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字體大小:
2024年2月15日 -
:
國家氣候中心正式宣布,今年華西地區於8月23日進入秋雨季,較常年偏早20天。
特有的天氣現象
……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秋季(9-11月)特有的天氣現象,主要影響四川、重慶、貴州、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和南部、陝西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
通常9月至11月,秋季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滯留在該地區的暖濕空氣相遇,使鋒面活動加劇而產生較長時間的陰雨。
秋雨在空間上分布很不均勻,四川盆地東北部和西南部、重慶大部降雨尤為明顯,四川西北部則屬於秋雨相對較少的區域。
它每年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最早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同時,秋雨的年際變化也較大,有的年份不明顯,有的年份則陰雨連綿,持續時間長達一月之久。多的地區甚至接近60天,這就意味著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兩天在下雨,可謂是“天無三日晴”。
愛在夜間落下
……
華西秋雨不僅纏綿,而且喜愛在夜間落下。1100多年前的一個秋雨夜,客居異鄉的詩人李商隱寫下“巴山夜雨漲秋池”,一語點破了華西地區多夜雨的特點。
四川盆地中間低四周高,偏南暖濕氣流進入盆地後,容易滯留其中,遇到山地抬升,形成雲。
白天的時候,雲層遮擋了陽光,造成低空氣溫不高,雲層上下的溫差小,不利於對流活動。
到了夜間,雲層上面快速降溫,而雲層下面有遮擋,使得低空氣溫較高,上冷下暖就容易觸發對流,出現夜雨。貴州一些地方受山地環境的影響,夜雨現象也較為明顯。
不容小覷的綿綿細雨
……
華西秋雨多以“綿綿細雨”的面貌示人,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持續時間長、總雨量不大。但降雨總量加起來不容小覷,為雨量第二多的季節。
華西秋雨雖然以綿綿細雨為主,華雨也並非總是那麼溫婉,它“發威”的時候,“脾氣”也不小,也會出現暴雨。冷空氣增強暖濕氣流也不弱時,冷暖空氣交匯比較激烈,降雨強度會隨之加大,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洪澇災害。
不僅如此,即使雨勢不強的華西秋雨也會帶來不利影響,連日陰雨寡照天氣加上偏低氣溫,都容易導致成熟作物出現黴爛、發芽,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各地需關注強降水過程和連陰雨引發的洪澇、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農民朋友注意抓住陰雨天氣的間隙,及時清溝理墒,排除田間積水,防範降雨對秋收、秋種等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北京市地下水超采
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
近日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提出
北京將建立
地下水戰略儲備制度
爭取2025年儲備水量達40億立方米
在水利部今年印發的
《2023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中
也明確提出要
開展地下水儲備制度建設
地下水
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一種典型的戰略性資源
為何地下水儲備工作如此備受重視?
地下水儲備有多重要?
01
地下水儲備有利於維護城市供水安全
地下水作為穩定的供水水源,具有水質與水量穩定、調節能力強等特點,是城市安全可靠的供水後備水源地。在當前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地下水庫進行儲水是緩解水資源危機、維護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途徑。
02
地下水儲備有利於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
當前部分地區地下水長期過度開采的情況,促使巨大的地下儲水空間產生,這為實現地下水資源儲備與綜合調度提供了條件。在豐水年,地下水庫可存儲盈餘地表水和外來水,在枯水年或突發乾旱事件發生時及時取出利用,這樣的水資源調控措施有助於彌補供水不足的狀況,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03
地下水儲備有利於改善水環境
修建地下水庫可緩解水資源壓力,避免盲目開采地下水而產生地下漏鬥等現象,優化水循環狀態,使地下水水位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改善內澇,防止沼澤化和次生鹽漬化等水環境問題的產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為何要儲備地下水?
地下水儲備
主要是為了強化
我國地下水源的補給和儲備
以應對重大乾旱等自然災害
以及水汙染等突發意外事件
造成的水短缺問題
保證極端氣候條件下的
水源供給需要
我國已於2022年初步劃定了
38個國家級地下水儲備重點區
此次地下水儲備重點區的明確
不僅能著重保障
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
長三角、雄安新區等區域的水安全
也使得地下水
“在豐水期存得進,在枯水期開得出”
成為可能
我國地下水儲備工作已邁出堅實一步
人類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興
合理開發並積極儲備地下水
這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是支撐經濟社會
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地下水
戰略儲備及其制度研究
尚處於初級階段
亟需建立切實可靠的儲備機制與制度體系
以規範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工作
未來地下水儲備工作的進展如何
我們仍需持續關注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並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系注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注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