禎皇帝偏執的讓人發指。
而那些假借士大夫壯士威名的墮落士大夫們,卻高舉著旗號,結党營私,禍亂朝綱,家中土地更是千萬,早已成為當時亂局中的大蛀蟲。
在這種極端的扭曲下,士大夫集團逐漸分成了多股力量。
其一,激進殉難者。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東林党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和萬歷皇帝做鬥爭,和魏忠賢做鬥爭,他們也許不具備較強的治國能力,但他們選擇用死來踐行自己的理想。
其二,自保者。
何良俊《四友齋從說》卷七中指出:“夫威權日盛則謗議日積謗議日積則禍患日深。故自世宗以來 ,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
明代朝政之苛刻,尤其是崇禎年間之瘋狂,皇權對於士大夫的矛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貪汙墮落者自然樂在其中,但心有理想,心有道德操守之人,卻難免絕望悲哀。
混亂不堪的局面,無聊沉悶的政治,虛偽傾軋的官場,迷茫無望的宦途。正如黃仁宇先生所說,萬歷15年,明朝停擺了。
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明末的士大夫的熱情消散了,他們的滿腔熱血隨著那些激進者的死亡而逐漸的冷卻,他們選擇了苟全於亂世。
其中也有相當部分的人成為了清朝的官員,當然這並不能說他們是漢奸。
其三,遺民和隱居者。
正如前文所說,明朝出現的最大規模的殉難人數,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選擇死亡。
但他們依舊不願意放棄明朝的過往,他們沒有選擇反清複明,而是選擇保持為明守節的生活方式,這些人就被稱之為遺民。
——這之中不乏有大才,也不乏有財者,但他們卻最終選擇了這條孤獨的道路,成為了明朝最後的“守墓人”。
還有就是隱居者,這些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和前一類人相似,因為清朝展開了瘋狂的留頭不留發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屠殺,使得遺民都沒有了生活空間。
為了逃脫政治的迫害,為了不忘記曾經的歷史,他們選擇遁入空門,用宗教的形式來麻痹自我。
其四,棄文從商。
這是明末士大夫集團最大的異化。
從古到今,士農工商,士為最貴商為最賤,到了最後卻是本末倒置。
商人逐利,文人重義,在極端的絕望和特殊的環境催化下,這一群讀書人徹底拉下了明末士大夫的底褲,一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五、對問題的根源與總結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前期那麼囂張的士大夫到了清朝卻變得唯唯諾諾?
原因很簡單,激進的人已經為國殉難了,不忘初心的人,已經選擇了隱居和逃避,接下來自然只剩下那幫阿諛奉承的墮落者,以及棄文從商的異化者。
他們又怎能再現曾經的士大夫的風骨呢?
——不過這裏得提一句,雖然清朝是一個有別於明朝的特殊政權,但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清朝最終還是全盤繼承了明朝的制度,成為了封建制度演化的一個部分。
因此,隨著時間的發展,清朝的土壤上又長出了士大夫,士大夫又短暫開啟了一個高潮,然後又陷入到了前文提到的扭曲中。
清朝有為國殉難的忠臣烈士,有極高道德操守的有為之人。
但到了最後,清朝末年的士大夫和明朝末年也一樣,激進如譚嗣同者為國殉難,保守落後的人,阻撓新官制改革、阻撓清末立憲,墮落的人極端崇洋媚外,如李鴻章賣國。
可以說,清朝末年比明朝末年更加讓人崩潰。
直到科舉制度被廢除,封建制度被消滅,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和全民的覺醒,士大夫才徹底成為了歷史,知識為全民所掌握,而士人風骨也升華為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